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孤独症群体:假如孤独与生俱来,如何用爱驱散心中阴霾?

2022-04-02 21:18作者:管玉慧 张洁莹来源:奥一新闻编辑:郭学佳
“我的孩子和别人一样值得期待”

“我渴望朋友,可我却不知该怎么跟他们做朋友。”

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天真纯粹,却生性沉默寡言。因为不会表达,经常被误解、被拒绝。

他们被称为来自“星星的孩子”。严重的社交障碍让他们难以与人沟通交流,只能像星星一样在遥远的夜空中孤独地闪烁着。

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有超过1000万孤独症谱系障碍人群,且发病率每年以近20万的速度增长,占中国各类精神残疾首位。第十五个“世界孤独症日”来临之际,奥一新闻记者走进这一特殊群体,分别采访三位生活在广州,不同年龄段的孤独症患者,记录下发生在他们身边的悲喜故事。同时呼吁社会各界聚拢爱心与能量,让每一簇星光拥有更多可能。

“就是要给她足够的爱和安全感”

昵称:楠楠

年龄:4岁

性别:女

坐标:广州天河

“楠楠是3岁左右被确诊的。”楠楠的爷爷表示,“在这之前,我们完全不知道什么是孤独症。”据介绍,楠楠小时候和普通孩子一样,看不出有差别。直到两岁以后,才发觉好像哪里“不对劲”。比如说“发现孩子越来越难带,只会仿说,不能对答。你不知道她想要啥,也不知道她不想要啥。”还有,她和其他孩子的交往方式也不对:“经常用手去拍、去抓别人。可能她认为这是一种打招呼的方式,可别人感受的是她在‘打人’。”

2岁多的时候,楠楠被送去了幼儿园,因为“不合群”,完全没有办法融入集体。“我们后来就去找医生看,在‍‍中山三院儿童行为发展中心被诊断为有‘孤独症的倾向’。当时我们全家都陷入焦虑,不知道该怎么办。”

因为楠楠属于轻度,医生建议不需要住院接受治疗。回家后,全家人就开始学习相关的知识、寻找针对性的康复机构,这个过程并不容易。“网上形形色色的康复机构很多,各有各的观点,没有完全达成共识,我们也不知道该听谁的。”而且“每个月动辄上万元的学费”也是家庭难以承受的压力。

但是孩子的情况不容耽搁,“因为认知能力跟不上,很多事情楠楠理解不了,我们也不知道该怎么跟她沟通,她有某些方面的需求也表达不出来,只会大哭,严重起来还会用头撞桌子、撞墙。”为了避免和其他小朋友产生冲突,楠楠经常被“刻意”地与其他小朋友“隔离”开,但时间久了,反而更加增强了她的“行为问题”。

转机出现在几个月之后,经历了一段时间系统的康复训练,楠楠的情况有了改善。


楠楠看过的绘本,受访者供图


据爷爷介绍:楠楠特别喜欢音乐,节奏感很强,平时会自己打开音箱跟唱。

全家人也通过学习,开始更多地理解楠楠的需求,“就是要给她足够的爱和安全感。”楠楠爷爷告诉记者,在机构和家庭共同干预之下,楠楠有了很大进步,会跟其他小朋友分享玩具,也会主动询问:“可不可以给我玩一下?”而不是像之前“直接上去抢走。”此外,和大人之间也有了互动,会表达简单的需求,能力也提升了“穿衣服、吃饭、上厕所基本都可以自己完成”。

楠楠目前在广州市护苗儿童康复服务中心接受融合教育,“我们希望以后她可以上正常的幼儿园,毕竟融合只是一种过渡。”接下来,怎样从康复中心顺利转到‍‍公立幼儿园?楠楠的爷爷表示担忧:“楠楠之前很多的问题表现都是因为缺乏安全感,家庭和机构给了她一个足够包容的环境,她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未来的幼儿园能不能给到她这种环境?我们目前也不知道。”

“尽力将他拉进我们这个世界”

