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广东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9万亿元

烟火气回归,消费热起来

2020-07-21 10:28 作者:欧志葵 王彪 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许素霞
多位专家认为,面对疫情冲击,政府、商家、电商平台从夜经济、乡村经济等入手创新消费方式、拓展消费空间,对广东落实“六稳”“六保”,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发挥重要作用。

上半年,广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主要指标恢复性增长,经济运行稳步复苏,基本民生保障有力。

分析观察广东各领域经济的半年表现,不仅是对特殊背景下广东发展的阶段性盘点,也是探寻广东如何更好抢抓发展新机遇,打开发展新局面。

今日起推出“2020年广东经济半年观察”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22时许,广州市天河东路上超级文和友门前站满了等待入座的食客。这里汇集了陈添记鱼皮、阿婆牛杂、八珍煎饺、炒螺明、风筒辉等25家地道的“老广”美食。住在海珠区的黄女士下班后特意与朋友到超级文和友打卡。“疫情期间在家里憋坏了,广州人有消夜文化,出来消遣一下是很好的。”

超级文和友有关负责人称,试营业期间,每天等位号码排到2000个以上,营业时间从下午4时30分到第二天凌晨2时,晚间是客流高峰。

随着更多的城市烟火气回归,广东的消费市场持续回温。上半年广东累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9万亿元,降幅比一季度收窄5.0个百分点。

7月19日,广东恢复跨省团队旅游经营活动;7月20日,全国的低风险地区电影院有序恢复开放营业……广东消费市场正在加速复苏。

多位专家认为,面对疫情冲击,政府、商家、电商平台从夜经济、乡村经济等入手创新消费方式、拓展消费空间,对广东落实“六稳”“六保”,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发挥重要作用。

线上线下商户复苏夜经济活力全国前列

“我们6点半来就已经要拿号了,我拿到的是215号。”周末傍晚,广州市民刘英一家三口正在番禺洛溪食街的一家东北菜餐馆门口等位。这与三四月时的情景迥异:她记得当时的食街没几家餐厅开门迎客,街上空荡荡的。

夜间的深圳华强北,同样人流如织。作为消费集聚区,华强北首批推动6个商业点49家商户参与打造高品质夜间经济示范街区,日均人流量达到10万以上。

随着夏日到来,广东各地积极推动夜经济发展,其中广州从6月中旬起,启动夜间消费节,通过举办潮流集市、延长营业时间,并运用消费券、直播、外卖等方式刺激夜间消费,夜宵、夜游、夜赏、夜购等消费红火。

6月初,微信支付发布最新小店经济复苏大数据显示,深圳夜经济活跃度全国第一。广州、深圳位列全国小商户复苏活跃城市前三位。

线上下单、线下快递等创新零售模式,更为夜经济“加分”。

“从6月起,我们门店将配送时间延长至23时,推出‘盒马夜市’,并配置很多适合夜宵食用的食品组合。”盒马广州区域负责人许凤玲告诉记者。超级文和友也将从7月20日启动外卖服务,运营稳定后实现24小时营业。

“广东夜经济‘底子好’,拥有成熟的夜间经济产业与商圈,为消费市场回暖添足马力。”戴德梁行研究院副院长张晓端分析表示。有数据显示,广州零售和餐饮企业夜间营业额占比高达七成,夜间开放的餐厅占比近72.5%,24小时便利店占比超过71%,夜经济水平领跑全国。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专聘研究员马亮表示,广东等地的很多城市都在大力发展夜间经济,无论是大型商场还是小摊档,对拉动灵活就业、激发创新活力、增加多源收入、便利居民生活、营造城市文化等都可以发挥积极作用。

农产品进城畅销

汽车、家电下乡忙

今年,韶关乐昌市九峰应季特色水果黄金奈迎来增收。这天,果农艳子家来了3辆小轿车的客人,他们分别来自东莞、深圳、广州。上午,客人们在果园里摘果子、游玩,中午在她家吃农家饭,临走时每家都带几箱新鲜奈李走。

