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数据发布,广州经济怎么看?

2022-04-28 16:04来源:南方+编辑:叶敏坚

2022年一季度,广州GDP达6751.84亿元,同比增长4%。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各地GDP增速起伏不定,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供应链循环受阻、市场主体困难增多。

特别是近期国内疫情多发,有些突发因素超出预期,新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二季度能否迎难而上尚待攻坚。

“双统筹”下,如何看待“4%”这个最新增速,能从中读懂什么?

辩证看形势,一季度克服了挑战,实现了“稳”

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广州一季度实现了“开门稳”。

4%背后有两端,一端是生产。

作为经济发展“压舱石”,广州工业生产平稳开局,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9%,比2020-2021年两年平均增速加快2.8个百分点,巩固了经济向好的基础。

规上服务业势头较好,1-2月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2%,比2020-2021年两年平均增速加快4.1个百分点。

另一端是需求。

需求在恢复,固定资产投资延续去年增势,同比增长9.3%,增速再次破9%。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比2020-2021年两年平均增速加快0.1个百分点。外贸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1.1%。

别看消费和外贸增速不高,前者说明消费市场克服了国内疫情多发频发的挑战实现正增长;后者表明在上年同期较快恢复性增长基础上,广州外贸再次挖掘了潜力。

供需两端有韧性,广州就业和物价就稳住了,居民收入增势也稳住了。

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6.29万人,完成全年任务的28%。消费价格(CPI)同比温和上涨1.6%。城市居民、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比分别增长5%、6.5%。

可见,4%意味着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保供稳价和助企纾困力度不断加大,广州经济延续了稳的态势。

值得一提的是,广州农业生产形势平稳,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4%,种植业产值增长3.1%,重点农产品产量保持增长。

都市农业与优势农业、特色农业最大的区别正是直接承担“保城市供应、稳市场菜价”责任,一线城市农业稳,意义重大。2022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粮安”工程,如今开局不错。

“要认识到形势的严峻。”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说,长三角的压力有目共睹,珠三角的广州未雨绸缪,打了提前量应对。但如果上半年GDP增速达不到5%,下半年增速得超过6%,才能完成全年5.5%左右的目标。

不论是争取上半年增速达到5%,还是争取下半年增速超过6%,更快的增速,都有重要价值。

结构看增势,制造业和新消费提速,稳中有“快”

稳和快的关系,捷普电子(广州)有限公司高级物流关务经理黄海峰体会深刻。“如果半导体等元器件供应充足,过去两年企业产值能增加10亿元。”他说,“可如果3月中旬东莞深圳‘停摆’再延长一周,今年产值损失则可能超过10亿元。”

一季度,广州一些数据增长很快,高质量发展在挑战中稳步推进。

一方面,产业转型升级,动能有序转换,特别是新兴产业发展快起来了。

全市“3+5”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比增长6.6%,对GDP贡献度达51.5%。

高技术制造业在电子、医药等行业快速增长带动下提速,增加值同比增长23.9%,比2020-2021年两年平均增速加快8.3个百分点。

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5%。

另一方面,消费结构优化升级,内生动力集聚快速,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消费信心在加快提升。

限额以上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网上餐费收入均保持两位数增长,网上零售额占全市社零总额的比重提升至20.4%。

居民服务业1-2月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6%,比2020-2021年两年平均增速加快3.6个百分点。

综合来看,产业和消费提速,进而吸引投资提速,市场信心为发展后劲打下基础。

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74%,占制造业投资的比重从上年同期的39.8%提高至47.6%。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医药制造投资同比分别迅猛增长91.6%和36.3%。

民间工业投资同比大涨99.4%,占全市工业投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34.6%提升至52%。

这些数字正是“制造业立市”的应有之义。

2022年1月,广州首次提出“制造业立市”,旨在更好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一季度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强劲带动,广州工业对GDP增长贡献率比2021年提高12.1个百分点,成为经济稳增长中流砥柱。