昵称:峰峰

年龄:8岁

性别:男

坐标:广州白云

峰峰是一个35周就出生的早产儿,当时在保温箱里观察了好几天。幸好没有出现其他的并发症,顺利地出院回家。5个月大的时候,峰峰被送到了梅州乡下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爸爸妈妈则继续在广州打拼。虽然相隔两地,妈妈一直坚持定期接峰峰回广州做“儿保”。

当时对“几项落后的指标,比如走路慢、语言发育迟缓等等”奶奶觉得“可能是跟早产有关,后面慢慢恢复就好了。”


峰峰小时候睡觉一定要摸着这个小被子。受访者供图

峰峰四岁的时候,开始回到广州上幼儿园。“刚上了一个学期不到,就被幼儿园劝退了。”峰峰妈妈回忆道:“是因为峰峰拍了另外一个小朋友,家长投诉到了园长那里。”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峰峰妈妈开始带着峰峰去医院治疗,最终因“行为障碍”被确诊为“轻度儿童孤独症”。也就是说,峰峰在行为上可能存在一种控制不了自己的情况,“他的本意是想跟小朋友一起玩,发生争执了却不会说,出现了直接‘动手’的问题行为。”峰峰妈妈解释说:就好像他有一个自己的世界,他看到“不符合标准”的地方,却不会正确表达,就只好用自己的方式解决。峰峰妈妈举了一个例子:“‍‍有一次坐电梯,峰峰看到有个弟弟在按电梯按钮,他就忍不住想要去阻止,因为妈妈之前教他‘小朋友不能按电梯按钮’,所以在他的世界里,电梯就不能被小朋友按”。

类似这种“忍不住管闲事”的情况里多次出现,峰峰无法继续上幼儿园。峰峰妈妈告诉记者:“虽然能感受到一些幼儿园的老师们也很想帮助峰峰,多次上门家访,但是常规的教育方式对峰峰来说,作用不大。老师的精力也有限,毕竟班上还有其他约30个孩子需要兼顾。”

接下来,峰峰开始了机构康复之路,爸爸妈妈也参加了中山三院举办的“亲子班”,补习家庭干预的技巧与知识。

峰峰妈妈表示,虽然峰峰的程度是轻微,但是由于发现和干预比较晚,所以康复任务并不轻松,再加上高昂学费,峰峰再次被“劝退”。

“最贵的一个机构,全天一对一课程,一个月要3万多元。我们上了三个月,‍‍实在撑不下去了。”峰峰妈妈只能再去找相对便宜的机构。“每联系到一个机构就像是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

陆续试了三四家以后,峰峰妈妈发现融合教育的方式似乎是最适合峰峰的,这一点可以从他的进步上看出来,“现在他还是会管闲事,但基本不会动手了,他会用嘴巴去说,去尝试沟通。”

峰峰妈妈最近最着急的是“幼升小”的问题:“去年已经耽误了一年,今年一定要上小学了。”但是学校现在还没有着落,“不太想考虑特殊学校,想去包容性高的普通小学,让峰峰可以有机会继续接受融合教育。”

“我的孩子和别人一样值得期待”

昵称:浩浩

年龄:16岁

性别:男

坐标:广州海珠区

“幸运”是浩浩妈妈在讲述时经常挂在嘴边的词。“确诊后不久,我们在网上找到了康纳学校,虽然错过了统一招生时间,但恰好赶上了学校在当年5月开设的亲子班报名,经过面试评估,顺利入学。那时候浩浩2岁9个月。”

与同龄孩子比起来,浩浩从小就很“特别”。“1岁多时还不会叫人,别人叫他他也不理,喜欢转圈圈、看车轮、奔跑、尖叫。我们一度自认为孩子专注力强,爱研究,还笑说以后可能会当一名科学家。”直到在2009年4月2号,世界第二个孤独症日时,浩浩妈妈看见了相关报道,“才意识到问题,后来做了检查,接着训练。”

