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人胡堂山:够“潮”才能“活起来”

2023-06-09 10:20来源:南方+编辑:申于诚

“我们今年带了6件作品参赛,有核雕、陶艺和瓷板画,有信心能再次拿奖!”在第十九届文博会主展馆见到“谢氏核雕”传承人胡堂山的时候,他刚从“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大赛”的现场回来。这是胡堂山第4次参加文博会,此前他曾两获创意大赛的金奖。

核雕是中国传统民间微型雕刻工艺,以桃核、杏核、橄榄核等果核及核桃雕刻成工艺品,关于它的最早文字记载于宋代,最早见于著述的雕刻作品是明代之物,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已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谢氏核雕”以直径约2厘米的橄榄核为材,起源于民国初期的苏州,是中国精微雕刻的代表性项目之一。胡堂山是“谢氏核雕”第五代传承人,师从核雕大师谢才元、钟秀琴夫妇。学艺30年来,胡堂山潜心钻研核雕工艺,在小小的橄榄核上雕刻万千世界。

“非遗项目要做出更具当代性的作品,要更符合年轻一代的审美观,只有‘潮起来’,才能‘活起来’、有市场,非遗项目的传承才不会断。”近年来,胡堂山在创作时十分注重时代感和,取材多来源于身边的人物、故事、建筑和人文风物等。2019年,胡堂山凭借核雕作品《深圳之春》,荣获“第十四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 · 优秀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奖项,成了深圳首位在该项目上获奖的民间文艺家。


胡堂山所在的宝安区是深圳非遗项目最多、种类最齐全的区之一。自2005年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至今,宝安现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项、省级项目10项、市级项目10项、区级项目24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名、省级6名、市级16名、区级22名。项目涉及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戏剧、传统舞蹈、传统体育、传统技艺、传统美术、传统医药、民俗等9个类别。

本次文博会宝安展馆集中展示了“谢氏核雕”在内的6个非遗项目,为“数字创意+文体旅”“数字创意+非遗”的深度融合提供应用场景及展示交流平台,以此推动宝安数字创意赋能传统文旅消费场景的“破圈”发展。“这次看到很多宝安项目都带了有当代元素的作品参展,感觉到大家都在努力探索更有时代感的表现形式。现场还一直在播放介绍非遗传承人的视频,让我们很有获得感。”胡堂山说。

屡创佳作之余,胡堂山还将大量时间放在非遗传承上。胡堂山艺术工作室是宝安区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之一,今年以来,工作室联合航城街道团工委开展了核雕、泥雕系列公益培训15场,通过普及非遗知识、传授非遗技能,引导辖区青少年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让更多师生了解非遗、亲近非遗、爱上非遗。课堂上,胡堂山耐心地向学员讲述核雕的发展史及艺术价值,并现场展示核雕技艺,“传统手工艺需要传承、弘扬和保护,需要更多的年轻人来继承和学习。”胡堂山说。


今日报纸

手机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