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大变局,谁在主导这盘棋?

2019-04-11 09:53 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许素霞
格力将走向何方?成为近期市场关注的焦点。

格力将走向何方?成为近期市场关注的焦点。

4月8日晚,格力电器公告透露,格力集团拟通过公开征集受让方的方式协议转让格力集团持有的格力电器15%股份。

一石激起千层浪,4月9日和4月10日,格力电器连续两天涨停,报57.12元每股,市值一举突破了3000亿元大关。

这样一支优质白马股为何突遭股权变动?其背后,是外部力量的主导,还是国资委、投资者、管理层、经销商以及员工各方多年博弈的结果?

◆国企混改时机成熟

格力电器股权较为分散。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格力电器的前三大股东分别为珠海格力集团有限公司、河北京海担保投资有限公司和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10.96亿股(占比18.36%)、5.36亿(占比8.98%)和4.73亿股(占比7.92%)。此外,董明珠也位列十大股东,占股0.74%。

格力集团实际控制人为珠海市国资委,出让15%的股份,代表格力集团彻底放弃了第一大股东的地位,这在格力电器股权变更史上尚属首次。

这也意味着,格力电器可能从一个国有控股的地方性国企,转变成为一个国资占配角的混合所有制公司,公司的治理结构将发生巨大的变化。

珠海市国资委曾对媒体表示,本次股权转让可能导致格力电器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考虑到格力电器的行业地位、市值规模和市场影响,本次控股权转让有望为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探索一条新的路径。

事实上,格力电器一直是珠海国企改革的领头羊。

2006年3月,格力电器正式启动股权分置改革,并以此为突破口完成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珠海市国资委相关负责人曾对南方日报记者表示,上述改革措施完成后,格力集团持有格力电器股权比例下降了,但一举解决了国有股流通、公司未建立长效激励约束机制和未与经销商形成利益共同体这三大痛点问题。

而现在,更大力度的混改时机成熟了吗?

从全国层面来看,起步于2013年的本轮国企混改,最初仅在央企子公司层面操作,且保持国有股绝对控股,到2017年开始提升到上市公司层面,且国有股权降到50%以下。至此,其已经历了两次实践迭代。

2018年10月,中央陆续出台多项政策推动混改,国务院,国资委,地方政府等纷纷出台政策,允许民企参股,甚至控股国企,不设置股权比例上限。今年1月,国资委再度明确政策支持。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近期多家国企上市公司控股权变更。比如,中炬高新实控人变更为宝能系姚振华,汉商集团由武汉国资委变更为自然人阎志。

从珠海层面来看,当前,珠海正加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动“二次创业”。珠海国资委也一直在积极推动从管资产走向管资本,加快自身改革发展,为珠海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去年12月,珠海市国资委曾对南方日报记者透露,按照计划,珠海市国资委将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向深化国企改革。对主业处于竞争性行业和领域的国有企业全面推行混合所有制。

综合来看,家电行业分析师刘步尘更倾向于认为该次格力集团转让股权是公司基于自身情况和发展做出的决定。“如果这次格力集团股权转让成功,对于中国的很多家电企业股权架构进化来说都会起到示范作用。”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也认为,格力集团有意转让15%的格力电器,可以视为一个信号,就是在完全竞争性行业的国企中,国资并一定要控股,民资或外资也可以控股。李锦表示,格力集团的做法可能会对海尔、长虹等其他国资控股家电公司带来一定冲击,这些企业下一步会怎么做还有待观察。

◆“父子”之争迎大结局

不管背后的推动力来自哪里,对于格力集团来说,走出这一步都不容易。

近年来,格力集团一直在努力开拓多元化布局。目前已形成“一个核心,四大支柱”的战略性产业布局,业务涵盖高端制造、金融投资、建设投资、建筑安装、海岛旅游等多个领域。

去年6月,格力集团还曾要约收购长园集团,因该收购方案最终未通过珠海市国资委同意,收购被终止。

除了备受瞩目的格力电器外,其旗下还包括专注金融投资的格力金投、深耕“投融资+施工+运营”全产业链的格力建投、珠海市属唯一的国有一级建筑施工总承包企业建安集团、格力海岛和现代服务板块的珠海格信。

但从现有情况来看,格力集团的多元化之路才刚刚起步,格力电器仍然是格力集团最核心的资产。

从经营数据可见一斑:截至2018年底,格力集团整体营业收入总额预计突破2000亿元,净利润超260亿元。而同期,格力电器2018年预计营收为2000亿元至2010亿元,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60亿元至270亿元。