“很多游客是看到我朋友圈发的直播、图片后找来的。”艳子说,她在淘宝、微商等电商平台均有卖货,“今天网上订单就发了500多斤”。

乐昌市九峰镇党委书记马建民介绍,目前九峰镇果农的微店有1700多家,在淘宝、京东平台的网店有160家,今年还引入京东物流向全国发货,省外客户2天就能吃到新鲜摘下来的水果。

这是广东农产品进城,市场日益活跃的缩影。

今年,在疫情冲击和5G网络的逐步推广下,省内各地乡镇大力构建农村网络销售平台,通过推进品种改良、电商营销和水果文化旅游等,让优质农产品不再滞销。同时,也满足了城市居民对绿色健康食品的需求,城乡之间供需流动更顺畅。

与此同时,随着消费升级、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乡村的消费市场也被不断激发。今年5月1日起,广东开展家电、汽车下乡,促进了农村家电更新换代,一方面为企业带来更多订单,一方面也促进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消费升级新业态迭代在线限额以上零售增两成

上半年,疫情给市场产生一定冲击的同时,也带来一些新增长点和新机遇。

省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上半年,广东一方面民生类消费保持稳定,限额以上单位的中西药品类、粮油食品类、日用品类商品零售分别增长21.1%、18.5%和7.3%;另一方面,升级类消费表现良好,限额以上单位在售的22个商品类别中,有11个实现正增长。

在消费商品升级的同时,消费模式也在不断创新迭代。

以广州友谊为例,该商场营业额6月已实现同比正增长,民生消费、主流消费、高端消费一路走红。“今年我们积极开拓网络直播平台,以‘5G+友谊LIVE’直播为核心,构建友谊微百货、各商场及各品牌社群等多平台、多渠道组成的矩阵。”据公司有关负责人透露,至今为止,共举办直播160多场,线上线下销售超过1000万元。

“线下体验,线上购买”“线下拉新,线上复购”等体验与购买的融合模式,为消费市场注入新力量。上半年,全省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零售额同比增长20.2%,增幅比一季度提高1.1个百分点;占全省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的27.8%。

“线上业态快速向生产和生活多个领域渗透,远程医疗、康养保健等很有可能形成新的消费增长点。”广东财经大学商贸流通研究院院长王先庆认为,广东等地之所以能形成网络消费热潮,主要原因就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流通、消费的深度融合,并实现了零售、物流、消费的同步创新。”

在王先庆看来,正是这种创新,促进了消费,也促进了生产,从而为整个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了强大的新动能。

■记者观察

打通消费市场

“最后一公里”

7月20日,全国的低风险地区电影院有序恢复开放营业。

在很多市民来说,这是当天最受关注的一条新闻。

疫情之下,线下消费遭遇冲击,线上销售成为应对冲击的最佳武器。

然而,这种应对仍存在诸多瓶颈:电影、聚餐、旅游等多种消费需求在线下才能得到最大化的满足;无论是直播带货还是淘宝购物,线上消费都需要线下物流等环节的支撑。

换言之,在消费领域,线上对线下,不是替代关系而更多是补充、促进。

旅游、影院等线下消费逐步放开,将进一步打通消费链条,激发市场活力。对广东来说,可谓是一场“及时雨”。

从经济循环来看,消费既是上一轮生产的完成,也是下一轮消费或生产的开始,既是消费者生活、收入状况的直接体现,也直接为生产、销售等领域提供运转空间和就业岗位。随着广东经济规模突破10万亿元,人均GDP接近10万元,消费对广东经济发展的作用只会更加凸显。

从更大的视野看,随着互联网从消费侧向供给侧延展,实际消费需求向生产车间的传导时间将极大缩短,单个商品或服务的循环周期将不断加快。反过来说,一旦消费受阻,对其它经济领域的影响也将成倍增加。

也正因此,提振消费促进经济复苏,尽快重回正增长轨道,是广东下半年必须面对也必须完成的重要任务,这亟待更多利好政策加持推动,也有赖于社会各方面的协力合作。

今日报纸

手机读报

广告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