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宝安如何“炼出”最强大脑?

2020-12-31 07:44作者:蒋津津来源:南方都市报编辑:蒋伟岸
科技创新赋能智慧城市

今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全面铺开、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也是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的决胜之年。“十三五”期间,宝安区经济社会迅猛发展。作为深圳的国土大区、人口大区,五年来,宝安区利用科技创新为高质量发展“赋能”,擦亮“宝安制造”名片;巧用智慧宝安“最强大脑”,让城市运作更聪明、更智慧;高品质打造滨海岸线、高标准规划一区一城,让“公园之区”成为现实,串联起宝安人的宜居梦。

科技创新搭建智创高地:

发展工业互联网发展、布局5G……

宝安位列中国创新百强区第二

“站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所有设备运行的状况。”站在深圳市银宝山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宝山新)的展厅中央,摆在银宝山新子公司美恩信息总经理张德辉眼前的是一个宽近5米、高近3米的巨大屏幕。50台大型设备将屏幕切割成一小块块的方格,每一方格上方标注设备代码,下方实时显示工作状况——设备运行、设备空闲、设备报警、设备离线。

数字化构建的智慧城区:

办事更方便,管理更智慧

炼出城市“最强大脑”

“喝杯水的时间申办信息,扫码即可随时获取业务办理进度,事项审批通过后,证件还能直接邮寄到家,办业务不用多次跑,真是太方便了!”住宝安区新安街道的市民陈女士日前到宝安区行政服务大厅24小时自助服务区办理无犯罪记录证明业务,不到2分钟,便拿到机器“吐”出的受理通知单。

“不见面,就能审批业务。”为推动政务事项办理“零跑动”、最大限度减少企业和群众现场办理的频次,近年来,宝安区坚持“效率优先模式”,相继推出政务服务事项进驻网上办事平台、启用24小时自助服务区、新增“不见面审批”“秒批”“全区通办”“无感申办”等政务服务事项,企业、市民办事便捷度、满意度不断上升。

目前,宝安区已实现533项“不见面审批”、258项“秒批”、199项“无感申办”,总量居全市前列。“审批监管服务一体化”平台,打通政务服务、网格化管理、执法监管、企业服务等各个环节,形成商事主体从登记、监管、服务全过程闭环联动,已实现对全区26万余家新注册商事主体全方位监管,为9.3万家企业开展了26.3万次服务。

目前,已有191项自然人事项实现跨街道通办、538项法人事项开展区和街道跨层级通办、122项个人事项进行社区与社区之间通办。

在宝安,对于想随时随地、一步到位申请多个同类审批事项的企业和市民来说,可按需选择24小时自助服务区、合作银行以及“主题办”等业务。其中,辖区内已有50个24小时自助服务区投入使用,群众可自助办理常用的135项高频业务。

2015年,宝安区作为深圳市“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试点区之一,在全市率先开展政务服务“一门一窗一网一号”改革,实现线下“只进一扇门”、现场“只跑一次”、线上“一网通办”。2016年9月,宝安区智慧政务服务平台上线。2016年9月底,宝安区率先实现100%网上申报、100%网上审批;同年,开发“宝安通”APP,真正实现“一网通办”“指尖政务”。今年1月,宝安区被确定为政务数据治理省级试点,是广东省唯一一个县区级试点。

数据不仅要服务于便民便企事项,更要服务于基层精细化治理,夯实“城市大脑”,实现一网统管。2015年,宝安区启动“数字政府”改革建设,紧扣“实时泛在、有效管理、精准服务”城市治理体系总体思路,紧紧依靠智慧宝安管控指挥体系、网格化管理工程和块数据试点,积极破解基层治理难题。

目前,宝安已建成1+10+124智慧宝安管控指挥体系,实现“一张图”管控。在区政府建成1个智慧宝安管控指挥中心,在10个街道、124个社区建立微中心,形成1+10+124智慧宝安管控指挥体系,围绕“数据集成、运行监测、分拨处置、指挥协同、应用评价”五大功能定位,开展技术值守、数据分析、系统保障、运行管理等工作,实现辖区运行动态的实时监测、协调联动、高效运转。

植被绿度达最佳状态:

“公园之区”建设深入

“抬头见绿,出门入园”成现实

“有人说这里像曼哈顿,我感觉这里比曼哈顿更美。等待摩天轮开启,在这里看日出日落。”航拍摄影师林语拍摄的短视频在朋友圈被争相转发。高达128米的“湾区之光”摩天轮,矗立在宝安区滨海文化公园之畔,重新勾勒了湾区的天际线。世界首创的鱼鳍状异形大立架,时尚且科技感十足;轿厢全方位通透玻璃,海、天、城交相辉映,大湾区全景一览无余……

“我们按照‘鲁班奖’的标准抓好施工细节,规范化施工,建文明样板工程、品质示范工程。”宝安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工程事务中心负责人梁少武介绍。据悉,滨海文化公园一期项目占地38万平方米,由宝安中心区演艺中心、滨海欢乐园、滨海文化公园、摩天轮、园建及配套设施五个单体构成。