营收步步高升的同时,格力电器的分红也一直笑傲江湖。自1996年上市至今,格力电器一共分红过19次,累计分红418亿,分红率达40.65%。

格力集团为何突然要放弃这一核心优质资产?业内人士的看法也不一致。

未来投资副总裁丁勇平表示,多年来,格力电器的经营方向均由以董明珠为首的职业经理人实际把控,格力集团一直未能在格力电器保持足够的影响力,早已心生退意。

如其所言,从1996年,格力电器成功上市开始。格力集团一直持续减持格力电器股份。其中较为重要的时点包括2006年的股权分置、2007年的转让部分股权给格力地产和京海担保、2009年的股权激励计划以及2012年的增发稀释。

除股改外,格力集团还通过深交所小幅度减持格力电器股份。最终,格力集团持股比例从1996年的60%降至如今的18.36%。

此外,此次也并非格力集团历史上首次转让旗下资产控制权。2015年,格力集团曾将旗下格力地产无偿划拨至海投公司,划拨完成后格力集团不再持有格力地产股份。

但也有观察人士推测,“格力集团和国资委此举可能是受到外部压力所致。”对此,记者曾致电珠海国资委予以求证。但对方表示暂无更多信息透露,一切以公告为准。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3月,格力集团相关负责人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还曾明确提出,下一步,格力集团将紧密围绕“打造国内一流的投资与创新驱动综合性企业”的目标,继续全力支持格力电器做大做强做优,拓宽多元化新产业布局,打造国际一流工业集团。

此外,15%的数字也颇有深意。转让后,格力集团还将继续持有3.22%的股份。而根据格力电器的公司章程,持股3%以上的股东有权提名董事。

市场人士分析,借此,在未来格力电器的公司治理结构中,珠海国资委仍将保留一定的话语权和经营决策权。而不管转让原因如何,结合格力电器复牌后的股市表现及各方反馈,市场还是乐见格力集团作出这样的变革。

◆后续股权激励值得期待

“这是一次值得期待的股权变更。”在中信证劵首席家电分析师汪浩和首席制造产业分析师陈俊斌看来,格力电器控股权变更的一大好处,是可以趁机开展更多股权激励计划。

相对其它白电同行,格力电器当前股权激励的确非常单一和低频,仅有2005年的股权分置提供的股权激励以及2016年的员工持股计划两次。目前,格力电器核心管理层中仅董明珠一人持股比例进入前10,其副总裁黄辉持股仅为0.12%。

而以美的集团为例,目前美的已经开展5次股权激励+2次限制性股票激励+4期全球合伙人计划+1期事业合伙人计划。不同激励计划面向不同公司员工,涉及对象覆盖公司高层至中基层管理人员,深度绑定核心管理人员、骨干员工及公司股东的利益,这也是美的管理层机制深受市场认可的重要基础。

海尔集团的激励方案也在逐年加强,覆盖人群逐步扩大。截至目前,海尔已开展4期股权激励方案和3期员工持股计划,其中股权激励计划由最初面向49人逐步扩大至455人,员工持股对象也由最初的530人扩大至635人,且激励资金逐年递增。

“为激励管理层及公司员工,公司此前曾采用了‘修建人才公寓’等方式。若后续公司股权变更朝向更市场化方向,则格力有望在公司管理机制、激励体制方面灵活性大幅增强,提升市场经营活力。”上述分析师称。

格力员工对此也十分期待。“如果后续真的有员工持股计划,我们一定会参加,大家对公司发展还是很有信心的。”多名员工都对记者表达了这一观点。

声音

1.深圳市金梧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任金龙: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如果是管理层进行接盘的话,有利于格力电器股权、经营权、决策权的统一,有利于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和运营效率的提高。如果是产业资本进行接盘的话,有利于整个格力电器的主业协同,还有它的产业多元化的一个战略布局。

2.刘步尘:

只要格力电器的第一大股东发生变更,公司的不确定性就会大大增加,而此处的“不确定性”究竟是利好还是利空,则取决于接盘人是谁。

2.光大证券研报:

由于整体交易规模较大,我们预计可能存在多个受让方。此次转让可能意味着格力将从国有企业转变成为一个持股比例较为分散、无实际控制人、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公众公司,治理架构将发生根本性变化。

【采写】沈梦怡

今日报纸

手机读报

广告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