浩浩妈妈坦言,孩子确诊后,爸爸是不愿意相信的:“他只是不爱社交,我带他跟其他小朋友玩一玩就好了。”其次,高额的康复费用,也是这个小家庭顾虑的地方:“有些特殊学校几千块一个月,我们当时的收入根本没有这么多盈余,感觉挺大压力。”所幸,康纳是公办学校,收费低很多。据浩浩妈回忆,当时“一个月一千多块,再加上申请了政府的补贴,又减免了一些。”

浩浩妈妈提到的广州康纳学校,是一间专门为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提供义务教育、早期教育、早期干预、康复治疗、科学研究的公立全日制特殊学校与康复研究机构。与此同时,也是广州唯一一所专门招收孤独症学生的学校,每年招收的孩子不超过20个。

在为期三个月的亲子班课程结束之后,通过“摇号”顺利地成了这20名“幸运儿”当中的一个。“非常感谢康纳的老师。”浩浩妈妈表示,入学后,老师不仅会对孩子进行训练,也会对家长进行指导培训、鼓励家长多挖掘孩子的闪光点。让浩浩妈惊喜的是,有一天无意中她看见孩子在画画:“他画的直线是那么的直,画的圆是那么的圆,我喜出望外,从此之后不断鼓励他,哪怕他‘画的不那么好看’,都尽力让他提升自信,表达内心的想法。”


浩浩的画,受访者供图

经过家人的鼓励式教育,浩浩被选入学校美术潜能开发名单,经过十多年的系统的培养,绘画已非常丰富,还举办了几场画展,获得不少证书。


浩浩画的托马斯系列,受访者供图

除了绘画展现出天赋,浩浩的记忆力也让妈印象深刻。她表示,浩浩能将广州地铁的线路站点记得一清二楚。“有时我不知道搭地铁怎么走,微信问他,他会给我指路,真的成功找到了。”

但生活中除了见证孩子的点滴成长,还有一些“崩溃时刻”。这些时刻大多来自社会大众的不理解。浩浩妈给我们分享了一个例子:“浩浩10岁左右时,在江边骑自行车,不小心碰到了前面一个骑车的叔叔。”由于当时浩浩还不能很好地掌握“你、我、他”人称代词的使用,所以本来是想表达“我骑车不小心”,结果说成了“你骑车不小心”。然后“对方一下子就火了,指着孩子破口大骂,甚至想动手。我们解释了很久,他才走。那时候孩子都吓呆了。”

大众对孤独症的不了解,有时候会造成各种误会甚至冲突。浩浩妈笑言:“我们家长需要内心很坚强,脸皮也要很厚。”“脸皮厚”,就是要学着不理会他人异样的目光:“不能怪别人,因为他们还不太了解。”浩浩妈希望,社会多一些包容,对这些孩子多一些了解:“如果有一天,全社会都能有一种包容的心态,这些孩子或许能创造更多惊喜。”

如今,浩浩已经接受完九年制义务教育,从康纳学校毕业了。下一步如何求学、就业?成了摆在浩浩妈妈面前的新难题。“初中到职高的升学很难,更别提大学。职业学校招收特殊孩子的名额非常少,私校也不多,且私校费用很高,不是一般家庭能负担起的。”

关于孩子的未来,浩浩妈妈同样也很迷茫:“作为父母我们必然会老去,那时候孩子该怎么办呢?”

结束语

据估算,中国目前约有300万~500万名孤独症儿童。作为一种精神障碍疾病,孤独症的病因至今仍然不明,也没有有效药物能够治愈,世界公认的可以改善症状的只有“科学干预”。

如何进行科学干预?成了孤独症儿童父母面临的巨大难题。面对良莠不齐的康复机构、缺失统一标准,很多家长往往东打一榔头,西打一棒槌,处于疲于奔命的状态。

公立学校如何建立健全支持体系,保障融合教育推行?特殊学生类型不同,发展与学习特点表现也不同,如何采用差异化教学方式,保障融合教育教学质量?记者将采访广州市残联、特殊教育机构等解答上述问题,敬请关注下期报道。

采写:奥一新闻记者 管玉慧  张洁莹

今日报纸

手机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