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深圳“中国硅谷”向上迈进的“科创密码”

2021-10-22 09:34作者:程洋来源:南方都市报编辑:许素霞
成为引领深圳科技创新的核心引擎

6394e39641ea04e0.jpeg

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在北京展览馆举行。

75e7092cfc4c1be2.jpeg

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区展示深圳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产品。

6522db5d828f0faf.jpeg

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区展示深圳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产品。

d3955f766d596535.jpeg

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区展示深圳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产品。

10月21日至27日,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在北京展览馆举行,展览以“创新驱动发展 迈向科技强国”为主题,体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全面展示“十三五”以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科技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彰显科技创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支撑引领作用。

作为我国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深圳被誉为“中国硅谷”,诞生了一批以华为、腾讯、大疆、华大基因为代表的明星企业,持续引领科技创新发展。在今年的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上,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区亮相,集中展现了深圳在基础科研、高新技术、开放创新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和先进举措。

“十三五”期间,深圳自主创新示范区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发展动能持续增强。数据显示,2020年深圳研发投入强度达5.46%,保持全国领先;国高企业超过1.86万家,位居全国第二;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17年居全国首位;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19件,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8倍;商事主体总量达359万户,创业密度居全国第一;高新区国际化和参与国际竞争能力位列全国第一。

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圳迎来“双区”驱动、“双区”叠加的黄金发展期。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的大背景,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勇担科技自立自强的深圳责任,坚持把创新作为城市发展主导战略,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出特区新贡献。

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区

展现深圳在基础科研、高新技术、开放创新的新进展、新举措

2014年5月,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经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总面积397平方公里,是我国首个以城市为基本单元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此次深圳代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参展,在展区现场,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奥比中光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深圳高新技术企业代表,现场展出基因科技、无人机技术、3D视觉、8K超清显示技术等前沿科技最新应用和发展。

这些参展商都是深圳“科创力量”的代表。华大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华大智造一款规模化量产的临床级国产基因测序仪,这款基因测序仪目前已实现自主可控,打破了美欧公司对基因检测上游市场的长期垄断。此外,在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展区,还有一件特别的展品——《开国大典》视频资料的DNA存储。据介绍,DNA作为新型信息存储介质,在信息密度、复制与维护成本、寿命等方面都具有颠覆现有技术的巨大潜能。通过将0/1二进制数字信号,转换为核酸碱基ATCG后人工合成,可将信息以DNA形式保存亿万年,称为“DNA存储”,它可解决当今存储能力不足的问题,形成绿色可持续存储体系。

在展区的另一侧,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大疆创新”)也携最新的无人机技术和产品亮相。大疆创新是土生土长的深圳企业,其无人机产品占据中国市场的90%,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是70%,在美国市场的占有率更是接近80%。深圳也因此被称为“无人机之都”。此次展会,大疆创新带来了一款农业无人机T30。据介绍,T30是如今市面上综合性能非常强大的植保机。

无论是华大生命的基因测序仪,还是大疆创新的无人机,以它们为代表的深圳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产品,背后都离不开深圳这座城市深厚的产学研基础。

创新基因融入深圳的发展脉络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构建完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让创新的源头活水充分涌流,离不开体制机制的改革,离不开基础科研、原始创新能力的提升。当前,“双区”建设如火如荼,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光明科学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等重大平台建设提速,为深圳孕育重大原始创新、打造技术创新高地奠定坚实基础。

同时,推动高水平科研平台实现跨越式发展。深圳建成6家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建4家广东省实验室,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获批建设。建立12家基础研究机构、11家诺奖实验室。据统计,深圳累计建成各级各类创新载体2700多家,比2015年翻了一番多。

具体来看,深圳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最大限度激发创新活力。开展科技领域综合改革试点,在国内首次以立法形式规定赋予科技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者长期使用权;高质量推进科技创新领域立法,自创区条例、科技创新条例等一批引领性法规接连落地全面系统促进科技创新。

突破了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的障碍,深圳逐步构建完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其创新体系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构。构建起“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生态链,增强自主创新“硬核”能力,助推高质量发展。

外界过去说深圳长于科研成果转化,弱于基础科研。今天,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在深圳落地,夯实创新根基,不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行稳致远,深圳未来可期。

尤其是在“双区”建设的背景下,深圳是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中心,要发挥核心引擎功能,深圳科创有着巨大的想象空间。

深圳这座因改革开放而兴,因科技创新而强的城市,也一直坚持开放创新,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在深圳,深化深港澳科技合作,科研资金成功跨境过港使用,进一步促进大湾区科技创新融合发展;搭建广泛的国际交流合作平台,汇聚全球创新资源;推进国际人才特区建设,靶向引进“高精尖缺”人才;对标全球最高最好最优,全力打造全球创新创业的最佳首选地。

改革开放40多年来,创新基因已经融入深圳这座城市的发展脉络,正是“中国硅谷”向上迈进的“科创密码”。

观察

深圳高新区内生式发展模式 为全国高新区做出成功示范

今年10月14日,国新办就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实施一周年主要进展成效情况举行发布会。2020年科技部和深圳市一起制定出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科技创新行动方案》,实施一年多来,取得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深圳成为全国科技创新改革的一面旗帜。

数据显示,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从2015年5848亿元增加到2020年9747亿元,五年增长66.67%,5G、8K、人工智能、基因测序、3D显示、新能源汽车、无人机等领域创新能力处于世界前沿。

在这个过程中,深圳高新区内生式发展模式为全国高新区做出了成功示范,在推动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成为全国的一面旗帜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引领带动作用。

在创业初期,深圳高新区率先探索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资介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近年来着力锻长板补短板,布局建设了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深圳)等一批高水平科研平台。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中科院先进技术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加速成长,原始创新能力实现大幅跃升。

可以说,深圳高新区的发展历程就是深圳科创产业不断向上迈进的真实写照。今天,深圳高新区坚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两大方向,扎实做好“高”和“新”两篇文章。一是高质量发展的“高产田”,二是高新技术产业壮大的“主阵地”。

根据火炬统计,“十三五”期间,深圳高新区营业收入、工业生产总值、净利润、生产总值(GDP)实现快速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均超过25%;2020年,深圳高新区实现营业收入20683.86亿元,工业总产值13556.89亿元,上缴税费705.21亿元,净利润2413.59亿元。

深圳高新区还瞄准科技前沿,不断提升科技企业集聚度和产业竞争力,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生态圈,打造了新一代通信技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千百亿级产业集群,培育了华为、中兴、迈瑞、大疆等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形成了“头部企业”全面领跑、新锐企业多点开花、中小企业雨后春笋的蓬勃发展局面。

2020年,在科技部火炬中心国家高新区评价中,深圳高新区综合排名位列全国第三,国际化和参与国际竞争能力位列全国第一。

若将深圳高新区放在区域发展的大局中,这片科技创新的沃土业已成为引领深圳科技创新的核心引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先行示范基地、辐射带动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的重大力量,在“双区”建设的进程中发挥着越发重要的作用。


今日报纸

手机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