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评 | 对不文明行为说不,要成为深圳人的习惯

2022-06-24 16:11作者:蒋清君来源:奥一新闻编辑:王泽权
让不文明行为无处可藏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近日,深圳发布《2022年度文明行为规范实施主题和不文明行为治理清单》。《治理清单》发动广大市民建言献策,梳理出文明乘车、安全出行、雅言端行和文明作业等四大主题共12种不文明行为,包括地铁公交内大声喧哗、饮食,骑电动车闯红灯、逆行、不戴头盔,机动车、非机动车违停,遛狗不牵绳,夜间施工噪音扰民等……

对不文明行为说不

让不文明行为无处可藏

文明,是深圳最亮丽的底色,最好的名片和最强的竞争力。乘地铁自觉排队,公交上主动为老人小孩让座,看球赛后带走场内垃圾,私家车主动为救护车让道,市民争做志愿者,这些都是深圳人引以为傲的文明行为。此前,深圳已连续6次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的荣誉,一些文明行为已经成为深圳人的习惯。

文明城市的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们应看到,深圳的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务还存在一些短板 ,深圳人的日常行为中还存在一些不文明现象。去年,《深圳市公共文明建设蓝皮书(2020年)》正式发布,在公共环境、公共秩序、人际交往、公益行动4个项目37项测评内容中,绝大多数项目深圳人都拿到了优秀。但在城市精细化管理、交通秩序整治、重点场所的环境卫生整治等方面,也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当前,深圳正全力争创首届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和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面对不文明现象,深圳没有选择回避,而是鼓励市民大声说出来,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法治为保障,不断提升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让不文明行为无处可藏。


对不文明行为说不

要充分调动市民的力量

本次深圳公示的12种不文明行为,每一条都是城市治理的痛点、难点,每一条都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

对于相关部门来说,诸如夜间施工噪音扰民、非机动车违停等问题,属于“常抓常有”,难以标本兼治;而遛狗不牵绳,地铁里大声接打电话,不按规定佩戴口罩等涉及市民生活习惯的问题,相关部门更是有力使不上。

要想更好地治理这些不文明行为,政府部门还得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尤其是广大市民群体的力量。市民在看到不文明行为时常常心存疑虑——要不要投诉,该向谁投诉,投诉后有没有结果?政府部门要主动作为,积极创造有利于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条件和环境,鼓励市民向不文明行为说不。此外,还要利用数字化技术提高治理水平,让市民通过随手拍等方便快捷的形式对不文明行为说不,让市民发声后能获得积极反馈和良好的互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新格局。


对不文明行为说不

靠法治也靠自律

法治精神,是现代文明的重要基石。《治理清单》针对12种不文明行为展开治理,以法治精神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将运动式治理变成长效管理制度;以法治力量促进社会文明提升,将文明行为要求从道德“软约束”变成法律“硬约束”。

法治的基础是对规则的约定和遵循。深圳秉持法治精神,发动广大市民建言献策,将群众意见较为集中的不文明行为纳入。通过为文明定规立法,让不文明行为得到惩罚,让市民主动对不文明行为说不,让法治内化为市民文明行为习惯的精神驱动。

文明始于心,实践敏于行。创建城市文明要靠法治的他律,更需要广大市民的自律。在地铁里不饮食、不外放手机声音、不大声接打电话,在多年前,很多深圳人并没有这种意识。但通过对规则的约定,经过不断宣传引导,如今深圳人已经意识到这是不文明行为,并自发抵制这种不文明。这说明,法治的他律可以转化为市民的自律,让市民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文明素质,将文明内化于心外化为行,在日常生活中加强自律,自觉践行文明、传播文明,形成全社会共建文明典范城市的浓厚氛围。

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打造城市文明典范,离不开法治的保驾护航,更离不开我们每个市民的自律。让我们一起努力,对不文明行为说不,让深圳更文明,让我们的家园更美丽,让我们的生活更幸福。

评论:奥一新闻记者 蒋清君

图源:夏蜀黍

今日报纸

手机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