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免费核酸,应当完善“核酸通行证”适用场景

2022-08-16 09:59来源:南方都市报编辑:蒋清君
别将做核酸的成本转嫁给老百姓

8月13日,“健康成都官微”发文称,鉴于本轮疫情成都所有风险区已全部“清零”,城市运行和生产生活全面恢复正常,成都市核酸检测点混检免费政策停止实施,从8月13日8时起,除重点人群和入川即检人员核酸检测费用按原政策执行外,其余“愿检尽检”人员核酸检测按相关收费标准规定收取费用,但同时表示将“引导市民就近就便每7天开展一次核酸检测”。

成都取消免费核酸的消息,引发有关常态核酸的讨论。取消免费核酸与执行“愿检尽检”,作为社会公共服务的供给政策,其具体实施的作用,就在于减轻普通市民的成本和压力。毕竟,一次做核酸的钱不算多,但一个月做核酸的钱真不少。

根据“健康成都官微”同步刊发的政策答疑,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市民“前往商场、写字楼等公共场所不需要核酸检测报告”。只不过,“七天一检”的引导口径究竟会如何执行,在细节处又该如何尽可能地避免造成与市民的纠纷,则依然会成为城市治理能力的一个切面。

常态化疫情防控不等于必须要搞几天一次的常态化核酸检测,2022年6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曾在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表态,“没有发生疫情,也没有输入风险的,查验核酸不应该成为一种常态”。有此共识,无论是什么样的政策调整表述,取消免费核酸检测也好,启动收费核酸也罢,只要对市民的正常生活不构成某种隐性的“胁迫”,都不失为常态化防疫措施的一种探索与调试。

必须要提醒注意,在成都取消免费核酸之前,四川南充的阆中、高坪、嘉陵等多地都曾进行过核酸政策的调整,并引发过同质性、关联性的一些争议:其一,取消免费核酸的同时,公共场所的核酸查验政策是否同步进行了调整?其二,鼓励引导的“几日一核酸”是否存在变相强制的情况?

在最早引发舆论热议的阆中,经过一轮调整,将“每周自费核酸一次”修正为“按照愿检尽检原则自愿检测”,其公共场所的防疫政策确实未将核酸查验列入“四码联查”的范围,这就使得取消免费核酸政策对居民的影响有所降低。

取消免费核酸与引导“愿检尽检”之间,应该有明确责任关系,做到谁要求谁掏钱,而不是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将做核酸的成本转嫁给老百姓,要求公众自费核酸。假设,一地没有疫情,但如果不做核酸或者7天没做核酸就不能去公共场所,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变相强制,有关部门至少应该每周安排一次免费检测。

毕竟,按照现有防疫工具,健康码已经足以证明个人的风险状态,以自愿的名义进行的强迫检查就很难不导致居民对常态化疫情防控的群体性误解,导致公众对防疫工作的配合度降低。

值得注意的是,社交平台上,已经有成都网友反映在取消免费核酸后,当地存在不少公共场所继续执行48小时核酸查验的政策。特别是此番官方答疑对无需核酸报告的公共场所的明确列举,仅有商场、写字楼两处,可能使得社会层面对医院、学校、公共交通等其他公共场所的核酸查验政策缺乏明确的指引,或者说留下了可松可紧的空间。

免费核酸是取消了,愿检尽检了,但医院还是要48小时甚至更短的核酸报告,市民除了自费进行核酸检测外,还有什么其他选项?

核酸政策的调整,必须要及时做好配套措施、关联查验政策的跟进修正,否则就非常容易违背公共政策制定的初衷,调整了的核酸政策不应该只是收费与否,还有整个城市所有公共场景的同步响应。

成都的城市体量不可小觑,调整核酸政策的尝试也要极尽周全、不生嫌隙。要取消免费核酸,就必须削平所有公共场景下核酸查验的限制性门槛,让“愿检尽检”真正成为尊重市民意愿的公共态度。


今日报纸

手机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