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风险区来的快递,我该不该签收?

2022-04-03 10:18作者:杨丽云来源:南方都市报编辑:黄晓航
防疫再推“黑科技”

隔离酒店每一次开门,都可能面临一次病毒扩散的风险;

防护服的每一次摘脱,都需经13道程序,稍有不慎就可能与新冠病毒“打个照面”;

从国内外高风险地区邮寄的快递、包裹、货物、冷链物品,都可能成为新冠病毒的传播载体……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这些关键风险点如何规避?

4月2日上午,新形势下新冠疫情科技防控专项工作会议在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召开,多款广州防疫科技创新及成果亮相。

【防护服消毒舱】

10秒照射消灭99%的病毒

随着新冠病毒的全球肆虐,如今不管白天深夜,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穿着防护服的“大白”身影。

可二级防护服的摘脱,要求高、流程繁、耗时长、动作难,摘脱一次需经13道程序,每一道都是疫情防控风险点,稍有不慎就可能与新冠病毒“打个照面”。

有没可能通过重塑二级防护摘脱流程来降低风险?

为此,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计了可移动的“二级病毒快速清除舱”,重塑二级防护摘脱流程,将病毒清除的过程前置。

在成果展现场,一位身着二级防护的工作人员站在消毒舱前,将头顶100%防紫外线专利面屏上的二维码对准屏幕,舱门自动打开。人员进入后,舱门关闭,分布在不同角度的超4000个LED紫外线灯珠对二级防护装备表面进行全覆盖消毒,包括指缝、腋窝、脚底等死角部位。

而整个消毒过程,也从原来的10~20分钟,缩短为10秒左右。研究显示,经过10秒照射,可消灭99%的病毒,大大降低脱卸过程的感染风险。

“消毒舱的装置玻璃门采用防紫外线透过的设计,做到紫外线零泄漏,使用过程不产生臭氧。二维码设计也防止未穿二级防护的人员误开门。”据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杀科主管技师刘通介绍,目前该消毒舱已经在健康驿站、隔离酒店、白云机场等场所广泛应用。

【无接触采样消毒门】

让隔离酒店每一次“开门”

都能无接触进行紫外消毒

去年以来,国内多地已经出现集中隔离场所内工作人员感染或隔离人员间交叉感染的病例。

集中隔离场所内,测体温、核酸采样、送餐、收垃圾等每一次常规操作的开门关门间,都可能造成房间内病毒向外传播的风险。

在会议上展示的无接触采样消毒“门式”工作台,可以实现人员隔离期间内无须打开房门、工作人员在完全物理隔断的情况下无接触地进行上述操作。

门上的物品传递舱内设有LED紫外线灯组,对包括空气在内的传递到门外的物品进行10秒消毒。

同时,门上设置了对讲系统、自动测温装置、开门报警等模块,有利于对隔离人员的管理,隐私按钮可以一键切换玻璃状态,保护隔离人员隐私。

【数字化物品消毒机】

不让物流链成为病毒传播链

在持续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同时,还需要做好“人物同防”。

现行物流行业已经建立起了一系列的防控、消杀流程措施,然而对于消毒效果尚缺乏一目了然的评估、记录及追溯手段。

针对这一痛点,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发了数字化六面物品消毒机,实现消毒效果可量化、可监测、可追踪。

当包裹进入消毒机后,紫外光灯组对包裹的上、下、左、右、前、后六面进行均匀照射,每一束光的位置、时间、强度,都实现数字化精准监测并自动上报后台云空间,并可直接计算消杀率,保障每一个物品的6面都100%有效消毒。最后,机器会给包裹外包装打印二维码,扫码即可追溯包裹的消毒效果等数据。

【疫情防控人员路径管理系统】

精准定位快速排查密接

众所周知,大型会议、展会等人群聚集活动,管控较为困难,一旦发现感染者,很难快速找到密接人员。

由载体、基站和管理平台所构成的疫情防控人员路径管理系统,能够为公众疫情管理提供安全感。

卡片标签等载体具有精准识别位置功能、近距离警报功能、自动识别出入功能,其所对应的基站测算结果精准。可实现本地数据和实时上传结合,定位测距数据安全存储,支持数据导出,适用于室内人员轨迹追踪,可实现人员身份、室内定位、健康、行为等多信息交互的“一人一码一标签”一体化管理。当发生疫情时,可精准定位人员轨迹,快速排查密接人员。

【无感查码通行设备】

无须亮码,刷脸核验健康码、行程卡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今天,各单位必须毫不松懈,但传统的核验健康码、行程卡方式工作量大、效率低。

为此,有企业研发了无感查码通行设备,通过人脸识别技术手段,实现无感测温和核验码,市民通过门禁通过识别人脸核验健康码、行程卡,提高健康码扫码率和核验速度。

更重要的是,高扫码率可有助于疫情流调溯源工作,全面掌握风险人员前往过的公共场所的信息,提升防疫工作效率。

使用该产品减少人力成本,适用于卫生医疗机构、写字楼、工业园区、闸机入口、学校大门、物业小区大门、体育馆大门、园区景点、政府机关、机场、海关安检处以及各类营业场所,同时也使老百姓的生活更加便利,提高扫码率。

今日报纸

手机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