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民币成支付行业转型拐点?

多家新合作方陆续登场,数字货币应用场景加速扩展

2020-11-20 08:30作者:熊润淼来源:南方都市报编辑:许素霞
数字人民币又有新的场景合作方登场

数字人民币又有新的场景合作方登场。近日,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以下简称“数研所”)分别与国网雄安金融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网雄安”)和拉卡拉支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拉卡拉”)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随着线下试点的公开和更多合作方的披露,数字人民币整个运行生态的构建变得更为清晰。多位行业专家对南都记者分析称,数字人民币将从货币的流通成本、支付数据管理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重构当前的支付体系。

合作方布局加速

小微应用场景再拓展

11月中旬的最新消息显示,人行数研所与国网雄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开展数字人民币在国家电网公司电费交纳等场景中的创新和应用,目前数字人民币试点测试工作在个人电力交费、新零售等场景的试点应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同时,拉卡拉参与数字货币的试点工作的方向也主要集中在零售支付领域。

对此,苏宁金融研究院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孙扬向南都记者分析称,尽管在数字人民币生态中,支付机构不控制数字人民币账户,但依然可以发挥场景优势,提供数字人民币App场景对接、商户对接、客户和商户增值服务、协助商业银行做好客户KYC等服务。如拉卡拉在收单和POS增值服务上很有特色,因此能获得参与数字人民币合作的机会。

根据官方披露的信息,截至2020年8月底,数字人民币全国共落地试点场景6700多个,覆盖生活缴费、餐饮服务、交通出行、购物消费、政务服务等领域。

数字人民币主要用于小额、零售支付场景的定位已然明晰。央行中钞区块链研究院院长张一锋近日公开表示,央行数字货币可以广泛地渗透到现在微观的零售场景,会像现金一样作为中央银行提供的公共产品直接参与到零售和支付业务。

降低流通成本

打破支付行业壁垒

近日,标普评级发布报告称,中国引入数字货币可能会降低交易成本,同时压低支付服务中介机构的手续费收入。数字人民币和现有的账户化支付系统相比,涉及的流通主体和环节具体有何不同,成本上有何差异?孙扬告诉南都记者,从流通主体上看,传统账户化支付系统生态更为复杂。数字人民币当前的交易、收单和提现等都是免手续费的,成本比账户化的支付系统低不少。

数研所所长穆长春曾指出,建设数字人民币的发行基础设施,实现跨运营机构的互联互通,保证不会出现支付壁垒。那么我们当前的支付系统中存在哪些“壁垒”?麻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苏筱芮对南都记者分析称,以收单业务为例,,线下商超便利店“码牌林立”,说明没有统筹,存在一定壁垒。在这种背景下,聚合支付应运而生。但聚合支付也有各种潜在风险,所以数字人民币或许能“一统江湖”。孙扬则认为,当前一些平台会凭借产业生态优势,排斥其他的支付方式,重点使用本公司的支付方式。数字人民币实现跨运营机构的互通和央行的条码互通,在目的上确有相关性,只是在做法上有不同。

完善隐私保护

改善数据治理

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陈文告诉南都记者,发行数字人民币的一个重要战略价值在于完善移动支付的数据治理。“考虑到个人用户对隐私重视力度的不断提升,而数字人民币为用户提供了隐私信息保护的主导权,因而可能形成与现有电子支付工具手段的错位竞争,倒逼现有支付工具持续改善数据治理”。

央行原中国银行原副行长王永利在近日发表的分析文章也强调了数字人民币对数据治理的重要意义。王永利认为,央行拥有数字人民币最完整的用户信息和交易数据,就可以最大程度削弱商业性金融机构,特别是互联网平台型公司在大数据方面的垄断地位和优势,更有利于全社会的公平竞争和消费者权益保护。

今日报纸

手机读报

广告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