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人才是城市建设发展的生力军,让每一个技术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得到应有的尊重,才能真正激活工匠的“一池春水”。
日前,宝安区召开了“宝安工匠”认定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工作(扩大)会议,部署有关工作。
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宝安将评选认定20名一线技能人才为“宝安工匠”,其中5名为“宝安大工匠”。“宝安工匠”的评选,将弘扬工匠精神,发挥“宝安工匠”的示范带动作用,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社会氛围,推动宝安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宝安工匠”可获奖励10万元
今年6月,宝安区形成了符合宝安产业实际、具有宝安特色的“宝安工匠”(制造业)评选指标体系,并在一批企业进行了测评。经过路演测评,指标体系具有良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得到各行业专家、企业以及一线技术工人的认可。
对照“宝安工匠”(制造业)评选指标体系,2019年宝安将率先在电子信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评选认定20名“宝安工匠”,其中5名为“宝安大工匠”。此次认定面向宝安在一线岗位从事生产、技术、研发的职工,不受性别、学历、户籍等条件的限制,认定时间为2019年9—12月。
经认定的“宝安工匠”可获得奖励10万元,“宝安大工匠”可获得奖励20万元,并同时享受区高层次人才待遇。“宝安工匠”和“宝安大工匠”将享受子女入学、医疗保健、住房安居等方面的“绿色通道”服务,按照劳模标准每年享受一次疗休养、身体健康检查,还可优先推荐参加全国、省、市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评选。
下一步,宝安将构建制造业其他行业的认定指标体系,覆盖到全区制造业。在认定工类上,初步设定为研发设计、工艺工程、生产制造、质量检测、维修维护五个工类。在认定名额上,将在上述两大行业共认定“宝安工匠”20名,其中“宝安大工匠”5名。
提升产业工人技能助推产业发展
“宝安工匠”的评选并非一时兴起,而是宝安区从产业大区的现实出发,希望提升全区产业工人职业技能,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2015年“五一”开始,央视新闻推出八集系列节目《大国工匠》,大国工匠年度人物评选就此开始。作为深圳的产业大区,宝安有270多万产业工人,为宝安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宝安一直没有类似“大国工匠”的评选项目。
2018年8月,宝安区总工会联合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组成课题组,开展深圳市宝安区“宝安工匠”评选指标体系建构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研究。
今年1月23日,宝安区委书记姚任在宝安区六届四次党代会上提出,要提升全区产业工人职业技能,培育一批“宝安工匠”。宝安区区长郭子平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也提出要培养选拔一批“宝安工匠”。
同时,宝安区委2019年1号文件《宝安区关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深宝发〔2019〕1号)也要求弘扬工匠精神,每年评选认定一批工匠。宝安区委、区政府还专门成立了2019年宝安区“宝安工匠”认定工作领导小组,推进相关工作。
经过多次调研企业、行业协会和一线技术工人,宝安区总工会认为,“宝安工匠”是指在宝安各行各业,在一线岗位从事生产、技术、研发等工作,遵守职业伦理,技能水平拔尖,创新能力突出,劳动贡献较大,并得到业内广泛认可的优秀技能人才。
宝安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王立德指出,宝安自建区以来,始终坚定坚守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沉淀了一大批高技能人才,他们为宝安经济建设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开展“宝安工匠”评选认定工作,给予“工匠”应有的尊重和待遇,是区委重视制造业及其人才的具体体现,是弘扬工匠精神的有力举措,是推动宝安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宝安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区总工会主席欧瑞志表示,今年为宝安区首次开展“宝安工匠”评选认定工作,希望通过培育认定“宝安工匠”,带动广大产业工人坚守实业、安心长期从事制造业工作,激发广大产业工人学习技术、提升技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