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率先实现扫码过闸广深高铁,马云马化腾对擂交通领域,谁赢

2019-01-24 09:39 来源:南方都市报 编辑:许素霞
坐火车也能像坐地铁一样刷二维码乘车了!

南都·深圳大件事讯 记者陈盈珊 坐火车也能像坐地铁一样刷二维码乘车了!日前,广深城际铁路宣布:1月21日起,乘客不用提前买票,打开手机上的支付宝小程序就能直接刷码进站,忘带身份证也不要紧。也就是说,人们凭1部手机就能乘火车,像扫码坐公交地铁一样方便。不过,由于列车载荷的限制,支付宝快速过闸功能将在客流高峰期间暂停使用。

虽然如此,但支付宝作为接入广深高铁线路的全国首个案例,无疑把移动支付介入交通领域的程度再拔高一个层次。从购票官网12306接入移动支付界面,到滴滴、快的等共享出行领域打响移动支付争夺战,再到境内外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领域的扫码过闸尝试,阿里、腾讯从不放弃任何一个交通领域场景的落地延伸, “二马”对擂交通领域透露了哪些秘密?

凭小额、高频、刚需的特性,交通领域成大蛋糕

对于第三方支付而言,交通场景的想象空间巨大,交通出行付费刚需、小额、高频的特性十分有助于抢夺移动支付市场,积累大数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公共交通每年客运量过千亿,其中大头在城市公共交通。

过去,公共出行被相关人士认为是“出门需要带零钱的最后一个理由”,毕竟曾经很多车辆均采用无人售票模式,只能进行投币。路面交通移动快速、轨道交通身处地下,信号不稳定甚至出现没有信号的情况,移动支付要落地必须解决信号弱的难题。随着阿里、腾讯相继研发出同款技术,移动支付进入交通领域的大门才算真正打开。

技术实现上成为可能,下一步自然是争夺这块蛋糕中尽可能多的应用场景。其中,铁路又成为现下最值得期待的领域。月初,中国铁路发布2018年营运数据报告。报告显示,中国铁路完成旅客发送量33.7亿人,同比增加2.9亿人、增长9.4%;国家铁路完成33.17亿人,同比增加2.78亿人、增长9.2%,其中动车组20.05亿人、同比增长16.8%。超过六成购票,是通过线上完成,这给了移动支付介入更多发展空间。

从简单跳转网页、到直接介入支付接口,从需要下载程序到简单无负荷的小程序,从打开支付界面再进阶成扫码过闸无需等待,这些体验转换升级的背后,无非是求得“方便”二字。技术相差无两,打通线下场景应用,除了比拼资源人力,再就是要为消费者创立更好的使用体验。

蛋糕如何吃?“二马”有不同

因此过去几年,马云、马化腾都在交通出行领域重兵布阵,着力为移动支付构建一个包含自行车——公交地铁——出租车——汽车——火车——飞机在内的全交通场景。虽然目标近似,但“二马”在交通场景的对擂战上,吃法并不尽相同。

出租车领域可以算的上最早打响移动支付争夺战的领域。2013年,阿里支付宝除了接入12306网站,还接入了处于爆发前期的快的打车;2014年1月,微信支付则接入滴滴打车。接下来,便是两家持续一年之久的打车大站,各种补贴齐飞跑马圈地。微信和支付宝也借此基本上覆盖了出租车行业,再后来的神州租车、首汽租车等后来者基本默认接入了双方的支付服务。随着滴滴、快的在2015年合并,出租车战场基本告一段落,投资滴滴的腾讯收益高于阿里。

公共交通领域也是如此。2016年8月,支付宝最早在杭州试运营了乘车码。后续,微信支付推出的乘车码,也沿用了该解决方案的思路。观察两者扫码进站的地铁,两者都基于自己的大本营做拓展。支付宝集中在杭州、武汉等多个城市上线刷支付宝坐公交的服务。微信则在2017年下半年发力,在广州、佛山等10个城市上线了基于小程序的乘车码。

在交通配套上,以无感停车为例,2017年6月开始,支付宝开始在全国10几个城市推无感支付停车场,车主完成绑定后进出停车场无需取卡也不用掏手机就能完成付款。而微信则是选择2018年起推,先是深圳北站等交通枢纽推行,再在深圳南山区海岸城购物中心去推广。

不难看出,支付宝在几乎所有的交通场景接入上都比微信要快一步,场景的丰富性上也略领先腾讯。技术落地线下领域,自然需要推进,阿里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凭借自身基因里强大的地推能力,一寸一寸地往前拱。腾讯则采取了实用性更高的跟随策略,业内有评论说这是享受第二杯半价的“鸡贼”,亦有评论指出,微信的优势在于链接。微信作为通讯工具,更大的优势在于海量的用户基数,同样合同同样条件,谁能阻挡得了背后海量用户的诱惑?

支付宝更懂行业,而微信则可以借助互联网开辟新场景。在今年的深商大会上,马化腾再次强调了要走产业互联网的路径,过去的“互联网+”概念太过被动,把产业的位置放在靠后的位置,“实际上各个行业都应该是平等的,腾讯未来要做各个行业的数字化推手”,马化腾在会上如是发言。那交通领域产业,到底是更懂行业的支付宝胜,还是如今转轨产业互联网的腾讯胜,或许需要业界拭目以待。

今日报纸

手机读报

广告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