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顶尖创新人才,一定得进清华北大吗?

2022-06-11 10:59来源:深圳教育编辑:许素霞
其实大可不必,你可以成长得更好!

每逢夏天或节假日,清华大学校园里便到处都是前来参观的学生和家长。这些家长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进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这样的顶尖学府,这也是很多孩子从小的梦想。 但实际上,进入清华北大这件事本身并不是目的,大家无非是认为最好的大学更容易培养出成功者。

要做顶尖创新人才

一定得进清华北大吗?

今天,一起听听看

中国科学院院士

清华大学钱学森班创办首席教授

深圳零一学院创始人郑泉水

他是怎么理解的

Q

“01创新”成果的取得,与进入最好的大学有关系吗?

要成为顶尖创新型人才,最重要的不是有多聪明,而是能否做成一件足以改变世界的事情,取得颠覆性的源头创新成果,我称之为“01创新”。“01创新”可以分为四类:一是科学上的,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二是技术上的,即研发出前所未有的技术,如互联网;三是产品上的,即设计出新产品,如移动手机;四是制度性的,如中国的深圳特区。这些“01创新”成果的取得,与是否接受过最好大学的教育,并无直接关系。

比如科学创新,提起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先生,大家都耳熟能详。受社会动荡和战争动乱等因素的影响,李政道从未取得过正式的中学、大学文凭,唯一拥有的就是博士学位。还有近代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数学家之一——华罗庚,求学之路也十分坎坷,一生仅有一张初中文凭。又如产品创新方面,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在里德学院就读了六个月就退学了;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在哈佛大学仅读了一年。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有一本书叫《异类》,作者统计了美国近年来(自2007年起至成书之日)25位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25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的学历背景,他们有的是从哈佛、MIT等顶级名校毕业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来自普通的大学。

美国近年诺贝尔医学奖/化学奖得主大学本科所在学校

25位诺贝尔医学奖得主

25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安提亚克学院

布朗大学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华盛顿大学

哥伦比亚大学

凯斯理工学院

麻省理工学院

加州理工学院

哈佛大学

汉密尔顿学院

哥伦比亚大学

北卡罗来纳大学

迪堡大学

宾夕法尼亚大学

明尼苏达大学

圣母大学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耶鲁大学

联合学院肯塔基分校

伊利诺伊大学

得克萨斯大学

圣十字学院

阿默斯特学院

盖茨堡学院

亨特学院

纽约城市学院

纽约城市学院

斯坦福大学

俄亥俄州的戴顿大学

佛罗里达州的罗林斯学院

麻省理工学院

格林内尔学院

麻省理工学院

麦吉尔大学

佐治亚理工学院

俄亥俄卫斯理大学

莱斯大学

霍普学院

杨百翰大学

多伦多大学

内布拉斯加大学

达特茅斯学院

哈佛大学

伯里亚学院

奥格斯堡学院

马萨诸塞大学

华盛顿州立大学

佛罗里达大学

加州大学河滨分校

哈佛大学

*信息来源:《异类》,著: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译(2014):苗飞

不可否认,在顶尖大学学习,有更大的成功几率,但这并非先决条件。大多数颠覆性的创新者都不是名校出身。

Q

你有机会成为顶尖创新者吗?你是合适的人吗?

创新者最大的核心素养不是智商,而是内在驱动力、好奇心等,能够顺应,甚至预见时代的发展,对探索充满激情。想要做成某些被大多数人不看好的事,要能够不顾他人眼光与评价,仍然坚持往前走,同时抱着非常开放的心态,把自己放在一个“无知者”的角色来不断向他人学习,像海绵一样汲取知识。我把这些品质归纳为:内生动力、开放性、坚毅力,这远比智力和努力更重要。杨振宁先生在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面向研究生的讲话中,也说过类似的话:成功与否并不取决于是否聪明和努力,要清楚方向、选对方向。如果你有上述的品质,那么我认为,你就是有巨大潜质能够成功、甚至能改变世界的人!

智力虽然重要,但不是决定性因素。很多统计数据表明,智商达到120以上就没有很大差别了,当然智商高的人能做得更快。比如埃隆·马斯克,他可以每天坚持看大量的书学习知识,不只是简单的吸收,而是以第一性原理进行深层次思考,找到问题的根源,然后锲而不舍地去求解。

所以,一定要进入清华北大吗?与一帮天赋异禀的学生拼智商、拼读书成绩,对你的未来发展而言一定好吗?犹太人的数量只有我们全球华人的1%,但他们获得的诺奖数量是我们的20倍。 顶尖创新人才往往怀抱宏大的志向,诞生于自由思考和探索的环境下。你应该去寻找的是,能够尊重和发扬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潜力和特长发挥到极致的地方。

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成功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获得这一成功的基础是抓住了全球化的机遇,大量的产业、技术可以自由流通,我们能够跟着别人学,并把学来的技术快速发展起来。当然我们也做了很多创新,但更大程度上是体制上、模式上的创新,而科学、技术的创新不是靠模式创新所能产生的,所以我们现在出现了很多被“卡脖子”的问题。根本原因是,我们还没能自主实现技术的“从0到1”创新。

Q

如果“我”是这样一个有创新天赋的学生,“我”该去哪呢?

