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博八年仍未毕业,兼职送外卖引发争议,南都对话浙大博士

2022-04-04 09:24作者:宋凌燕来源:南方都市报编辑:黄晓航
“博士生很弱势,基本不敢得罪导师”

在大学食堂吃早饭,买超市的临期食品,白天不时骑着红色的杭州市公共自行车兼职送外卖,短视频博主“正在读博的外卖员”在抖音平台展示自己博士延毕后的生活。

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在读博士生孟伟是这个账户的拥有者,他在置顶视频中主动公开了自己的学校、姓名、过往经历,并在多则短视频中透露,自己坎坷的读博经历与科研环境和导师有很大关系。

很快,#浙大博士送外卖#话题冲上热搜。截至4月2日,“如何看待浙江大学博士生送外卖?”这一问题,在知乎热榜上引来超过850则讨论,浏览量超860万。围绕孟伟的履历和境遇,网友的态度呈现出两极化的:或质疑嘲讽,或同情理解。

有网友认为孟伟低估了读博的难度,并诟病他在读博期间没有发表像样的论文,反而去做兼职辅导员、G20 峰会志愿者、研究生党支部书记;一些有读博经历的网友则提到,高校中确实存在导师拿研究生当廉价劳力、对博士生的科研学术指导不管不顾的现象。

对孟伟的状况和自述,4月2日,浙大控制学院通过杭州当地媒体作出回应称,孟伟将结业原因归结为参与横向项目过多、导师指导不够是不客观的,他忽视了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

学院方面称,攻读博士学位不是一个容易的过程,这需要聚焦科研目标,将主要精力投入学业,完成博士学位论文,达到博士学位申请标准。学院将按学校相关规定要求,积极为孟伟提供支持和帮助。学院方面透露,2018年,孟伟科研工作聚焦和投入不足,始终未进入良好的科研状态;与此同时,他对教育领域创业产生兴趣,并加入和君商学院。有鉴于此,导师组多次建议其转硕,但孟伟坚持继续攻博,并于2018年10月31日写下承诺书,对科研投入、成果凝练、进度安排进行了约定。2019年,孟伟撰写并投稿两篇学术论文,分别因创新点不足、需要增加数据等原因被拒。导师组多次指导,提出修改建议,但孟伟至今未完成修改任务。导师组后期多次规劝其转硕,但孟伟一直予以拒绝。

孟伟的导师张光新教授也在媒体采访中指出,他认为孟伟独立科研的能力不足,因此“读博这么多年都没有成果”。

南都记者关注到,为加强博士生培养,教育部曾专门发文,一方面强化导师对学业的评价和把关,一方面也要求健全对导师的分类评价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并特别强调:导师不得要求研究生从事与学业、科研、社会服务无关的事务,不得违规随意拖延研究生毕业时间;不得将研究生当做廉价劳动力;不得放纵学生发生学术不端行为、侵犯学生学术权益等。

对此,孟伟接受南都记者专访,详细解释自己在读博期间从事多项学生工作、论文难产、现在兼职送外卖的原因。他告诉南都记者,中国大学的研究生培养存在一些共性问题,他也想为同样在经历延毕的博士生发声,需要引起社会的关注。

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在读博士生孟伟

读博科研进度缓慢,一度焦虑到整夜失眠

南都:读博期间发生了什么导致你延迟毕业?

孟伟:我本科、博士都是在浙大读的,已经12年了。2010年,我考上浙江大学,本科就读于控制系卓越工程师班、竺可桢学院公共管理强化班,2014年保送进入控制学院智感所直博,今年是我读博的第8年。

本科毕业选择直博时,我对导师和课题组的了解不算多,只是因为认识一位优秀的学长,就跟着来了。

读博以来,我的学术道路走得十分痛苦。首先缺少指导,非常迷茫,迟迟摸不到门槛,找不到方向;第二没有实验平台,我从博士二年级开始调研、选型、设计,历时两年才搭建起一套自己的系统平台。因此,我的科研无论起步还是进展都很缓慢。

