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如何在城市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这场论坛有答案

2022-11-20 14:41作者:张东方来源:南方网编辑:许素霞
深圳7所大学大咖研讨“城市创新”

大学如何在城市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日前,深圳一场主题为“大学的发展与城市创新”的论坛给出了一组答案。

深圳7所大学大咖研讨“城市创新”

深圳市原副市长、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事唐杰,南方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李凤亮,深圳技术大学校长阮双琛,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党委书记朱迪俭,加拿大工程院院士、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教授杨军,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校长许建领,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刘陈立,同台展开一场“头脑风暴”。

以下为7所院校大咖的核心观点(金句摘要):

南方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李凤亮:

发挥“双一流”优势支撑深圳产业创新

李凤亮

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怎么跟深圳这座城市发生连接?

今年,南科大被列入“双一流”,数学学科进去了,我们希望把数学学科推到国家的一流和国际前沿当中,下面的主导性的学科希望也能进去,真正起到理工科“双一流”大学对这座城市发展、技术发展、产业创新的支撑作用。

大学往往是推动城市创新发展非常重要的原创引擎。大学应该在三个方面发挥引擎作用:一是人才引擎,二是原创引擎,三是智力引擎。南科大成立了金融研究院和全球文明城市典范研究院,希望能够更多的服务城市发展。

新型研究型大学要找准自己的研究方向,利用自己的体制机制创新,加强跟产业的合作。深圳“20+8”产业体系发布后,我们办了一个研讨会,把深圳15所高校学科办主任和校长都请过来,研讨我们的学科专业怎么跟“20+8”更好的融合和结合。我给工学院提出了一个要求:10个系要做到“1+2+N”,每个系要有一个领军企业/人才支撑,两个骨干企业亲密合作,N个企业保持非常密切的合作。

深圳市原副市长、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事唐杰:

大学要为解决“最后一米”作出贡献

唐杰

最近研究长三角受了点刺激。受什么刺激?有一个项目,到合肥调研,到了合肥,见了企业家和处级以上干部有30多位。给我最大的刺激,就是只要说到一个问题,他样可以如数家珍地说,“中科大哪个教授、哪个团队在研究这个问题,进展到什么样了”。

我不知道在座的企业家,认识几个教授呢?你们和几位教授是朋友呢?刚才凤亮书记(南方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李凤亮)说对工学院的要求是“1+2+N”,这具有重要意义。

“创新的过程是科学发展的过程”,知识要从原创性的基础科学走到应用,走到“最后一米”的时候,可能失败了。所以高水平创新性大学是重要的,大学要为解决“最后一米”作出贡献。

长三角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一是要增强企业的创新动力;二是要高度重视基础科学的引领作用,在重视前沿性、引领性、新思想对创新产生的影响;三是要构建合理的大学体系;四是城市间的产业差异化很重要。错位发展很关键,深圳10个区,要形成有效的错位发展,这样才能产生更加广泛的创新发展。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教授杨军:

从第四次工业革命角度助力深圳产业升级

杨军

我从加拿大回到国内,是中国近几年为数不多整建制回国的团队。回国选择哪里呢?给我发出的城市和学校很多,我选择了电子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

通过过去1年10个月的发展,我觉得这个选择是非常正确的。因为大家都在深圳,都是英雄所见略同,都认为这是年轻的城市,是最具活力的城市,回国之前我负责工业4.0研发中心的工作,从工业发展的角度,我觉得选择深圳是毫无疑问的。

电子科技大学是985大学,“双一流”大学,虽然校本部在成都,但和深圳的渊源很深。电子科技大学至今培养了24万学生,其中有6万工作在深圳,8万工作在大湾区。

人类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业界根据现在知识爆炸的程度和技术爆炸的程度,都有理由相信正在经历第四次工业革命。第四次工业革命大量的新技术、新的经济增长点,会发生在信息领域。电子科技大学和城市的关系和产业的发展,更多是希望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角度帮助城市、帮助产业,帮助深圳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策源地之一,帮助企业升级换代和进入工业4.0。