这是我们近年来教育和人才培养都在关注和尝试回答的一个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首次召开了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的高校也做了很多创新。比如,清华大学于2009年出台了“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深圳创办南方科技大学、教育部启动了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等等,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也探索出了很多成功案例。

2009年,我在清华大学创办了“钱学森力学班”(简称“钱班”),使命就是要发掘和培养有志于通过技术改变世界、造福人类的创新型人才。不仅如此,我也希望通过“钱班”总结出人才培养的方法论,探索并系统性地回答“钱学森之问”——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我们成功创建了钱班模式,所谓“模式”就是别人能够“复制”的。

从2020年起,清华对将近1/3的学生,也就是所有进入“强基计划”的学生以及其他七八个院系的部分学生,都采用了钱班模式的两个核心要素进行培养。这两个要素是: 第一,通过研究、问题牵引学生,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内生动力;第二,通过大幅度削减学分,为学生减负,给学生自由的空间追求梦想。2022年,清华大学计划在更大范围内推广钱班模式,目前正在筹建新的书院——为先书院。国内其他几所高校也在借鉴钱班模式,让更多学生受惠。

但是上述做法仍然存在一个问题:这些高校都是国内顶尖的大学,而大部分最具创新潜质的学生可能并不在其中,触达不到怎么办?为了解决这个问题,2021年,深圳市政府邀请“钱班”团队领衔在深圳创办了零一学院,汇聚了一大批志同道合者。零一学院的使命是,把全国范围内有内生动力的、开放的、坚毅的学生聚集在一起,邀请全球顶尖的创新者、顶尖企业一同参与培养。

从客观层面来看,这件事为什么能实现?我把考试型的人才称为“A型”人才(外驱、守成),而具有创新潜质的人才则是“X型人才”(内驱、开放)。人的成长过程中,学习知识是最浅层的一件事,能让人以最高效率、在最短时间内得到进步,但是这只能让人提高一小步。要成为顶尖人才,不自己通过实践去真正做成事,是不可能的。做一项好的研究,没有好的导师引导,也几乎很难做成。

以前,要找顶尖老师指导,只能去到顶尖大学,没有其他渠道;而现在,所有最新的研究成果,分分秒秒就可以在网上搜到。如果光论学习知识,在当前的信息和数智时代,甚至都不需要去到学校,在家一样可以学。但是,做研究需要的是亲身去做。原始创新不需要非常复杂、非常昂贵的设备,最重要的前提因素是想法,有了好想法,有什么设备就用什么设备,全国稍微好一点的大学都具备相应的条件。那导师通过什么途径指导学生呢?其实不需要和学生每天待在一起,是关键的时候帮学生提供一个支点就足够了。

尤其近几年,受疫情影响,随着线上会议的普及开来,学生和导师的沟通变得更加方便。学生和导师聚在一起研究问题,每个人抱着不一样的想法,保持开放的心态,相互之间学习、促进、激励,就会成长得非常快。这是“钱班”成立13年以来探索总结的一套方法,培养了很多创新人才,我们称之为“学生—问题—导师”三要素核聚变效应。

Q

“我”怎么知道“我”最后会成为顶尖创新人才?

没有人能提前知道。要成为顶尖创新人才,就要有足够的信念,尤其是坚持做你最想做的事。但这件事就一定会成功吗?要知道,创新是“万死一生”的事情,每一次的尝试都是一场未知的探险。但最有趣、也最有普遍性价值的东西其实就在背后,即你通过不断地挑战自己,会成长得比通常情况下更快更好。原因有二: 一是做的是自己想做的事,为实现目标,拼命学习,自愿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二是在做这件事的过程中会感到非常愉快,学习效率非常高,甚至为了有更好的精力,会自发锻炼身体,聚精会神,提高效率。如果经过不断的自我挑战,最终能成长为顶尖创新人才,那是极其幸运的事情——既然是“万死一生”,其背后有太多不可预知的因素。

类似例子我见过很多,这种学习方法对于高考成绩的提高也有很大好处。清华大学附中校长王殿军跟我交流的时候提到,在过去的十年间,清华大学附中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去做研究挑战自己,结果全校考取清华北大的人数扩大了近6倍,从之前的十几人增加到现在的上百名学生——这帮学生都不是一心死读书的。可见这种方法会让学生成长得更快。

“钱班”也有很多这样的成功案例。有一个学生现在在MIT攻读博士学位,从事生物方面的研究。他在本科时,为了做自己喜欢的研究,在没有任何学分的情况下,自学了20余门研究生课程。相比之下,“钱班”另外一个学生,直到大四前都没有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整个人不在状态,学习上也不尽如人意。直到大四时,他决定再尝试一次。这一次,他被华为的一个挑战问题点燃了,变得非常积极主动,起早贪黑研究问题,短短几个月就解决了华为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本科一毕业就被华为破格录取,入职半年后升了两级。“钱班”类似的案例正不断涌现。

那么,试问:要成为顶尖的创新者,或者要成为某个领域里最优秀的人,一定要上最好的大学吗?其实大可不必。希望每一位青年读者都能做出自己的选择,也希望你们未来也能成为我们的新案例。“大可不必”,你可以成长得更好!

今日报纸

手机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