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马“成痴”,“当代徐悲鸿”竟藏在深圳

2022-01-21 09:54作者:郭悦来源:南方网编辑:黄晓航
一个画家一定是野生的,骨子里的东西教不出来

提笔、蘸墨,落笔,线条准确勾勒轮廓,通过色块和留白,深浅晕染出马的肌肉组织……不到3分钟,一匹栩栩如生的奔腾骏马便跃然纸上,身体前倾,鬃毛飞扬,灵动得让人仿佛能听见马蹄的“嗒嗒”声。这位落笔有形、笔到神随的画家叫张扬,在龙岗画室,他现场一连画了2张形态、角度各异的伊犁马。

自古以来,动物题材绘画都是一个挑战。纵观历史,齐白石画虾,黄胄画驴,徐悲鸿画马,画家不但要了解动物的外貌特征,还要对它身体的机制和规律熟稔于心。比如马的肩膀是因它们用前腿支撑体重而形成的,一旦掌握不好骨骼结构比例,画出来的马很容易重心不稳。

徐悲鸿笔下的马体型瘦长而蹄宽大,暗示其奔跑时的矫健与迅捷;中国古代名家曹霸、陈闳、韩幹、张萱及赵孟頫等人所绘的马相对肥硕。

而张扬笔下的马,不单神形兼备,且在历代画马者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即使马蹄不算宽大,但通过利落的线条勾勒出的强健马腿,足够彰显出马奔腾的刚劲和冲撞感。“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这是张扬想要表达的境界。

正如他自己所说,画马的难度是“5A级”,但他为什么能坚持50余年?他谈起画马相关话题的神采飞扬,谈起与马有关典故和古诗词的滔滔不绝,或许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


叼羊比赛是新疆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将羊置于规定地点,双方骑手从起点迅速驱马抢夺,抢到后将羊夹抱或置于马背上,向终点奔驰,以“叼”到羊后安全送达指定地点的一方为胜。

在张扬2006年画的这一幅《叼羊图》里,采取平行仰视的透视法,凸显近处三匹马和马背上人的高大,描摹鬃毛的笔触稍带狂放,恰到好处地呈现马在风中奔跑的速度。而在远处,也有2匹马在蓝天下飞奔而来。

作为一个出生在北京,长在内蒙和新疆,创作于深圳的画家,这些年来,他走遍了全国各地的草原,每年有4-5个月的时间在新疆、内蒙草原上沉浸式和马相处,画过几十万张马的速写和绘画,对马的肌肉、骨骼、神情动态以及生活习性作了长期的观察研究。

头部小巧伶俐,眼大眸明,头颈高昂,这是伊犁马;能抵御西伯利亚暴雪的蒙古马就相对头大颈短,胸宽鬃长,皮厚毛粗……马在张扬的心中已是“360度无死角”的状态,无论从哪个角度,他都能描摹出逼真的马。

不夸张地说,他自学成了业余“马学家”,研究过六七十个马种的特征,在他的作品里,沙漠马、草原马、高原马等在他的表达下,被赋予新的印记,焕发出新的光彩。

研究马,是研究马和人的关系。“马的角度、人的角度,马和人的动作、神态,都必须协调具有一致性,这是最难的地方。”张扬告诉记者,马是牧民最亲密的合作伙伴,类似套马、叼羊的大场景只要有一点掌握不好,画面就不好看,“比如套马绳如何一笔就正好套在马脖子上,比如马跑的时候马蹄是什么转向,这个需要二三十年的功夫才能把握准。”

龙岗画室的茶桌上,摆放的一本《剑侠图录》,是张扬如数家珍的其中一本——他内心住着一位英雄。

在张飞、赵子龙的传奇故事中浸泡着长大,张扬对“温酒斩华雄”等三国典故信手拈来。“画最厉害的英雄,必须画在马背上。”就这样,他开始了画马旅程。那时,他5岁。

背着小人书、连环画,带着对吕布和赤兔马的向往,他开始在少年宫学画,小学二年级时参加各种展览画的都是草原和边疆。2008年和2012年,他分别在深圳雅昌美术馆和罗湖美术馆办过个展,主题也都是“情系边疆”。

“我喜欢把中国人记忆中应该有的英雄气表现出来,所以最好的就是去草原上看套马,这是力量、气势和胆量、毅力的较量。”

说他画马“成痴”“嗜画成瘾”,一点儿也不夸张。大学毕业的他进入银行工作,却在事业上升期断然辞职,决定做一名画马的专职画家,有了“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之感,便一发不可收拾。

常常感叹时代变化之快,现代人时间不如古代人多,但他在行动上毫不松懈,每天早晨2小时的书法时间雷打不动,抛却世俗繁杂,经常一个人呆在画室一创作就是十五、六个小时。“我画画是为自己高兴,不为别人。”张扬心里这份对英雄气的向往,坚守了近60年。

他认为,西方传统油画只需要把它画好画真,而中国绘画很复杂,需要先把书法研究好了才能去画,再把二者合一。画面是否有张力,线条硬不硬朗,冲撞力、感染力强不强,结构能不能站住,中国绘画是否能去除‘黑气’,书法起到发动机作用。

“‘画得像’是绘画的一个小枝,而最根本的是文化的积淀,读了多少绘画理论,对中国文化认知有多深,不能单就绘画而绘画,不能没有了精神。”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马精神、马到成功、“千里马”、马中赤兔等有关马的意象充满正能量。张扬笔下的马,有的驰骋疆场充满张力和冲击性,有的温婉安静俯身水畔,有的画犹如油画般细腻高度还原场景,有的用寥寥数笔就将马“风雨无阻,一往无前”的精神尽然彰显。

但他更偏爱野性的马,正如他所认为“一个画家一定是野生的,骨子里的东西教不出来”。撷起历史中马的一个又一个传奇故事,他打开了一个更广阔的世界:不用敬畏哪个人,只敬畏中国文化不容易掌握。

今日报纸

手机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