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体育活动成为课后服务“标配”

2022-07-11 10:25作者:陈长来源:南方网编辑:蒋清君
更好地发挥育体、育人功能

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日前下发《关于提升学校体育课后服务水平 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通知》(下称《通知》),引导支持体校、体育俱乐部等专业力量进入校园开展课后体育服务。政策的出台为体育融入“双减”政策背景下的课后服务创造了条件,有助于更好地发挥育体、育人功能。

为解决“三点半”难题,课后服务应运而生。2021年7月,《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开展包括体育运动在内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同年10月份,国家体育总局印发了《“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强调要提升体育教学质量,促进体教融合,要让青少年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体育课后服务,增强了学生身体素质,促进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助于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拼搏向上等方面的意志品质。

但也要看到,体育课后服务目前还处于摸索阶段,还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与困难。比如,体育活动内容形式单一,主要以田径、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大众化项目为主,击剑、跆拳道、曲棍球、花样跳绳等“小众”项目开展较少,不能满足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师资力量十分有限,而引进社会资源又缺乏“编外人员”相关管理制度;运动场地有限,多个服务班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进行教学,相互影响较大。学校管理水平、教师教学能力、学校体育设施、教学安全保障等方面的因素,直接影响了体育课后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指引工作的导向。此次出台课后体育服务新政,可谓正当其时。《通知》从四个方面提出了要求,明确坚持挖潜创新,不断丰富学校体育课后服务内容;统筹整合资源,推动专业力量参与体育课后服务;扩大场地供给,为学生课余锻炼创造良好条件;强化组织保障,形成工作合力,加强经费、人员、物资等方面保障,鼓励公益基金会提供服务,正确引导市场力量参与等等。政策的出台是贯彻“体教融合”战略方针的生动实践,整合了体育和教育系统优势资源,缓解了学校课后服务师资紧缺、教师工作负担过重的现实问题。同时,彰显了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将丰富优质的教学内容和资源从社会引入校园,让学生体会到体育项目的魅力和“多元化”,拓宽了他们学习和发展的空间。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让好政策真正“叫好又叫座”,不能仅靠学校,还须相关各方落实到位。首先要强化师资保障,做好对课后服务教师的关怀激励,充分调动起教师队伍的积极性。其次,教育主管部门、学校、体育机构以及社会要加强合作,健全完善课后体育服务的操作标准和规范,明确课后服务定位、服务内容、经费保障和考核评价标准等。再次,要积极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充分利用体育场、综合实践活动室等现有场地,发挥好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校外活动场所作用,切实满足课后服务的需要。

体育强则国强,体育兴则国兴。期待体育课后服务新政策加快落地落实,不断丰富课后服务实践载体,更好地发挥育体、育人功能,推动“双减”落到实处,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今日报纸

手机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