深圳技术大学校长阮双琛:

对标德国大学教育,联合龙头企业办班

阮双琛

深圳技术大学是对标德国的技术大学来办的。德国有400多所大学,其中300多所是技术大学,德国的技术大学是好大学和高水平的大学。

对标德国什么呢?有三个特点:一是老师团队当中,相当一部分老师具有企业的背景,或者是具有在博士或者是博士后期间项目工程的经历;二是培养计划和培养方案是跟企业合作的,大学跟企业深度的合作,企业需要技术,或者是解决什么技术,把这个方案融到大学的课堂上;三是学生毕业的时候要做出本专业的东西,学装备的就要做出装备,学设计的就要设计出产品。

我们还鼓励老师带学生做项目,企业拿一点经费,学校支持一点钱,所有的老师加上七八个学生做项目,通过项目实践,学生不但学了理论,也能把理论变成创新的东西。

学校创办以来,有很多龙头企业跟技术大学联合办班,包括半导体制造、工业软件等。希望未来跟深圳更多的企业合作,为一流企业培养一流人才,助力深圳高质量发展。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党委书记朱迪俭:

把深圳创新精神注入大学教育

朱迪俭

我专门做了一个课件——《城市的精神与大学的使命》,在全国好几个城市宣讲过。深圳这座城市有什么精神?最根本的就是创新。

学校教育注重创新,培养的学生成绩和水平很高,今年第二届本科生毕业,完全不亚于清华和北大。这一届毕业生出来之后,我给学校的管理层和老师出了个题目——《大转型中的大国与大学》。我请全院研究人类的几次大转型,这当中哪些国家永远屹立于这个世界,屹立于这个世界当中,大学发挥了什么作用?目前正在研究之中。

过去的深圳,通过国际贸易实现了国际化,完成了这座城市成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的1.0版。未来40年或者是第二个40年,特别希望深圳继续在国际化的道路上越走越宽,走向2.0。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校长许建领:

每个专业都跟产业百分之百的匹配

许建领

深圳已经有了15所高校,有研究型的,应用型的,也有职业技术类的,比如我们深职院。

深职院92%的毕学生都留在深圳工作,现在累计培养毕业生16万。从推动企业发展的角度来说,我们的人才培养、专业标准、课程标准和老师都是双师型的,老师要学企业的新东西,也请企业的工程师给同学们授课,我们的专业和课程都是和企业共同打造的。现在有86个专业,每个专业都跟产业百分之百的匹配,2021年毕业生就业率是99.2%,今年是98.66%。

我们和企业互动紧密,经常看看企业最先进的东西在哪、岗位的需求在哪、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在哪,课程会按照企业的要求进行调整。

深圳近几年还会办5所大学。希望未来深圳的高等教育在深圳自主创新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并在知识的溢出、成果的转化方面作出贡献。另外,深圳不仅需要关注理工类的学科和大学,还要关注人文社科的建设。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刘陈立:

参考波士顿“机构化创业”新模式

刘陈立

大学有很多的功能,其中一大功能是创新。

现在有些领域跟世界处于并跑时,这时候往哪走?这就需要大学原始创新,需要很多的新创新成果给到企业,这叫产学研面临的困境。

与此同时,从科研机构和大学形成的成果能尽快的转化到市场上,这里面碰到的问题就是市场需不需要你的成果,普遍问题是老师非常的兴奋,但是转化过程当中没有市场,或者说成本太高,科学成果和产业转化当中存在两张皮的问题。

这两个问题都是线性思维的结果,也就是说,研学产和产学研都是线性的。现在需要探索一条非线性互动的模式,也就是在老师定课题之初企业要参与其中,企业制定战略的时候有大学和科研机构的教授参与。在波士顿,这种新的模式叫“机构化创业”,这是一种非线性的创新模式。


今日报纸

手机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