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深港文化之源 改革创新为魂

2020-08-26 10:57 来源:深圳特区报 编辑:王泽权
改革开放就是新时代的革故鼎新,改革开放就是宝安的‘宝’。”

28991598410530.jpg

深圳宝安机场在宝安辖区内,是中国境内集海、陆、空联运为一体的现代化国际空港,为珠三角地区空运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图为1990年宝安国际机场建设场景。 (王文舵 摄)

82021598410539.jpg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宝安的建设者们在一片田野上建起了一个新城区。图为1982年的宝安县城。

31631598410547.jpg

2013年12月,全国农地入市第一拍在宝安,这是继1987年深圳首创国有土地拍卖后的又一次历史性改革破冰之举。图为凤凰社区股份有限公司和方格精密器件有限公司签约。

83001598410560.jpg

百业待兴,艰苦创业。图为宝安的建设者们在工地建设现场。

21221598410569.jpg

“无工不富”是早期宝安决策者的共识,全国第一批、深圳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就诞生在宝安。图为当时双方签订的协议书。

7931598410579.jpg

新中国第一张股票在宝安诞生,宝安是中国证券市场的先行者。

21641598410588.jpg

宝安中心区曾是一片滩涂地,如今已建设成一个高楼林立的现代化城区、宝安发展的龙头。图为2003年雏形已现的宝安中心区。(曾振海 摄)

在一片田野建起一座新城市

在宝安区档案馆里,笔者看到宝安县恢复建制的记录仅有寥寥数语:

1981年12月1日,宝安县委、县政府在深圳广场北原县府大院正式挂牌办公;同日,各直属单位启用新印章。

宝安建制于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县志记载“得宝而安”,是经济特区深圳和东方明珠香港的文化之源。1979年3月,为加强对宝安地区生产建设的领导,建立出口商品基地,发展对外贸易,经国务院批准,宝安撤县,改设深圳市。

1980年,中央决定划出327.5平方公里建立经济特区,重置宝安县,隶属深圳市。宝安县委原书记方苞回忆,宝安最早确定了“为特区服务、为出口服务”的思路。

刘祥凤是新安街道办事处原调研员,1984年3月,他从部队转业到宝安县城建设指挥部担任市政科副科长,主管全面工作,是宝安市政建设的第一个带头人。他告诉笔者,宝安县城最早只有6.2平方公里,按照6万人口来设计,后来扩建到12.5平方公里……早期的宝安建设者们,在一片田野里,像蚂蚁搬山一样,一点一点地建设起一个新城市。

刘祥凤说,刚来时,大家还在老区政府旁的草棚子里住了几个月,后来房子盖好了,他和两位干部住在一起,算起来总共有9人。“我两个小孩全家4口人就住客厅里,另外两户人家各住一间房,3家人公用一个厨房,一个洗手间,大家也相处得很好,过得很开心。那时候宝安建设的工作任务很重,大家都一心放在工作上。”

宝安区政协原主席彭晋行回忆说,当时深圳市有种说法:深圳市哪些人起床最早?三种人,一是扫街的;第二是杀猪的;第三就是宝安人。宝安的干部被叫作“宝安仔”,为什么这么早起床呢?因为“宝安仔”每天早上从深圳出发,坐着摇摇晃晃的面包车,走一两个小时才能到宝安工作,起得特别早,干得特别苦。“百业待兴,大家都喊出了一句口号: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无人不旺,宝安人大力发展工业、商业,大力吸收人才。”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宝安仔”们得以拓荒牛的精神工作着,实现了宝安的腾飞。1981年,宝安县的GDP只有1.7亿元,1991年增长到39亿元,10年增长了20倍。

1993年宝安撤县分区,分设龙岗区;2007年,宝安分出光明新区;2011年,宝安又分出龙华新区。虽然“老宝安”在不停“瘦身”,但发展质量却越来越高。2019年,辖区面积只有397平方公里的宝安区GDP总额达到3854亿元,是1981年宝安GDP的2267倍,位列全省区县第六。

大潮起珠江,勇做弄潮儿。进入新时代,宝安迎来了“双区”建设时代,又一次站上时代“风口”,以崭新的姿态建设“湾区核心、智创高地、共享家园”。

改革开放就是宝安之“宝”

在艰苦的改革开放初期,宝安人“杀出一条血路”。

历史不会忘记宝安人的贡献。在宝安区档案馆,笔者见到了3份历史文件,见证着宝安人在改革开放历程中作出的巨大贡献。

一份是1978年12月18日,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同一天,签订的深圳第一份来料加工协议。随后,上屋怡高电业厂在目前的宝安区石岩街道建成,成为全国第一批、深圳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如今,该厂的旧址已被改造成全国首家劳务工博物馆,它铭记着改革开放的宝安人,为宝安乃至深圳经济社会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三来一补”这个陌生名词出现在宝安人视野。宝安有土地、有劳力,香港有资金和人才、有市场,一种“天作之合”的互补形式立即在宝安落地开花。宝安各级政府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建造厂房,到1984年底,全县一共办起了“三来一补”厂6000多家。开放的春天到来,“无工不富”成为宝安决策者的共识,也奠定了宝安工业大区、制造大区的基础。

一张是“深宝安”股票。建县之初,百业待兴,建设需要资金,敢第一个“吃螃蟹”的宝安人成立“宝安县联合投资公司”,向社会募资。新中国第一张股票——“深宝安”就这样诞生了。

这张股票,是1983年7月8日由深圳市宝安县联合投资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的。当年7月25日,宝安县联合投资公司在《深圳特区报》上刊登招股启事:“欢迎省内外国营集体单位、农村社队和个人〈包括华侨、港澳同胞〉投资入股,每股人民币10元。实行入股自愿,退股自由,保本付息,盈利分红。”

联合投资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的消息传开后,全国20多个省市均有人入股,一些华侨、港澳同胞也做了股东。县财政投入200万元,作为国家控股资金。联合投资公司最终募集450多万元资本,并由此起家。1991年,该公司更名为宝安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同年6月25日,宝安股票公开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总股本2.64亿元,是当时全国最大的上市公司。

“深宝安”股票打破了“股票是资本主义的专利”的旧观念,是中国证券市场的先行者。

第三份历史文件与发生在宝安另外一项改革大事“农地入市第一拍”有关,该事件为全国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带来了示范效应。

2013年12月20日下午3时,深圳市土地房产交易大楼里人声鼎沸,随着拍卖槌一落,深圳历史上第一块原农村集体用地成功上市。这次由深圳市方格精密器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方格公司)以底价1.16亿元竞得,土地收益的70%归政府,30%归村集体凤凰社区股份有限公司所有。这一拍成为全国农地入市第一拍,是继1987年深圳首创国有土地拍卖后的又一次历史性改革破冰之举。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宝安的今天,没有宝安人的美好生活。历史也记下发生在宝安的其他诸多第一:诞生全国第一家内地股份制企业、全国首创工业控制线、建设全国首家纯中医治疗医院……

“革故鼎新,得宝为安”,这句话一直被宝安人挂在口边,什么是宝安的“宝”?宝安区委书记姚任这样说:

“改革开放就是新时代的革故鼎新,改革开放就是宝安的‘宝’。”


今日报纸

手机读报

广告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