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建设、科技支撑……广东各界热议政府工作报告

有代表称,报告关注中小企业融资难,对释放企业活力有很大推动作用

2019-03-06 00:00 作者:魏凯 李鑫 程洋 张艳丽 蒋臻 刘晨 来源:南方都市报 编辑:黄恺
全国两会·广东团

全国两会·广东团

南都讯 3月5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广东代表团及相关领域专家热议报告内容,诸如“粤港澳大湾区”、“减税降费”、“科技支撑”、“中小企业融资”等与广东有关的热词频频出现。对于湾区建设,有代表认为,湾区教育要达到一流水平,应继续加大高等教育的协调和创新发展。对于报告中提到的中小企业融资相关的措施,有代表称,“正在把所有融资难问题予以逐步解决,这对我们民营企业家来说是值得欢呼的。”

粤港澳大湾区

落实《纲要》需在三地规则、体制机制对接上发力

报告: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规划,促进规则衔接,推动生产要素流动和人员往来便利化。支持港澳抓住共建“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机遇,更好发挥自身优势,全面深化与内地互利合作。

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正式发布。几天后,号称广东省推进大湾区建设的“施工图”和“任务书”———《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简称《实施意见》)、《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 2020年)》(简称《三年行动计划》)等一系列配套文件,已经省委、省政府审定,即将印发实施。

“此前,粤港澳大湾区相关内容是放到港澳台章节,去年和今年则把大湾区放到了区域协调发展的章节,内容也更加丰富。这意味着国家对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投入更多关注和资源。”广东省委党校教授陈鸿宇分析认为,落实《纲要》将是今年大湾区建设的首要任务。《纲要》的覆盖面广、任务多,里面提到的各项“支持”举措,要在考虑轻重缓急的情况下加以落实。比如,接下来广东将要公布落实《纲要》的《实施意见》和《三年行动计划》,就需要列出落实《纲要》各项要求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另外,政府工作报告也体现出国家非常重视粤港澳三地规则对接、体制机制对接,因此今年也将会是大湾区制定规则、适应规则的元年,而且规则是围绕推动大湾区内要素流动这一目标来制定的。

“我理解湾区建设关键点在于高质量,高质量的抓手就是高质量的创新,它一定是直面当今科技领域最前沿的尖端技术,而且要形成一个非常好的链条和体系,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把这些尖端技术转化成为生产力,转化成为真正的新兴产业。这是对于大湾区的下一步高质量发展很关键的战略目标和抓手。”全国人大代表、光启科学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刘若鹏称,打通科技创新,尤其是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既需要创新性企业、新型研发机构和很多科研机构的努力,也需要整个产业链和行业的努力,“它不是一个单点上的事情,更需要政府在营造创新氛围上努力做非常多的事,尤其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包括维权执行层面,下一步需要做很多努力。”

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大学校长李清泉认为,一流的湾区要有一流的人才和一流的创新成果,这些需要一流大学的支撑。从目前来看,李清泉说,虽然整个湾区的教育水平不低,但是要想达到国际一流水平,还是有一定差距,所以未来要继续加大高等教育的协调和创新发展。

李清泉建议,可以开展国际合作教学。一是营造对等的合作交流机制,如粤港合作的过程中,可以给予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政策支持。二是合作办学中,建议给予粤港澳大湾区地方政府更多高等教育办学的自主权。结合这两点,李清泉提出,建议在深圳建设高等教育特区,利于湾区高度教育协调发展。

在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林江看来,今年湾区建设应该朝两个方向努力:一方面,内地要继续出台惠及港澳居民的政策措施,让港澳居民,特别是港澳年轻人真正感受到大湾区建设给他们带来的益处;港澳方面,则应通过论坛、研讨会、湾区参访等形式,加大港澳居民对大湾区建设的认同度和归属感。

科技支撑

赋予科研人员自主权 有利于有效创新

报告: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支持力度,强化原始创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健全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促进发明创造和转化运用。要充分尊重和信任科研人员,赋予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

政府工作报告重点提及科技支撑能力,表示要充分尊重和信任科研人员,赋予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

“科技创新并非易事,既需要以终为始,又需要不断地根据技术的进展、实践的探索来选择或修正研发的路径,因此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大家对很多新兴领域的认知,也是在实践的过程中找到的真理,绝不是在坐而论道。”刘若鹏称,尤其是涉及到新兴技术、尖端技术在工程领域里的应用,实践是第一真理。从这个角度而言,让创新主体对探索的过程负责任,在一轮又一轮实践中不断优化和调整路径与方向,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给予科研人员这样的创新主体以自主权,尤其是在资源匹配下来以后的自主权,对于真正的有效创新是很有帮助和促进作用的。当然,任何一个好的结果并非一项政策促成的,它是一项体系性的工作。

报告还对基础研究、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国际创新合作、知识产权保护及科研经费管理改革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改革措施。