2016年,宝安区开始开展“公园之区”,越来越多高品质公园在宝安落成。目前,宝安区建成了自然生态风情浓厚的罗田森林公园,季相景观显著并特具城市标志的四季公园,富含滨海特色风情的西湾红树林公园等。截至2019年底,宝安区已建成公园183座,含综合性公园22座,森林公园3座和社区公园158座,广场20个。公园绿地面积达4807公顷,园林绿化覆盖率为48.08%。

在宝安,不仅公园数量变多了、公园绿地面积增加,并且园林维护质量也更高。宝安变得更“绿”了。

今年12月,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对宝安区6个公园及关注区域进行植被绿度调查,即宝安中心区、平峦山公园、凤凰山森林公园、G107国道两侧500米区域、阳台山森林公园、宝安大道两侧500米区域以及茅洲河宝安段两岸500米区域。该研究用采MODIS卫星250m分辨率MOD13Q1增强植被指数EVI(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数据,提取城市像素上2001年至2020年间每年的最大植被指数,以此表征城市建成区像素上植被绿度所能达到的最佳状态。

根据该项研究,分别以2001年至2005年与2016年至2020年的5年平均最大绿度作对比,宝安中心区平均绿度由0.17(2001年~2015年)增长至0.24(2016年~2020年),增幅达41%,排名第一;平峦山公园由0.47增长至0.62,增幅达32%;凤凰山森林公园由0.54增长至0.65,增幅达20%;G107国道两侧500米区域由0.22增长至0.26,增幅达19%;阳台山森林公园由0.58增长至0.69,增幅18%;宝安大道两侧500米区域由0.23增长至0.26,增幅达15%;茅洲河宝安段两岸500米区域由0.22增长至0.23,增幅达6%。宝安全区所有地表类型的平均绿度由0.32增长至0.38,增幅达21%。

该研究再以Mann-Kendall方法计算城市建成区像素年最大绿度从2001-2020年的变化趋势,检验每个城市建成区像素是否显著(置信度>95%)变绿。

“从全国来看,宝安区绿度变化也处于中上游水平。”该项研究负责人深圳先进院孙立群博士表示,近20年来,宝安区城市建成区有44%的区域在显著变绿,高于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平均值(38%)。“变绿主要是因为我市绿化建设上的持续投入,通过修建生态公园、增添绿地、铺设城市绿道、丰富植物配置模式等一系列措施让城市公园绿地面积不断增加,在提高城市“颜值”的同时,也让更多的人受益于城市绿化建设”。

“变绿也是因为在宝安的排污企业更少了,企业质量更高了。”张文亦表示,城区变绿不仅反映了城区中公园建设、绿化维护,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绿色经济发展,污染减少。“河流清澈了、土壤质量变高了、城市整体环境不断改进,这样的环境不仅宜居,也适宜植被生长。”

根据2019年深圳市宝安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宝安区完成治水投资165.24亿元,占深圳全市的32%;整治暗渠暗涵171公里、排污口9647个、排污点1.1万个,新增正本清源小区659个,实现正本清源全覆盖;推进大气污染防治,PM2.5浓度从每立方米31.1微克下降到30.4微克;铁石水源保障工程生态库基本完成,水源水质稳定达到地表三类水以上;严格保护耕地资源,落实问题耕地整改54万平方米。在宝安,“公园之区”逐渐变为现实,“抬头见绿,出门入园”的美好愿景正逐步成为现实。

打造现代化国际化城市新中心:

“双区驱动”下

看宝安担负使命如何发力?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核心,深圳“西协”的桥头堡,宝安如何继续发力,续写春天的故事?

11月5日,宝安区委书记姚任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宝安将对标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宝安的工作放到全市、全省、全国大局中来谋划,找准宝安在双区建设中的定位,明确宝安的“三项重要使命”:一是携手前海共同打造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新中心。二是全力打造世界级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智创高地。三是打造“西协”桥头堡、珠江口东西岸联动、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核心引擎。

“这是宝安新时代的历史使命,是必须扛起的责任。”姚任表示,宝安将按照“前海所需、宝安所能”,加快推动城市一体化规划建设,促进宝安中心区与前海融合发展,助力前海开发建设,为前海改革开放提供重要支撑,携手前海共同打造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新中心。

“我们将继续加大宝安中心区交通、商业服务、学校、医院和文化艺术设施等配套建设,加快推进海澜路、中央绿轴、滨海廊桥、滨海文化公园二期、湾区之光(摩天轮)、湾区之声(演艺中心)、湾区国际音乐戏剧中心等一批标志性重大项目,进一步完善设施配套,增强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标识和形象。”姚任说。

“制造业是经济高质量发展重中之重,宝安区作为深圳市工业大区,继续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一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旗下的赛迪顾问高级分析师唐欣怡表示,全球新技术革新重塑产业形态,以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在全球范围内兴起。新技术变革加速与制造业、服务业深度融合,催生壮大智能制造、数字金融、数字教育等数字经济产业,宝安区应抓住产业机遇,瞄准重点领域,发挥区内已有的产业基础优势,发展智能制造等数字经济产业,与南山区、龙岗区等兄弟地区错位发展,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双区’建设对宝安区来说是难得机遇,紧抓’双区驱动’,借助区位优势,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唐欣怡说。


今日报纸

手机读报

广告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