快,不仅是速度,也饱含温度。这是广州这座城市的一贯底色。

广州社会事业投资同比增长27.6%,教育投资增长69.2%。广州用于民生领域财政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超过七成,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同比分别增长8.6%和8.2%。

路径看趋势,坚定迈向高质量发展,稳中求“进”

广州不仅实现了稳,挖掘了快,还稳中求进,坚定迈向高质量发展。

2022年一季度增加值同比增长37.7%的医药制造业,代表其中一条路径。

广州近年培育了一批高能级、高水平产业项目,其中对生物医疗产业以高标准超前布局,形成以广州科学城、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国际生物岛“两城一岛”为核心的产业格局。

2018年至今,医药制造业是广州研发投入比例最高的行业之一。2019-2021年,其每年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均超过4%,2021年高达9.1%,高出当年全市平均水平7.37个百分点。研发费用年均增速达到40.1%,2021年高达71%。

一批拥有核心技术和品牌竞争力的医药制造企业脱颖而出。

眼下,医药制造业规上企业达128家,比2018年增加42家。医药制造业2018年至2021年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3.5%,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8.9个百分点。

医药制造业是广州制造业稳中求进的缩影。制造业稳,则经济稳。制造业强,则城市兴。

广州这样的超大城市实现稳中求进,意义不止于一产一城,更是广州更好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作用和改革开放先行先试作用的积极作为。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认为,疫情期间国家短期政策关注“恢复”“救助”“避险”,疫情后期发展重点将从刺激政策转向结构性潜能,今后一段时期最大的新结构性潜能是都市圈加快发展。

他表示,过去30多年GDP10%的高增速,旧结构性潜能是房地产、基建和出口,现在有的已经放缓,有的已经消退。我国“十四五”期间经济要保持5%-6%的增速,将以都市圈、城市群发展为龙头,补齐基础产业效率不高、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不大、基础研发能力不强三个短板,借力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形成新结构性潜能,带动经济增长。

都市圈、城市群的发展,短板的补齐,需要契合的中心城市。广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携手深圳共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2022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引领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共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广州都市圈。

广州稳中求进,将引领世界级城市群和广州都市圈的发展,为粤港澳大湾区未来激发新的结构性潜能奠定基础、铺网成势。

动能看优势,应对新压力有韧性,以“优”促“进”

高质量发展需要新动能,在广州经济结构优化进程中,数字化和绿色化转型、现代服务业出新出彩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

数字化转型能看到前行动能。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两大主导行业中,电子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互联网软件信息服务业1-2月营收同比增长10.7%。同时,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走在前列,全市10万家企业“上云”。

绿色化转型正助推发展效能。

最近,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2021年度国家级绿色制造名单,广州2017-2021年累计入围绿色制造项目220项,数量居全国第一,具有广州特色的绿色制造体系加快建成。同时,制造业31个行业大类中,近七成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同比下降。

现代服务业释放活力潜能。

近期发布的第31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显示,广州金融中心排名上升8位,目前排名全球第24,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进一步巩固。一季度全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7.8%,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比2021年提高13个百分点。同时,规上高端专业服务业1-2月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城市产业综合配套功能和集聚发展能力不断提升。

这些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已经反映在广州优质市场主体身上。

广州目前在库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等“四上”企业共38497家,数量相当于一个中等省份。去年年度和今年一季度入库纳统的工业企业合计产值、营利性服务业企业合计营收、批发零售业合计销售额分别实现同比增长41.2%、83.4%和1.5倍。

这意味着广州市场主体仍然保持韧性和活力,是广州应对困难挑战的最大底气所在。

2022年一季度,广州经济在困难挑战明显增多的情况下平稳开局,展示出广州坚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坚持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高度重视培育发展新动能的决心和信心。

但也要看到,世界局势复杂多变,国内疫情近期多发,有些突发因素超出预期,新的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

下阶段,广州仍需不断持续巩固“稳”的基础,积蓄“进”的力量,继续打好攻坚战,不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苏力


今日报纸

手机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