刘若鹏有感于“健全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知识产权保护我提了很多年,我很高兴看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用了那么‘重’的词,”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创新。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曲建认为,对科研经费按照行政经费的科目、条目和对应比例进行限定,不符合科研发展的基本要求,“政府工作报告对这块做了详细说明和梳理,这样才能调动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

曲建认为,从目前广东的科研体制创新的情况来看,以深圳为中心的科技创新的产业链、创新链、政策链相互融合,已经形成了一个生态圈。如果按照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可以进一步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广东的科技创新体制的改革,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力量的迸发,“如果在粤港澳大湾区大环境之下,采取以市场为导向,进行科技体制改革,我相信广东科技创新人才会进一步迸发出更大的活力。”

减税降费

广东减税效果明显 增值税抵扣链条需完善

报告: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普惠性减税与结构性减税并举,重点降低制造业和小微企业税收负担。明显降低企业社保缴费负担。确保减税降费落实到位。全年减轻企业税收和社保缴费负担近2万亿元。

报告提出,今年将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普惠性减税与结构性减税并举,重点降低制造业和小微企业税收负担。全年减轻企业税收和社保缴费负担近2万亿元。

“听到总理在报告中说要减税降费我很感动。”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工商联副主席、湛江市工商联主席、广东金岭糖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水栖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将税费降下来,说明政府已经明显发现现在制造业存在困难,想办法帮企业解决难题。

“比如说企业增值税从16%降到13%,就这一条措施,如果按广汽去年营收3840亿元,利税676亿元来算,降税近30亿元,再加上高新企业所得税优惠也有近20亿,总共降负50亿元。”全国人大代表、广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曾庆洪称,报告对于减税降费的承诺,充分体现本届政府一贯说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的作风。相信通过这些政策,将进一步增强投资者的信心,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广东省在落实中央为企业减税降费方面不遗余力,”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系教授林江表示,一方面,广东在推动营改增方面,减税效果相对比较明显,“因为它是以制造业为主,营改增方面享受到减税好处的也是制造业为主”;第二个方面,广东这几年现代服务业增长比较快,也是跟营改增方面释放出来的减税红利落到实处有关。从2017年开始,广东现代服务业的增加值已经超过了制造业的增加值。所以从服务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来看,减税效果在广东至少是比全国的平均水平要胜出很多。

林江表示,继续做好减税降费,一方面营改增还要继续完善。尽管中央已经全面实行营改增,但问题是,现在增值税的抵扣链条还有待完善,“因为有一些行业他们在获取发票、抵扣发票方面还不是那么容易,这个链条还有待完善。”林江认为,链条越完整,企业享受到营改增所得到的减税好处,就更加精准或更加有针对性。

中小企业融资

建立中小企业市场联盟 破解融资难题

报告:着力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改革完善货币信贷投放机制,适时运用存款准备金率、利率等数量和价格手段,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降低贷款成本,精准有效支持实体经济,不能让资金空转或脱实向虚。加大对中小银行定向降准力度,释放的资金全部用于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

2018年统计数据显示,广东省中小企业数量超过700万家,占全省企业总数的95%。经费投入不足、技术创新基础薄弱、融资渠道不畅通……困扰着中小企业的发展。

报告对于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着墨颇多,指出实体经济困难较多,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尚未有效缓解,营商环境与市场主体期待还有差距。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经济学研究员丁力认为,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关键是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最大的问题就是其经营情况外部人了解的不多,如果再加上经营管理不规范,对金融机构来讲,风险的确比较大。若要降低这种风险,丁力认为,可以把中小企业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市场联盟,“如果金融机构实际上给一个小企业贷款,风险就会比较大,如果说能够把这些中小企业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那么以共同体出面去贷款,事情就会相对容易一些。”

报告指出,着力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并提出改革完善货币信贷投放机制,适时运用存款准备金率、利率等数量和价格手段,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降低贷款成本,精准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等一系列举措。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广东省清远市中小企业协会会长、市工商联副主席,广东远光投资集团董事长兼总裁蔡仲光表示,自己此前也多次就民企融资难问题提出建议。今年,蔡仲光就提出了“加大民营企业融资支持力度,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蔡仲光说,当前,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可在银行融资的占比相对较小,且绝大多数是短期流动资金贷款。如果企业要进行技术改造、产品升级或发展新的领域,除非企业有充裕的自有资金,不然想要通过银行的融资来满足项目资金需求,几乎是不可能的。

此次报告不少措施都关注民企融资难问题的解决,蔡仲光认为,这是国家的顶层设计听进了民营企业的呼声,“正在把所有融资难问题予以逐步解决,这对我们民营企业家来说是值得欢呼的。”蔡仲光说,报告中明确要加大中期贷款的期限,这对于释放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活力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蔡仲光建议,金融机构加快改革步伐,创新服务理念,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统筹:南方报业全媒体记者、南方都市报记者 刘晨

采写:南方报业全媒体记者、南方都市报记者 魏凯 李鑫 程洋 张艳丽 蒋臻 刘晨

裘萍 吴璇 傅静怡 莫郅骅 陈紫嫣 实习生 汤学欣

48小时排行

  • 站内
  • 见报

    广告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