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出圈文创产品上新 文博会劲吹新国风

2021-09-25 11:23来源:金羊网编辑:郭学佳
3ab913ad453c84f2.jpg贵州展区的非遗“双创”产品独具特色,获得好评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宋王群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磊

历史久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技术的文化产品……自2004年首届文博会举办至今,文博会已走过17年征程。传统文化在这里接续传承,创新科技在这里日新月异,成千上万的传统文化与创新文化项目展现着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活力。在第十七届文博会上,江西夏布绣、肇庆端砚等传统文化项目熠熠生辉,裸眼3D技术、“3D智能量体”等创新项目也让人眼前一亮。

非遗文化的传承

“非遗”作为文博会上最具传统的文化项目,是各地展团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第十七届文博会上展出的,既有省级展团的江西夏布绣、贵州苗族刺绣等,还有地市展团的肇庆端砚、佛山香云纱、惠州手搓香等。

在江西展团的非遗展区,数米长的“夏布绣”绣艺精湛。该作品出自江西新余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民间绣活(夏布绣)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刺绣艺术大师张小红之手。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夏布绣工艺品、夏布绣艺术衍生品、夏布绣博物馆文创品三大类,荣获文博会“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金奖等荣誉,许多作品被国内外博物馆收藏,是江西特色文化产品。

惠州展区内的“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台,粉末状的香泥经过白衣工匠一阵揉搓,一根根牙签般大小的“手搓香”悄然成型。“用机器将香叶、木材打碎成粉末,随后混合面粉等黏结材料,配置成香粉,再按比例放入开水,用木棒搅匀后用手揉压成面香团。最后依靠手工技艺,在香板上揉搓,令香骨卷绕粘上香粉成为香枝。”现场艺人介绍,手搓香密度小易燃,比机器香品质更高。

创新文化的“高地”

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广东展团展示了广东建设“数字文化引领地、文化创意新高地、文旅融合示范地”的新成就。

在数字引领和创新融合的文化展示方面,深圳各区带着5G、4K/8K、人工智能、VR等数字文化领域顶尖技术亮相。“荧幕中的动态物体可以‘离开’屏幕21米悬浮在观众眼前,即使不带3D眼镜也能感受3D虚拟画面……”在深圳龙岗展区,班度科技带来的高性能3D显示技术实现了完全无介质的空中悬浮成像,全天候不受环境光影响,给观众带来超强3D沉浸感。班度科技廖春乐介绍,裸眼3D技术可精准还原3D数据场景,广泛适用于医疗诊断、手术教学、5G远程医疗等领域。

数字文化创意方面,深圳宝安区不甘人后,带来最新一代磁悬浮技术,包括悬浮的台灯等在内的多款产品极具科幻感。深圳福田展区的“3D智能量体”,可自动生成身高体重三维场景,体验者进入一个“试衣间”,该装置就能为体验者智能订做一套衣服。

传统与科技的融合

在文博会场馆内游览,随处可见传统文化与创新科技的融合成果。作为综合性的文化产业博览交易平台,文博会一方面集聚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展示传统文化独特的魅力;另一方面聚焦新旧动能转换,将文化产业与高新技术相融合。

海南展区的整体外观设计独具匠心,好似一艘乘风破浪的巨轮,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个文化融合体。船首部分展示海南自贸港的“文化+科技”;中间船舱部分,展示文旅融合用AR形式阐述海南旅游业;船尾部分展示海南特色创意产品,彰显海南传统文化底蕴。

福建展区将传统红色文化与现代科技智能相结合,突出科技加持,让文旅产业更智慧、更年轻的理念。来自厦门云知芯的多模态智能交互服务站,以智能语音为基础,打造具备智能导览、信息咨询、地图搜索、景点介绍、文化与历史宣传、娱乐互动等特色服务。步入福建传统文化景点,一个专业的“科技导游”常伴左右。传统文化与创新科技的融合在这里得到最真实的体现。

探馆

岭南文化IP群魅力依旧

广西表演艺术家坐在一起边弹边唱,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龙州天琴;疍家妇女一边制作擂茶,一边表演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汕尾渔歌……9月24日,第十七届文博会进入第二个展览日,记者在现场留意到,分散在各个展厅里的非遗项目的展示和表演十分“出圈”,尽显传统文化气韵。

