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数字经济进入快车道,未来芯片供应仍将吃紧

2022-01-20 15:11作者:徐劲聪来源:南方都市报编辑:黄晓航
当前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已进入快车道

1月20日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举行。会上工信部相关负责人分别介绍了2021年中国制造业、数字经济等工业和信息化发展领域上取得的成绩,并指出当前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已进入快车道。但智能产业发展的核心零部件—芯片,未来一段时间的供应依旧持紧。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田玉龙介绍,去年一年,数字经济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具体来看有以下几个特点:

因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是交叉融合的经济领域,主要还是关键技术的创新问题。去年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创新发展,目前处于世界第一梯队,这方面的优势非常明显。

5G移动通信技术、设备和应用,在全球都是领先的。智能手机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数字经济的基础,集成电路、软件方面,也取得了标志性成果。所以,在技术突破上,去年在数字经济上成绩喜人。

第二,数字产业攻坚克难方面,也不断壮大了产业经济。

这里面有几个特点。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以后,信息基础设施的综合实力迈上了新台阶。比如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光纤网络和5G网络,这是实现数字经济的重要基础。

去年全年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的业务收入增长了17.7%,领先于行业的平均水平。因为疫情带来的宅经济、线上经济以及信息化发展进入快车道以后,对行业的带动性、需求的拉动性显现出来。

第三,制造业数字化也在加快。去年规上工业机器人同比增长达到了30.8%,3D打印装备同比增长了27.7%,这都是智能装备的一些亮点。特别是工业互联网平台有全国影响力的已经超过了150个,“5G+工业互联网”在建项目超过2000个。

第四,数字经济的发展生态也在更加完善。

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审批,优化流程,减少数字经济的制度性交易成本,扶持数字经济企业的发展。加大和各部门协同,会同各地方,发挥各地方的产业、技术、人才优势,创建一批数字产业集群,这方面效果也非常明显。

同时,在国际合作方面,通过G20等多、双边机制,加大国际合作力度,积极参与国际数字规则、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等一些规则的制定和合作,推动和促进更多的数字企业走向国际市场。

未来,按照落实国务院发布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要求,加快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融合,这个是主线,加强数字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将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传统产业,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

成绩之下,依旧有一些现实情况需要面对和解决。

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罗俊杰介绍,

去年全球集成电路制造产能持续紧张,各行各业都陆续面临着“缺芯”的问题,对全球产业发展业绩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其中特别是汽车产业受到的冲击最大,国内许多家车企因此出现了减产或短期的停产问题。

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随着社会智能化程度的不断提升,芯片作为智能设备最关键的组成部分,需求在持续增长。

另一方面,全球疫情蔓延,还有一些个别国家对他国企业进行无理的制裁和打压,都对全球半导体供应链造成了严重冲击。

综合多种因素的叠加,也客观上造成了“缺芯”问题的出现。随着市场调节机制逐步发挥作用,以及在各级政府、汽车企业、芯片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汽车领域的芯片“缺芯”问题正在逐步缓解。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全球集成电路供应链稳定性依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芯片供应将依然处于紧张状态。

今日报纸

手机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