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逻辑结构与实现路径

2021-03-27 11:23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编辑:杨嘉静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

作者:叶本乾(四川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吴满意(四川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并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这些重要论述充分肯定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同时赋予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更重要的职责和更神圣的使命,为新时代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2020 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要求加快构建理论武装体系、学科教学体系、日常教育体系、管理服务体系、安全稳定体系、队伍建设体系和评估督导体系等七大体系并提出各自体系的实现路径。这为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提供了行动指南和基本遵循,明确了构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路线图、时间表和责任人。

理论武装体系是灵魂和统领。理论武装体系居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灵魂和核心地位,贯穿和渗透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和各个领域。“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加快构建理论武装体系,主要是加强政治引领,厚植爱国情怀,强化价值引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学科教学体系是抓手和保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科学性和实践性的高度统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科学性的重要集成和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践性的主阵地、主渠道。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有抓手和依托,必须要借助学科教学体系来实现和保证。加快构建学科教学体系,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按照“八个相统一”要求,扎实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思路创优、师资创优、教材创优、教法创优、机制创优、环境创优,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积极构筑以思政课程为核心,以中国系列课程、综合素养课程、哲学社会科学课程为主干,以专业课程为支撑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统筹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建设,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努力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让专业课程都上出“思政味道”,形成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圈层效应。强化哲学社会科学育人作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推出更多高水平教材,创新学术话语体系,建立科学权威、公开透明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价体系,努力构建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

日常教育体系是基石和根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贵在日常教育,重在平时并养成高度自觉。加快构建日常教育体系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基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日常教育以第二课堂教学内容为主,是课堂专业教育的拓展和延伸,是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载体。日常教育体系与高校广大师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如在实践教育、校园文化、网络空间、心理健康等方面,这些有着丰富的思想政治工作元素,需要我们大力挖掘、整理和借鉴。高校要充分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强化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形成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融入高校师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让师生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践行它,达到“师生日用而不知”的程度。

管理服务体系是关键和枢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仅仅是党务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的工作,而且是与人才培养密切相关的管理服务者的工作责任。管理服务的理念、过程、结构蕴含着大量思想政治工作元素,要大力挖掘、有效激活、充分发挥管理服务的思想政治工作功能和作用。管理服务部门掌握着高校的大量资源,管理服务体系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关键和枢纽。加快构建管理服务体系,要重点建立健全以大学章程为核心的管理服务制度体系,完善修订各类规章制度,更加鲜明地体现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体现立德树人的根本导向。要发挥好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等各类议事协调机构的作用,凝聚工作合力,同时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部门同其他业务部门的双向互动沟通协调,构建“大思政”的工作格局。注重构建管理服务育人的制度体系,深入梳理高校各管理服务部门、环节、岗位的育人职责,细化管理服务育人的具体内容、实践路径。强化管理服务育人导向,提升管理服务效能,大力推进机关作风建设,构建管理服务综合体系,实行审批服务“一网通办、一次办结”工作改革,推动线上服务“一网通办”和部门后台业务流程全面革新和整合再造,逐步实现师生办事“最多跑一次”等。

安全稳定体系是前提和基础。安全稳定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前提和基础。高校有了安全稳定的环境才能为广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高校要强化红线意识,从人民安全、国家安全的高度,深刻认识维护学校安全、学生安全的极端重要性,准确把握当前学校安全工作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切实把学校安全稳定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要在构建校园安全防护体系上下功夫,完善高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机制,形成多方协同合作机制,建立学校安全风险预警、事故统计分析机制,形成校园安全定期检查、定期梳理、定期研究、定期总结的常态工作机制,推动安全监管常态化、长效化。要落实组织领导,强化协调联动,强化督导检查,不断提高校园安保工作能力和水平,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共同维护校园安全的工作局面。

队伍建设体系是支撑和保障。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首先要有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体系作为主体,充分发挥其在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导作用。“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队伍建设要按照“四有”好老师要求,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第一标准,充分发挥名家名师的示范带头作用。打造高素质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务工作队伍,持续提升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务工作队伍素质能力和专业水平。加大马克思主义学者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力度,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加快培养一批立场坚定、功底扎实、经验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学者,特别是培养一大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评估督导体系是结果导向与反馈环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如何,必须要有科学的测评体系进行评估评价,要有督导问责机制推进工作落实落地。评估督导体系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结果导向和反馈环节,它要评估和督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和各个领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要建立多元多层、科学有效的高校思政工作测评指标体系,完善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实施机制,推动把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估、学科专业质量评价、人才项目评审、教学科研成果评比的重要指标,并纳入政治巡视、地方和高校领导班子考核、领导干部述职评议的重要内容。要把育人职责履行情况纳入考核评价范围,引导广大教育工作者增强育人意识、提升育人能力、落实育人责任。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纳入整体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明确路线图、时间表、责任人,完善推进落实机制。健全督导问责机制,强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督导考核,对履职尽责不力、不及时的,加大追责力度。

总之,要全面学习领会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精神实质,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逻辑结构和实现路径,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运用系统思维把理论武装体系、学科教学体系、日常教育体系、管理服务体系、安全稳定体系、队伍建设体系和评价督导体系整合成一个有机整体和闭合循环系统,切实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整体效能和作用。


今日报纸

手机读报

广告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