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路并进纾困取得阶段性进展 券商专项资管计划已投25家公司

2019-01-24 08:45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编辑:许素霞
在多方的努力下,民企股权质押风险基本在掌控之中。

本报记者 谷枫 北京报道

近日,中国证券业协会通报证券行业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系列资管计划的新进展,截至2019年1月20日,又有江海证券、长城国瑞证券、东北证券、华宝证券、国海证券、财富证券、中航证券、联讯证券等8家证券公司均已完成协议签署,并承诺自愿出资。

这也意味着,证券公司纾困民企的队伍进一步扩大达到了50家,基本上覆盖了全行业近半数的公司。

与此同时,一些区域也公布了纾困民企的最新进展,如北京地区便直接表示,市区两级政府已投入了大量资源,并有更多的社会力量和市场资金主动地参与到纾困工作中来,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纾困模式,民企纾困机制已基本建立。

综上所述,在多方的努力下,民企股权质押风险基本在掌控之中。但值得注意的是,各方纾困基金运作多日后也遭遇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也为接下来纾困机制的长效运行敲响了警钟。

实际出资超500亿

根据华泰证券统计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各类纾困基金总规模已接近7000亿元,其中包括:深圳、北京、上海等地政府成立的纾困专项基金合计规模约为3537亿元;券商资管基金和纾困基金合计规模约2177亿元;保险资管成立的纾困专项产品规模达1083亿元;沪深交易所合计发行18亿元纾困专项债。

但纾困基金的总规模并非实际到位的资金,但这其中证券公司实际出资规模和承诺出资规模最为相近。

根据记者梳理和了解的信息显示,自10月22日证券业协会表示将推动设立证券行业支持民营企业发展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开始至今(截至1月23日),已有50家证券公司承诺出资,承诺出资规模累计达545亿元。而实际出资层面,已有38家证券公司共成立了53只系列资管计划和11只子计划,出资规模总计529.3亿元左右。

“券商作为最早相应纾困的金融机构,其支持民企资管计划落地的速度非常快,另一方面基金业协会也在产品备案方面给予了绿色通道,这也让券商出资迅速落地。”北京地区一家券商熟悉纾困资管计划的人士1月23日对记者表示。

另一项衡量纾困资金到位的标准是实际投出的资金。根据记者了解的情况显示,目前有19家证券公司管理的系列资管计划已进行具体项目投资,累计投出金额总计84.99亿元。证券业协会方面透露,这一规模相比2018年11月底已经增长了6.6倍,共涉及沪深交易所上市的25家民营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东证券公司。

毫无疑问,券商作为资本市场一线核心机构,在这一轮稳定市场的行动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除了直接出钱外,还在牵头各方,引导更多的资金帮助化解上市公司股权质押风险,这些资金也在陆续落地中。

记者了解到,此前银河证券便牵头,联合央企、地方国企、金融投资机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等共同发起设立总规模达600亿元的银河发展基金(母基金),用于帮助有发展前景的企业,特别是民营上市公司及其大股东摆脱流动性困境。

另外,在海淀国资救助上市公司的计划中, 海淀区属国资和东兴证券发起设立支持优质科技企业发展基金,基金规模100亿元,首期20亿元已完成募资。

地方纾困破局

就在券业纾困资金按部就班之时,地方政府纾困民企也有了新进展。

如本周在北京证监局举办的“北京辖区民营企业纾困推进会”上,北京证监局副局长陆倩便透露,市区两级政府已投入了大量资源,前期组织了证券、保险、资管公司、债转股实施机构、商业银行等各类机构共同参与到辖区民企纾困和风险化解,未来希望引导更多的社会力量和市场资金主动地参与到纾困工作中。

另外,陆倩指出目前北京地区已经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纾困模式,目前辖区内已有23家高风险公司的救助纾困取得重大进展,北京地区的纾困机制已基本建立。

与此同时,根据机构调研反馈的情况显示,江浙地区,广东地区的纾困效果突出。

“根据我们统计和调研,目前具有股权质押风险的公司中,日质押比例降低5%以上公司较多来自江浙、广东等区域,有很明显的地域特点。”一位太平洋证券的人士23日告诉记者。

但北京证监局在推进会特别指出,外部融资环境的改善、企业过度杠杆的消化是一个渐次推进的过程,质押风险化解不会一蹴而就。

正如北京证监局所规划,纾困一事应立足长远,目前纾困资金在实际落地方面仍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

华泰证券分析师曾岩1月18日便指出:“调研反馈看,地方政府积极响应民企纾困,但纾困政策落实方面,由于政府、国有投资平台、金融机构、企业四者之间存在一定博弈,短期内还难以达到一个平衡点,从而使得当前纾困项目周期偏长、落地数量偏少。综上,我们认为当前信用传导尚存在阻隔,还有待政策进一步‘通渠’,尤其是直接融资渠道。”


今日报纸

手机读报

广告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