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台社交”也是打败病毒的利器

2020-03-24 00:00 作者:兽兽 来源:南方都市报 编辑:蒙发多
  街谈

  街谈

随着新冠病毒疫情传播加剧,上周,意大利政府宣布全国封锁,要求民众除特殊职业之外,统统在家隔离15天,不得出门。这对于以“社交狂”闻名的意大利人来说,简直还不如要了他们的命。好在意大利人找到了他们的解决方案——阳台社交。罗马市长在社交网站上发起了“音乐快闪”,号召市民打开窗户,跟邻居一起唱歌、演奏。这一下意大利人来了兴致,弹吉他的、拉小提琴手风琴的、唱歌剧的,手里没乐器也没关系,锅碗瓢盆用起来,只要能响就行。

“阳台社交”的图片、视频通过互联网传遍全球,让世界再次见识了意大利人自娱自乐、苦中作乐的乐观精神,也仿佛让这场漫长而残酷的疫情变得轻松了不少。国内网友一方面关心意大利日趋严重的疫情,另一方面也对“音乐快闪”报以微笑和掌声,这则新闻流传度甚高。就在大概一个月前,国内一些疫情重点地区的状况也跟今天的意大利差不多,可是类似群众喜闻乐见的阳台表演、社区狂欢场景并未出现。一来可能是因为病毒来势汹汹,病理机制、传播途径尚未弄清,不安感弥漫;二来市民、医护因疫症殒命的消息不时传来,大家也没那个心情,欢乐不起来。

病毒固然可怖,但它夺不走快乐,关键还是得看人。如何自我心理调适,如何在普遍压抑的环境里为自己寻找心灵的慰藉,于凄风苦雨、愁云惨雾中求得一隅阳光,不仅要靠个人的乐观主义精神,也要靠社区营造一种相对放松、互相支援和善于表达善意的集体氛围。实际上,国内许多地方,无论是实际发病还是死亡的数字,远不如意大利今天那么严重,但似乎也未出现“阳台社交”这样的社区娱乐,这是什么原因?

当然,许多人眼中的意大利,本身就是文化和艺术的同义词。作为文艺复兴的发祥地,从雕塑到歌剧,从电影、时装到足球,意大利文化的影响力今天依然是世界级的。而这种文化实力和艺术修为,不仅体现于商业和对外传播中,也体现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解决了温饱问题,人们总能抽出更多闲暇时间来发展个人兴趣和艺术细胞,就算你五音不全、不会乐器,长年累月耳濡目染,普通人的欣赏品位也能水涨船高。艺术土壤群众基础在那儿,遇上隔离在家实在无聊,又有市长号召一呼百应,这才出现传遍全世界的“阳台社交”——要说上一次西方“阳台表演”如此引人注目,可能还得回到莎士比亚时代,《罗密欧与朱丽叶》里的那次阳台桥段。

国内现在号称有3000万琴童,一代(高雅)音乐人口正在茁壮成长,可你说要出现意大利“阳台社交”的盛况,我看条件还不成熟。首先城市空间不允许。邻居唱歌,你开窗喝彩,其实过去的熟人社会里很常见。现在广东很多村子里依然有“私伙局”,一声锣响票友开场,也是社区艺术邻里互娱的一种。现在不一样了,新型小区动辄二三十层高楼,容积率标准又有规定,楼距那么远,互动不易不是?其次我感觉国人普遍内敛,有狂欢精神的人太少。而表演嘛,讲究的是互动,你阳台上一声唢呐却无人喝彩,岂不自讨没趣?若有好事者用手机录下阳台上孤独的演奏家,传到抖音快手,不明语境的吃瓜群众没准会骂一句“神经病”。

最关键的,我们的文艺传统,是要表达意义,所谓“文以载道”,艺亦如此——表演、娱乐,总要找个什么由头,传达若干思想。南都报道,武汉一位萨克斯管爱好者,为了犒劳楼下执勤的志愿者,每天吹奏中外名曲,希望为他们驱走寒冷疲惫,至今已坚持40多天。这样的表演令人感动,却也让人倍感沉重。阳台娱乐、街道艺术,要跟奉献、感恩联系在一起时才师出有名,不被视为扰民“噪音”,如此,艺术的功能未免单薄了些。须知艺术蕴含的轻盈与快乐,同样是打败病毒的利器,愿那些疫情依然吃紧的地方,阳台上的歌声舞姿也能同样多起来。 □兽兽

48小时排行

  • 站内
  • 见报

    广告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