博士四年级时,导师一度提出让我转为硕士,先拿一个文凭。但我没有接受。我不是为了文凭而读博,我有做科研的热情和决心,想真正做出一些研究,发现知识、探讨真理。

我承认,在延期毕业这件事上,我个人有很大一部分责任,在读博期间,论文投稿很不顺利,我自己还有些偏执,如果觉得自己的论文或者课题没有价值,就无法进行下去。

但不可否认的一个情况是,由于导师的不合理安排,浪费了我宝贵的科研锻炼机会和时间。

南都:不合理安排是指导师给你的课题项目吗?这些项目和你的科研方向有什么关系?

孟伟:我所做的实验室课题项目,和我的博士研究方向没有关系,更多是给导师、实验室和学校带来经济收益,比如,我们会接受企业委托,帮助他们解决一些技术问题,这对我的学术研究没有帮助,因此我内心十分抵触。

从大四到博二,我做了三年项目,在这个过程中,我曾经当面质疑过导师对学生的安排,说“你不应该把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这不是博导该做的事情,也是对国家培养研究生的一种浪费。”

后来,导师慢慢减少了我承担课题项目的数量和强度,我也随之成为实验室的“边缘人物”。

南都:有网友认为,你在攻读博士期间,曾经担任辅导员、志愿者等与科研无关的职务,还选择结婚生子,这些都是可能影响学业的因素。

孟伟:博三、博四的时候,身边同学陆续都拿到了去海外名校、大牛课题组继续学习的机会,但我的科研进度还是很缓慢,当时我非常焦虑,导致身体亮了红灯:整夜失眠、毫无征兆就想呕吐。

为了缓解抑郁情绪,增加和不同人接触交流的机会,那段时间我去参与了很多学生工作,这些经历帮助我排解了不少内心的焦虑。那时看到很多学生有不同去向,某些瞬间,我也想过换条路走,但到目前为止,我还是想做出响当当的学术成果。

延毕第一年我和相恋近9年的女友结婚了,两年后宝宝出生,这对我来说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

“博士延毕后,兼职送外卖是最适合我的选择”

南都:你什么时候开始兼职送外卖的?出于什么原因?

孟伟:去年6月,我的孩子出生十天被确诊为暴发性心肌炎,治疗过程十分坎坷,在ICU一共待了六十多天,那段时间我遭遇了很大的经济压力,出现过身无分文的窘境。当时我除了每天去医院,也从事了一些灵活性的工作,比如送外卖来补贴家用。

今年春节过后,我从山东老家回到学校,开始把送外卖作为一项日常的兼职工作,白天有空时,会去送半天,这两天比较忙,没有出去了。

我还是想把精力重点放在完成学业上,没法像网友说的那样,找一份实习或者全职工作,而且延期毕业后,我不再能拿到国家给博士的补贴,只能在有余力的时候,增加一些稳定的收入来源。

最近很多师友知道我的情况后,给了我一些资助,但我都一一退回了。我经济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了,现在送外卖每天能有100-150块钱的收入,能解决我在杭州的生活费。

现在兼职送外卖,反而让我更快乐了,白天身体疲惫,晚上不会胡思乱想、也不会焦虑失眠了。

孟伟抖音账号截图

南都:你为什么要开“正在读博的外卖员”这个短视频账号?

孟伟:我觉得中国大学的研究生培养存在一些共性问题,需要引起社会的关注。有的硕导、博导把自己的研究生当成“廉价劳动力”,让他们花大量时间精力做一些能给自己带来短期经济回报的课题项目,这对学生是不负责任的。

我也感受到,研究生和导师的地位是不对等的,很多博士生最后只能退学。这背后难道都是学生自己的原因吗?

我希望通过这个账号,发出自己的声音,给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带来一些改变。

“博士生很弱势,基本不敢得罪导师”

南都:在学业、科研遭遇迷茫或者遇阻时,你有跟导师沟表达过吗?

