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埃安“吐槽”跟华为合作没有议价能力:华为是大牌供应商

2022-08-16 08:58作者:程洋来源:南方都市报编辑:许素霞
它的价格比较高

8月13日,在第十九届中国汽车营销首脑风暴·杭州峰会上,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肖勇回答提问时表示:“可能不仅仅是电池,华为也是大牌的供应商,它的价格比较高,也不受控,我们想跟华为合作,会发觉基本上没有议价能力”。

此外,7月21日,在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开幕式上,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曾庆洪发表演讲表示,动力电池成本占到汽车总成本的40%、50%、60%,并且在不断增加,他笑称:“那我现在不是给宁德时代打工吗?”

新能源汽车风口正盛,但供应链和产业链面临供需失衡,整车厂商的“吐槽”,也反映出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利益冲突。曾庆洪也曾建议国家层面加强对电池行业的监督领导和协调统筹协调,改善供需平衡,协调价格回到合理区间。

“出卖灵魂”论后

广汽埃安“吐槽”跟华为合作基本没有议价能力

去年6月,在上汽集团股东大会上,上汽董事长陈虹在谈到与华为等第三方公司合作自动驾驶时,表示不能接受华为、百度等第三方公司提供的整体解决方案,称“如此一来,它就成了灵魂,而上汽就成了躯体。对于这样的结果,上汽是不能接受的,要把灵魂掌握在自己手中。”

陈虹强调说,上汽不接受任何供应商的整体解决方案,最多是合作。“我们和华为在5G方面有很多合作,今后在互联生态方面也会有很多合作;百度也是,我们这次软件开发者大会,百度相当重视,也有很多合作。”

对于此番言论,华为在此前回应南都记者时表示,华为与车企合作有多种模式,目前华为更多是采用tier1与tier2的合作模式,向车企提供零部件和解决方案。“比如,上汽的股东大会也提到,我们双方在5G和互联生态方面有很多合作。”

除了tier1与tier2的合作模式,Huawei Inside模式是华为与车企共同定义、联合开发智能汽车,搭载华为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目前华为与北汽、长安、广汽的合作采用这种模式。

2021年3月,有消息传出,华为与广汽集团旗下新能源汽车公司广汽埃安,已着手联合开发下一代智能电动汽车,双方各投入了百人以上的研发团队。随后,双方对外的回应也证实了消息的真实性,联合打造新技术,由华为向广汽埃安提供部件和技术。

同年7月,广汽集团发布公告,广汽埃安与华为将联合开发AH8车型项目,AH8车型定位为中大型智能纯电SUV,具备L4级自动驾驶功能,结合双方的制造、技术和渠道等诸多优势,该车型将冲击豪华纯电市场,计划于2023年底量产,项目总投资近8亿元人民币。

而此次,广汽埃安副总经理肖勇称“跟华为合作基本没有议价能力”,也反映出Huawei Inside模式在双方磨合的过程中仍有改进的空间。

肖勇表示,广汽埃安、广汽集团接下来将进行电池技术自研以及电池工厂建设,同时要在EV以及电动化ICV领域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如果说未来我们想提升自己的竞争力,真正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上,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是开放的外部合作,另一方面我们要练好自己的内功,比如说三电核心技术、ICV、域控制器、智能座舱等等。”

肖勇介绍,对广汽埃安来说,未来规划的70%,可能是市场采购和合作,30%是能够自研,一方面是市场权衡,另一方面也是公司不拒绝外部广阔的资源为我所用。

利益是连接华为与伙伴的纽带

华为一再强调“不造车,帮助车企造好车”

华为与赛力斯联合打造的豪华智慧大型电动SUV AITO问界M7

在造车这件事情上,华为的观点和立场是鲜明的,在多个公开场合,华为一再强调“不造车,帮助车企造好车”。华为认为,产业界需要的不是华为品牌汽车,而是华为三十多年积累的ICT技术能力,来帮助车企造好面向未来的车,即为车企提供基于华为ICT能力的智能网联汽车部件。

按照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的想法,在传统汽车走向完全自动驾驶、电动汽车以后,传统部件的构成只会占30-40%,而剩余的60-70%是与电子、计算、通信、软件相关。因此华为可以将以前积累的技术应用在汽车领域。

不过,“华为不造车,帮助车企造好车”是不是一厢情愿?不造车的顾忌在哪里?车载系统和核心零部件如此关键的板块,以及巨大的市场红利,车企是否愿意拱手让人?这些问题时常引发外界对华为“不造车”的讨论。

至少从汽车圈的反应来看,华为进入汽车领域时常遇到“不友好”的声音。在今年7月6日,关于增程车之争,长城汽车魏牌CEO李瑞峰“炮轰”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的观点,发微博称:“打铁还需自身硬,增程式混动技术落后是行业共识,再大的嘴,也不能大放厥词。”

此前,在今年5月28日的第26届粤港澳大湾区车展上,余承东在演讲中给问界M7带货,声称将带给消费者超越百万豪车的舒适智能体验。这一说法也引来了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的调侃,“听老余讲M7超越百万豪车,我都想扔个鞋子上来了。”

不过,华为的专业技术仍受到多家车企的认可。据了解,目前与华为达成合作的车企有上汽大通、上汽通用五菱、福田汽车、广汽集团、中国重汽、比亚迪、奇瑞汽车、陕汽集团、武汉光庭、沃尔沃、北汽、江淮等国内外共30家车企,确认支持华为Hicar的汽车已经达到了120多款。

但在造车潮背景下,华为也面临来自腾讯、百度、小米、大疆等科技互联网公司的竞争,而更多车企是否愿意开放核心数据,选择与华为合作,也是未知数。

在巨头林立、壁垒深厚的汽车工业领域,在华为HI品牌logo打上车身前,华为“上车”依旧面临一系列挑战。尤其是在与合作伙伴的关系处理上,华为仍需要放低姿态,躬身入局。

在今年6月15日举办的“华为伙伴暨开发者大会2022”上,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在会上也强调了华为的伙伴关系,他表示:“我们认为在与伙伴合作的过程中,华为要坚持以利益为纽带、以诚信为基础、以规则为保障。伙伴能赚到钱,才会长期与华为合作”。

听其言,观其行。在华为的生态战略中,变革伙伴关系显然是重中之重。

今日报纸

手机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