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评 | “区庄第一高楼”重生,“多方共赢”兑现!

2022-06-15 11:34作者:林少娟来源:奥一新闻编辑:蒋清君
当年旧貌,今日新颜


近年来,广州率先探索以微改造方式解决老城衰退的问题,“绣花”范本先后涌现。本月初,南都·奥一新闻记者前往位于越秀区环市东路的珠实同创·环东广场开展深调研,推出报道《三十载洗尽铅华,“区庄第一高楼”盛装归来!》。这栋年逾36岁的旧楼宇——基础设施已逐渐落后、外观面貌颇为过时、原酒店经营效益低下,是如何通过微改造重新焕发活力的?由这个案例可延伸不少有关老城改造的思考。

环东广场前身为嘉福国际大酒店,楼高29层、形似帆船设计曾让这栋楼宇拥有“区庄第一高楼”的美名。然时过境迁,随着城市发展,功能齐全的写字楼纷纷拔地而起,这栋老旧的酒店随之黯淡,一度萧条落寞无人识。现在,通过城市微改造,这栋楼宇又“活”了过来:在主体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好每一处可以发挥的空间,用“绣花功夫”由外而内地重塑楼宇形象、提升物业价值。而今,它已是一栋摩登感十足的“科技+健康”综合体。正可谓:“当年旧貌,今日新颜。”龙头企业接连入驻或主动洽谈,处处皆有勃勃生机。

城市微改造既要充分利用好原建筑的优势之处,也要注重改善周围人居环境,致力于为居民消除“城市痛点”。该项目亮点即在于此。比如,项目方拆除了原酒店入口处的围墙,配合车道调整措施,打造了一个开放、无阻碍的市民广场。再如,项目方牺牲了300多平的建筑面积,将停车位从35个增至70个,附近居民皆可泊车于此。针针“利民剂”下来,群众出行方便了,交通顺畅了,停车便捷了,人居环境变美了。群众的满意度,何尝不是楼宇活化成功的一大侧写?

民生问题之外,城市微改造亦要重视发展的问题。毕竟,微改造不仅仅是城市局部新陈代谢的过程,也是一个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过程。要引进什么样的产业?可入驻多少企业?如何与区域的经济发展有效衔接?要做好这篇文章,规划问题必须做好。在这一方面,环东广场项目选择了一条与区域发展一脉共息的路,其“科技+健康”综合体的发展定位,皆能从《广州市越秀区科技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找到身影。可以想见,环东广场的焕新,必能为区域“引凤”出一把“筑巢”的力。

既有社会效益,又有经济效益,该项目可谓实现了政府、社会、企业的“三赢”。于政府而言,它实现了助力经济增长,推动区域产业升级。于社会而言,它提供了现代宜人空间,创造了消费办公场所。对企业而言,则盘活了存量低效物业,奠定了产业业务基础。

多方共赢的背后,离不开多方出力的同心。该项目进行微改造期间,政府部门多方协调,争取用最快的速度将项目报批下来,使得该项目不到两年就能从纸上落到地上。落地之后,区政府主动推荐优质企业入驻,让项目迈出“开花”第一步。来自居民的支持亦加速了项目的改造步伐,投诉量渐渐减少,积极肯定的评价逐渐增多……这些,都让项目方在微改造过程中倍感温暖。

多方出力实现了多方共赢,老城市由此焕发出新活力。相信随着越来越多体现民生温度、文化关怀又兼有经济效益的微改造项目落地,广州一定能“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答好“老城市新活力”这道时代考题。

微改造是城市活化的一剂良方。如今,老的嘉福酒店已成往事,新的环东广场正扬帆起航。

今日报纸

手机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