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高考|花甲之年再回首:高考恢复他和自己的学生同上考场

2022-06-07 14:32作者:林诗妍来源:奥一新闻编辑:许素霞
“那场考试只影响人生的一小阶段。”

今年已经65岁的林伯,至今还收藏着当年他第一次参加高考时的准考证。这张准考证记录了恢复高考那年的时代印记,也见证着了无数学子人生新篇章的开启。

林伯告诉奥一新闻,他曾参加过两次高考,第一次就是高考刚刚恢复的那一年,1977年。那一年,林伯正响应党的号召,作为知青在广州增城“上山下乡”。“我对那一天印象深刻,当时我正和同伴修水库回来,我的朋友见到我兴高采烈地说:全国恢复高考啦!我们去报名!”

多年后林伯(图右)回到曾经下乡的地方,和当年村书记合照 受访者供图

当年,林伯还在广东增城县(现“增城区”)福和公社茅田小学当民办教师,白天上课,晚上他就利用业余时间复习做题。“那时也没有什么备考资料,我的朋友从省城(广州)买了一些书本,主要是语文、数学、物理和化学等科目。”

据了解,刚恢复高考的那几年,由于教育系统还在完善之中,教育部还特设一部分初中生直接接受高等教育,也就是中等专业院校。那时,学生可自我衡量,自由选择报考级别,或报考中专,或报考大专。第一次高考,林伯选择报考大专。

高考第一天,林伯在宿舍吃过简单的早餐,就到公社的中心小学考场候考。他回忆,当年他曾经教过的学生也参加了高考,不过他们报考的是中专学校。“那会我就跟自己的学生在一个教室里考试,这感觉还挺神奇的。”林伯笑称因为和学生同在一个考场,自己自然要表现得更自信点。语文是强项,他在开头答题都很顺利,把他难倒的题目都是理科。“那一年本来就准备不充分,我对于一些知识点掌握也不足,有些理科题目我只好靠蒙啦。”因为这次复习得很匆忙,所以他预感到上榜的机率很低。放榜后,他果然没有考过录取分数线。

为了给自己争取读书的机会,林伯第二次高考决定选择报考中专。这一年,在保证文科优势的前提下,他又主攻理科。这一次,他的高考分数过了中等专业院校录取分数线,并已经体检合格,只需等待学校的录取通知。但由于种种原因,林伯还是没能顺利入读中等专业学校。

1979年,知青结束下乡回城后,林伯深感自己知识基础太薄弱,并从两次高考经历中发现自己的弱项是数学。“当时在高中的时候基本上都没有好好学过数学,因此我恶补数学科目,还报读了教师函授进修学校,在读的同时又报读当地的教育学院。”顺利入学毕业后,他在1985成为了一名公办学校的在职老师。

林伯的函授进修证书 受访者供图

此后的日子里,他一步一个脚印,在教育事业发挥着光与热,成为当地区属教育局教研室成员,并带领学生屡屡闯关奥数竞赛,获得佳绩。退休前,他已是一名拥有超42年(含下乡经历)教龄的小学数学高级教师。并在小学副校长(党支部书记)岗位光荣退休。

教坛耕耘纪念奖杯 受访者供图

回忆起那年高考,林伯虽然心存遗憾——“在那个时候,高考确实是改变一个人命运的唯一路径,如果当初顺利录取了也许就可以单枪匹马在广州闯出一片天地。”然而,年过花甲,林伯想对高考学子说,高考成绩的结果可能只影响短暂的一个阶段,条条大路通罗马,需要靠自己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去寻求突破。

当年回到家乡,他依然保留对教育事业的追求,教书育人40载,他培养的学生一批又一批长大成材,桃李满天下,硕果累累,对他而言,这也是另一种努力的收获。

如今,他和老伴一起又来到了广州,和在广州工作的女儿女婿一起生活,平日带带小孙女,尽享天伦之乐。他认为,也许高考的失利会影响人生的某一个阶段,但漫漫一生,决定自己人生的只有自己。“你只需耐心播种,且看他日结果。”


今日报纸

手机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