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男女学生交往越界怎办?家长请查收这份“秘籍”

2021-10-18 07:49作者:周正阳 林晓平 霍建斌 许松龙来源:南方都市报编辑:赖美弘
变“沟通危机”为“成长契机”

学生像“神兽”一样活跃怎么办?学生在男女生关系中处于“越界”边缘了怎么办?学生家庭状况复杂怎么办?孩子沉迷网络游戏怎么办?种种这些,均是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常见插曲,也往往带来促进学子心理成长的有利契机。10月17日上午,在深圳市南山区蛇口育才教育集团育才中学举行的第八届广东省中小学班主任专业能力大赛·成长故事组比赛中,从全省各地市选拔出来的班主任(参赛选手),结合自身教学体验,分享师生成长故事。上面这些,就是他们在一线教学实操中时常面对,亦迫切需要寻求解法的问题。


800x450_616b6c1326c62.jpg

变“沟通危机”为“成长契机”,广东班主任各有妙招

小细节,大教育,小故事,大哲学——参赛者根据抽到的命题,叙述自己个人成长的故事片段,表达自己教育教学情景中的细节、感受,同时,也要延伸到对教育观、哲学观的思考。

成长故事组比赛中,选手们抽到的命题,涉及教学管理、教学效率、教学创新等多个领域,它们最终都指向两个核心大背景:双减与疫情常态化防控。如何在疫情常态化及双减的大背景下,精细化地关注学生的改变及学生的需求,并拿出针对性、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是评委们的考察要点,也是当下中小学教育的热点与焦点所在。

疫情常态化防控时期,一部分家长和学子,面临着沟通问题、学习效率问题、知识接受方式等问题。一位选手提到,互联网为疫情常态化防控下的家校共育提供了难得的契机。为提升家校沟通的默契度,她在网上搜寻了大量相关资料,通过慕课等方式学习亲子沟通、家师沟通技巧。“如果发生了误解,我们不能单纯责怪家长或学子的某一方,我们要把孩子,当成是老师和家长共同的孩子,他们不是‘神兽’。”这位选手总结道。

还有选手提到了疫情防控期间,部分学子沉迷网络游戏的问题。“我发现有段时间孩子们很沉迷网络游戏”,但她没有急于责怪学生,而是试图寻找孩子游戏兴趣当中的深层逻辑和深层原因。她联系了具有网络游戏开发工作背景的家长,合作上了堂“网络游戏课”:“我把网络游戏当成教育的素材,在课堂上讲网络游戏的代码、编程逻辑。我还积极借鉴网络游戏的一些积极元素——比如设计课程币等,化作某些精神奖励,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

还有选手发现了学生交往有“越界”萌芽。她发现有个同学在牛奶盒上给异性同学写了带有暧昧意味的字条。她以“牛奶的温度”作为切入口,用“过高温度的牛奶会烫嘴”进行形象比喻,“润物无声”地提醒该同学男女同学交往的尺度,避免生硬说教和粗暴批评,使同学自行理解其中含义,这种“无痕教育”维持了学生的颜面和尊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800x534_616b6fe6c73a9.jpg
800x534_616b6fe8bf319.jpg

用更具体、精细、可操作性的方式提炼教学经验,促进师生成长

“这次的参赛选手,均是广东校园里处于一线教学岗位的班主任,他们反应迅速,能够观察和直面教学中的典型问题并积极寻求解法。”“成长故事叙述”评审组组长、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齐学红赛后点评道。

“他们表达得体,举止优雅,形象佳”,齐学红对参赛选手的整体表现予以了肯定。但同时她也对选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双减背景和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有许多值得班主任在教学中深入思考、探索的问题,需要班主任直面这些问题,形成自己独特的体会,形成自己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

“另外,作为班主任,不仅仅关注于某些特殊个体,而是要着眼于整个班级,整个集体来考虑问题,关注一些普遍性的情况,比如精细化教育具体怎么做,惩戒教育具体怎么做等等。”齐学红期望,班主任们能以“可操作”、“可推广”为导向提炼经验,真正促进教师的成长、学生的成长,点睛“成长故事”这一组别设立的涵义。


WechatIMG116.jpeg



今日报纸

手机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