孟伟:我的导师平时很忙,行政事务缠身,见面需要提前预约,一年见面的次数一只手就能数过来。

他更希望学生带着论文去找他,其他几位博士也主要是在完成论文之后,跟导师讨论能否投稿、送审的问题,他也会很认真地看论文,对哪些地方需要补充、完善提出意见。但具体如何去做,没人告诉我们。

像我这样基础不太好的人,想要完成从0到1的过程,就非常痛苦。

南都:这种情况下,你想过换导师吗?

孟伟:我觉得我的问题不一定能够通过换导师来解决。和其他导师相处,我也有可能遇到问题,难道继续换导师吗?而且,我们实验室的氛围是比较轻松的,人际关系不复杂,我的情况没有糟糕到非走不可。

我内心还有一些现实考虑,比如,我的导师有行政职务,我换导师的话,谁会接收我?如果我将来还留在学术圈,换导师会不会得罪人?

南都:一个博士生能否毕业,导师扮演什么角色?

孟伟:导师是非常关键的角色。从博士生的培养开始,比如在论文课题的选择上,导师发挥很大的作用;学生发表学术论文时,导师有一票否决权;毕业论文送教育部盲审前,也需要导师签字等等。我了解到,甚至有的导师压着学生的论文不让投稿,导致学生被延迟毕业。

所以,现实中博士生很弱势,基本不敢得罪导师。很多人为了拿到学位,只能低姿态,导师让干什么就干什么,甚至讨好导师,希望他“高抬贵手,放我毕业”。

“不后悔直博,有时会怀疑自己的能力”

南都:你的境遇引发了网友的关注和讨论,也有一些质疑。比如有网友问,选择直博,是不是对攻读博士学位的难度认识不够?是不是认为博士毕业后会有更好的前途?

孟伟:我们大学本科毕业前可以选择保送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其中,多数名额给了直博这个选项。当时全院130人,保送硕士的名额不到10人,直博名额则是保硕的2倍左右,我拿不到报送硕士的名额,这是我选择直博的客观因素。

另外,我大三时就有继续深造的打算,我相信攻读博士学位能让我的研究基础和深度更进一步。我并没有抱着“博士起薪高、晋升快”这样的想法来“赌博”,我也深知从性价比的角度讲,博士不一定比得过硕士,我只是希望在科研这方面能找到自己的立锥之地。

我从来不后悔当时直博的选择,但我有时会质疑自己的能力、也会担忧自己的前景。

南都:经过8年攻读博士研究生,你看到高校在培养高学历人才方面存在哪些实际情况和问题?

孟伟:我知道一些学术型的导师会让学生专注于自己的科研,发表一些高影响因子的论文,这也有利于课题组争取荣誉和导师申请更高职称。但也有一些偏应用类的导师,他们可能对学生的科研重视程度不够。

这背后与存在着一些需要被看见、被深入思考的问题。

比如,对学生科研进度的考核执行得不严格,开题考核、中期考核可能导师一句话就让过了,因此导师才会不断地让学生去做与科研无关的事。

另外,在学生的培养方面,对导师的考核还是比较弱。比如博士延期毕业,导师的损失相对很小,但对我们博士影响就非常大。

南都:你在社交媒体发声后,有收到相关方面的反馈吗?

孟伟:这两天在几个网络平台,我也看到一些大家的反馈,有些研究生分享自己的经历,有的遭遇比我还恶劣,甚至有人形容导师把学生当“牲畜”使唤。

我希望和我一样面临困难的博士生,能得到更多学术方面的指导和帮助,否则很容易出现学生钻牛角尖的现象。

我也知道,我说的话不可避免会得罪导师,肯定会付出一些代价,但我觉得我是光明磊落的,我已经做好思想准备了。

这些天,学院和导师没有直接联系过我,但是有很多同门的师兄在中间传达我的诉求,大家也在帮助我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今日报纸

手机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