深圳拟对中小学生科普实行学分制

小学生每周至少一课时科学实践活动,科普教育累计分还可能加入中考成绩

2019-01-03 08:58 作者:朱倩 来源:南方都市报 编辑:卢若情
深圳将对科普立法,最新出炉的《深圳经济特区科学普及条例(草案)》拟对接受科普的中小学生实行学分制。

   龙华和平实验小学的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上科学实践课。

深圳作为一座创新型城市,深圳青少年的科技创新和动手实践能力已经一次又一次在国内及国际赛事中得到了证明。而现在,深圳还将通过科普教育创新将这一基因深入血脉。

深圳将对科普立法,最新出炉的《深圳经济特区科学普及条例(草案)》拟对接受科普的中小学生实行学分制,要求小学阶段应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每周至少一个课时的科学实践活动,科普教育累计分还可能加入中考成绩。

科普立法初衷

培养科学精神、造就创新人才

深圳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29次会议日前对《深圳经济特区科学普及条例(草案)》进行审议,《条例(草案)》在文件中明确表示———教育部门应当把科普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设立科学教育实践课,对接受科普的中小学生以及实施科普的研究生实行学分制,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具体办法由教育部门会同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深圳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另行制定。

对于科普立法的初衷,市有关部门表示,深圳作为国家经济发展和开放程度最高的现代化都市之一,各种科普场馆建设和设施配备滞后,现有的科普场馆的展品内容老旧且展示手段落后,难以引起观众的兴趣,更难实现培养科学精神、造就创新人才、营造创新文化的目标。为此,深圳将通过科普立法。

科普教育从娃娃抓起,是全社会的共识。青少年是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确定的四类重点人群之一,青少年科普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建设教育强市的重要内容,是推进科技创新、建设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基础工程,是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突破口。2018年,市教育局与市科协联合开展深圳市中小学科普教育学分制课题研究,形成初步成果。

中考时计入

物理、生物(化学)科目原始成绩

《条例(草案)》要求教育部门把科普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开展科学实践活动,并对公立中小学校开设科学教育实践课的课时与频次作出了量化规定,将中小学校的科普教育纳入刚性约束之中。具体包括:深圳公立中小学校应当按照教育部门的有关规定开展科普活动,每学年至少举办六次全校性的校外科普实践活动;小学阶段应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每周至少一个课时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学阶段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科学实践和课题研究活动,每学年至少举办一次全校性的科学实践活动;公立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应面向社会开放、开展科普活动,每年开放时间不少于15天。

据悉,北京已于2016年开展初中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将科普与中考挂钩,并推出具体措施和办法。因此,为了细化《科普法》第十四条关于把科普纳入素质教育的规定,在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深圳将借鉴总结北京的经验,“对接受科普的中小学生实行学分制”。

《深圳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7-2020年》是《条例》列举的参考文件。其中列出评分参考———八年级学生每学期应参加5次活动,每次活动计1分;两学年累计应参加20次活动,满分为20分;学生参加活动累积分数,中考时计入物理、生物(化学)科目原始成绩。

同时,研究生既是开展科研工作的重要力量,也是科普工作的重要参加者、践行者。中国科学院已于2017年推出在研究生中实施科普活动学分制的举措,因此,为充分激励深圳研究生群体参与科普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发挥其科学知识功底丰富、创造力活跃和新时代话语体系通俗的优势,借鉴总结中科院的经验,《条例(草案)》还明确把“研究生开展科普活动计入学分”。

企业对科普基地捐赠

可扣除所得税

科普教育这么重要,孩子可以上哪儿接受科普教育呢?没错,就是科普基地了。总的来说,《条例(草案)》把科普基地分为五种:专业场馆类,如科技馆;公共场所类,如动物园、植物园;教育科研类,如天文台;生产设施类,如科技园区;信息传媒类,如科普网站。科普基地每年开放不得少于200天。

对于如何认定科普基地,《条例(草案)》指出,申请机构、场馆需要满足这些条件:有适合常年向公众开放的一定的科普设施、器材和场所等,累计每年开放不能少于200天;对青少年实行优惠或免费开放的时间不少于每年20天(含法定节假日)。

科普基地是科普事业的重要载体,是为公众提供科普服务的重要平台。为了更好利用深圳的高新技术优势资源,吸引更多企业参与科普工作,《条例(草案)》规定科普基地的门票收入可依法免征相应税收。科普基地进口的自用科普影视作品可依法办理减免税手续。企业对科普基地的捐赠,可依法扣除所得税。

我国现行的《科普法》侧重于自然科学的普及,此次深圳市发布的《条例(草案)》则将社会科学的普及也提升至同等重要的位置。今后,深圳科普基地或将分为“自然科学普及基地”和“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由科协、社科联分别负责培育、认定、管理和评估。

针对目前深圳专职科普人才存在数量不足、水平不高,科普人才选拔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条例(草案)》对科普工作人员给予双重保障:一是对于专职的科普工作人员,明确分为初、中、高三级;二是对于兼职的科普工作人员,明确“其科普著作、论文、直接参与指导的科普竞赛成绩和开展科普工作的其他优秀成绩,在同等条件下,应当优先作为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的依据”。而且,公务员也要进行科普教育培训并进行考核。

鉴于深圳尚没有独立的科普奖项,为激励感召广大科普工作者,深圳拟设立科普工作奖。《条例(草案)》规定,“市人民政府设立科普工作奖,对在科普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给予奖励,且纳入科学技术奖表彰范畴。”公立高校应当培育科普人才后备队伍,研究生开展科普活动计入学分。公立高校和科研机构应当面向社会开放、开展科普活动,每年开放时间不少于15天。

家长反馈

支持:有助于开拓孩子的视野

担心:会不会加大孩子的负担

深圳爸妈看到这个消息后,喜忧参半。怀疑派表示:这会不会加大孩子的负担啊?家长赵女士说,这也入学分,那也入学分,尤其是对于小升初的孩子,每天主科培优和各种兴趣班就已经让孩子连轴转,让家长疲于接送,一听到科普也要计入学分,当真有点胆战心惊。

既是小学语文老师,又身为家长的杜先生则担心,小学阶段即便在校内,各类社团已经抢占了孩子们的校内时间,科普课程希望能尊重孩子们的成长规律,切实做到有趣有价值,而非走过场,让孩子们能切实从中受益。“现在的孩子学习压力太大了,有时间走进大自然,学科普知识吗?”家长朱女士对此表示怀疑。她说,“只求孩子过得轻松一些,少知道一点知识没关系,幸福就好。”

不过在家长彭女士看来,不能让孩子只学习课本知识,校外实践课是非常好的开拓视野的课程形式。“我家孩子特别爱问冷门科学问题,我感觉自己有救星了。”她坦言,孩子对自然科学非常感兴趣,但是自己却对此知之甚少,有时候带孩子去植物园、自然博物馆,也不知道从何下手去引导孩子进行深入学习,“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希望学校提供的科普课程能够为孩子们开启另一片天地。”

采写:南都记者 朱倩

今日报纸

手机读报

广告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