在贵州展区,记者看到,一批以苗绣、贵银等为代表的贵州民族传统文化“双创”产品,彰显贵州特色文化产业的独特魅力。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松桃苗绣”十分吸睛。一个矿泉水瓶盖子大小的石榴花香包,竟集合了五种非遗艺术:土布、编织、刺绣、陶瓷、苗药。

来自贵州都匀的省级非遗传承人韦良恩,带来了手工打造的贵银作品花丝八角九龙九凤碗。碗里的每一根银丝造型都由他一锤子一锤子打出来,再一根一根焊接上去,花纹精美繁复的程度让人惊叹不已。

据悉,这次贵州展团共有42家文产企业、20家刺梨生产企业、17家高成长企业、17家非遗双创企业,携上千种产品参加展览。

在湛江展区,两位技师正各自制作一个狮具。其中一位刚刚开始制作,用几根竹条扎出了醒狮轮廓;另一位则已经开始在轮廓上粘贴彩纸,醒狮之威初步显现。

据介绍,来自广东湛江的“狮王”李荣仔1965年出生,十五岁便开始学习南派舞狮,同时也学习醒狮制作技艺。现在李荣仔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狮舞(广东醒狮)代表性传承人。

因长年的认真与专注,李荣仔的狮具制作技艺得到了同行的认可。十几年前,他制作的狮具就开始走出国门,如今远销美国、日本、加拿大、印度、非洲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广州的粤剧文化、东莞的莞香文化、佛山的香云纱……在大湾区展厅内,记者也看到不少非遗作品。而在广东馆文化创意展区,观众可以欣赏醒狮、玉雕、榄雕、广绣、制陶等岭南非遗文化,也可以了解“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等不断扩大的岭南文化IP群,感受岭南传统文化与新潮文化碰撞产生的迷人魅力。

(沈婷婷)

本土文旅企业创新升级

全球最大乐高乐园动工,北京环球旅游度假区开放,加上2016年开园的上海迪士尼,涌向中国的全球文旅巨头越来越多,中国文旅行业如何发挥本土优势、提升内力?9月24日,记者探营第十七届文博会了解到,无论是“文旅巨轮”还是小而美的“文创巧思”,都展示着本土文旅企业创新升级的新路径。

华侨城集团现场展示了行业创新发展的三条本土路径:文化+旅游+城镇化、旅游+互联网+金融、科技+产业+园区。这些路径的发展成果为市民群众所熟悉,东部华侨城、甘坑客家小镇、世界之窗、欢乐港湾、顺德欢乐海岸PLUS等地标式文旅成果已成为当地的“文化名片”。

华侨城创新研究院资深研究员陈文表示,随着外资巨头的涌入,文旅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对国内文旅产业创新升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产品走向差异化、品牌化、创新化是必然趋势。以动态资源、产业融合、全景空间为视角,营造超出传统概念和范畴的更加泛化的产业,对于提供更加综合性的体验消费,助力中国文旅企业在国际巨头冲击下夯实内功、企稳行远具有重要的意义。

大文旅之外,新兴的小众文娱形式不断涌现。身着古装的年轻演员把“剧本游戏”的情节搬到了文博会的舞台上,演绎着以魏晋南北朝为历史背景的小短剧。原来,这是来自深圳龙华的文创企业“小黑探”联合洛阳博物馆、支付宝在本届文博会上推介的“剧本游戏”作品《洛阳东风几时来》。

近年来,这种尚属小众的新兴文艺娱乐形式迅速破圈,引来各方关注。《洛阳东风几时来》剧本出品方代表李园春表示,今年9月,该剧本在微博平台预热宣传时收获了3亿多阅读量。目前,“剧本游戏”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但因该行业尚未形成规范管理,众多从业者依然在摸着石头过河。

为了破解“剧本游戏”面临的版权保护等困境,“小黑探”通过旗下的剧本交易分发平台,为门店和工作室提供更多便利的数字化交易服务,目前已经成长为龙华区具有代表性的文创企业。该公司内容事业部负责人林锐表示,“小黑探”从内容创作到剧本分发交易,再到门店运营管理等都有产品部署,已逐步搭建了成熟的剧本娱乐生态系统,并于今年7月获得了阅文集团和金沙江创投战略投资。

(郭起)


今日报纸

手机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