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控区内的医务人员:扎根一线难回家、每天应对数十宗医疗需求

2022-02-20 15:04作者:陈熊海来源:南方网编辑:许素霞
成为疫情防控的最美“战斗者”

短短半个小时,福田区慢性病防治院沙嘴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代理主任、党员翁映慧已经接了十几个电话,显示出管控区内医疗服务工作的忙碌。

自2月17日福田区沙头街道部分区域被划入封控区、管控区后,沙嘴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就成为社区医疗保障的中转站。翁映慧等医护人员便无法回家,居住在管控区内的酒店。

翁映慧介绍,自划定管控区以来,社区内的医务人员每日的工作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做好核酸采样,二是密接次密接人员转运及居家隔离人员健康监测,三是为封控区、管控区内的居民提供医疗服务保障。

核酸检测、隔离转运、医疗保障,疫情防控一线的种种医疗工作,都可以看到党员带领全体医务人员奋战的身影。挺在第一线的他们,成为疫情防控的最美“战斗者”。

对体力、毅力和专注力的挑战

每日,管控区内有40个核酸采样点,居民在管控的首周需每日参加采样。目前,沙嘴社区社康中心除了值班医生外,共有21人参与核酸采样,加上医院支援的24人,共有45名医护人员常驻管控区内,进行核酸采样。

“由于城中村有许多背街小巷,前两天医务人员需要社区网格员的引导,才能找到核酸采样点。经过两天磨合,工作更加顺畅,医务人员基本都能自己找到相对应的核酸采样点开展工作。”翁映慧介绍。

参加核酸采样的医务人员按照3小时一班进行倒班,分为白班和夜班,夜班一直到凌晨12点30分左右才下班,回到酒店休息并随时待命。

翁映慧说,由于管控区实行只进不出的制度,医务人员白天在社区内工作,晚上便居住在社区内的酒店,无法回家。近两日,社康中心负责督导医疗垃圾处理等院感工作的李妍护士长家里4岁多的孩子只能托付给老人照看。每次她和女儿视频,女儿都哭着问她,妈妈你为什么不回家?

在翁映慧等党员的带领下,全体医务人员勠力同心,打好这张疫情防控阻击战。在核酸采样点,党员冲在第一线,党员先锋队也牢牢守在第一线,党旗在一线高高飘扬,成为近两日严寒天气中温暖人心的力量。

2月19日,气温骤然下降,由于核酸采样点往往设置在通风条件良好的地点,因此体感温度较低,有些医务人员穿上厚衣服就无法套上防护服,抵御寒冷就成了医务人员的一大问题。

就在笔者与翁映慧交谈时,她便接到电话,福田区卫生健康局采购配送的雨鞋、暖宝宝等防雨防寒物资陆续下发到位。

除了在管控区内设置核酸采样点采样外,在封控区,还有一支上门为居民采样的扫楼队。

据福田区慢性病防治院采样队队长、党员张明影介绍,每天医院派出4-6人的采样人员前往封控区内的6栋楼上门采样。逐户敲门采样,对队员的体力、毅力、专注力都是很大的挑战。

“平时能轻松爬上8层楼,但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戴着N95口罩,上4层楼都会感到费劲。再加上呼出的空气接触防护面罩遇冷会凝结成雾气,影响视线,城中村内有许多楼栋楼梯间光线昏暗,有时需要摸着栏杆才能往上爬”,张明影说。

张明影介绍,上门采样需要采鼻咽拭子,长棉签从鼻孔深入后一直捅到喉部,所以采样效率也比不上固定采样点,差不多1分钟才能完成一个人的采样。不过队员经过了2年的磨砺,手法都很熟练,能够迅速完成工作。在张明影等党员的带领下,作为采样队新队员的张梓漩,赖妙莲,在上门采样的任务中展现出强大的心理素质、过硬的业务素质,多次出色完成楼栋采样工作。

应对繁重的医疗保障需求

管控区一位进入预产期的孕妇需要生产,需要通过社康中心转运到定点救治医院,最终,孕妇平安诞下一名男婴。这样的故事,近几日在管控区内每天都在上演。

自管控区划定后,社康中心就成了居民就医的唯一渠道和中转站。翁映慧介绍,社康中心每天有两位医生值班,每天大约有二三十宗需要医疗服务的需求,需要社康中心派人上门处理,或到社康中心处理,或转运到外面的医院。黄瑞玲、康来洲等党员医务人员,始终奋战在第一线,为居民化解各种医疗难题。

翁映慧记得,近两日一个小孩出水痘,妈妈很着急,社康中心正在帮助解决,如果处理不好,就需要转诊到外面的医院。还有发烧、咳嗽、乏力的人员,需要转运到外面医院的发热门诊。

还有老人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胰岛素用完等情况,也需要帮助代买药物,也有居民此前注射了狂犬疫苗,需要注射第三针,还有居民此前受了外伤要拆线。另外,有一位孕妇想到其指定的一家医院就医,但经社康联系后该医院表明没有隔离病房,不符合就医条件。于是翁映慧便劝说该名孕妇改至其他具备条件的医院就医。

“所有医疗保障的需求都要先由社康来处理,压力还蛮大”,翁映慧说,虽然如此,但一股股暖流穿过寒冬温暖着大家的心,社区居民陆续为医务人员送来暖水袋、爱心汤圆,增加了大家共同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勇气。


今日报纸

手机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