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囊肿可能癌变 妇科专家姚书忠揭秘卵巢癌

南都健康大讲堂直播获15W+的关注

2020-06-17 00:00 作者:曾文琼 来源:南方都市报 编辑:李蕾
南都讯 记者曾文琼 实习生吴海茵 “卵巢癌很难早期发现,卵巢囊肿也有癌变可能,但凡女性都应关注卵巢健康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主任姚书忠教授(左)在直播中。 南都记者 何玉帅 摄

如果想观看直播回放,可以扫描二维码

南都讯 记者曾文琼 实习生吴海茵 “卵巢癌很难早期发现,卵巢囊肿也有癌变可能,但凡女性都应关注卵巢健康。”近日,南都健康大讲堂携手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主任姚书忠教授带大家读懂卵巢癌,直播获得15W+的关注。

七成患者确诊已是晚期

2015年,好莱坞女星安吉丽娜·朱莉因有BRCA基因突变,为躲过可能患上的卵巢癌而勇敢地预防性切除了卵巢和输卵管。“朱莉当时的决定轰动一时,但是正确的,如果有卵巢癌家族史,又有BRCA基因突变、已经完成生育45岁以上的女性,目前的指南建议可预防性切除输卵管和卵巢。”姚书忠教授提醒广大女性,朱莉这一决定不是太胆小,而是卵巢癌太难对付,高居妇科致死癌症之首,死亡率和复发率都很高。由于没有明确的早期筛查手段,70%的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七成病患活不过5年,被称为妇科肿瘤患者的沉默杀手。

“卵巢癌的早期症状不具有特异性,比如食欲不振、疲劳、肚子有胀感或疼痛、尿频尿急、腰背痛等,不少人会不在意,或者去看消化科,等最后确诊已为时已晚。”姚书忠教授提醒,卵巢癌的高危因素有从未生育、晚育、吸烟、绝经后有激素治疗或盆腔炎、家族史、BRCA基因突变等,出现以上情况尤其需要注意。姚书忠教授建议:患有卵巢囊肿、巧克力囊肿的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警惕恶变,必要时要毫不犹豫接受切除。

靶向治疗延长卵巢癌复发时间

姚书忠教授表示,卵巢癌是一个会经历多次复发的“慢性”疾病,长期以来治疗方式是手术、化疗,复发后再进行手术、化疗,不断地复发导致铂类化疗药物累积的毒性随每个周期增加,铂敏感最终转变成铂耐药。“如何延长晚期卵巢癌患者无铂间期,推迟复发、降低铂耐药的发生机会?近年来,靶向药物PARP抑制剂的维持治疗具有里程碑意义,给卵巢癌患者提供了治疗新方式。”据姚书忠教授介绍,PARP抑制剂维持治疗解决了两大问题,一是延缓患者复发时间、生存期延长。经过PARP抑制剂维持治疗,可让有BRCA突变的卵巢癌患者复发的间隔时长达到36个月以上。二是PARP抑制剂可使患者由铂耐药变成铂敏感,疗效更好。据悉,PARP抑制剂的出现形成了手术+化疗+维持治疗的卵巢癌全程管理新模式。值得注意的是之前只有20%左右的卵巢癌患者为BRCA突变,过去只有这类患者才能在一线单药使用PARP抑制剂进行维持治疗。而随着新药尼拉帕利新适应症在美国获批,尼拉帕利已经成为目前唯一的无论患者BRCA基因是否突变,均能用于一线维持治疗的口服单药,将有望改变卵巢癌临床治疗格局。

据悉,目前我国只有尼拉帕利和奥拉帕利两种PARP 抑制剂上市,姚书忠教授提醒患者要注意这些靶向药物和其他食物药物的相互作用,应避免食用西柚、西柚汁、酸橙等“靶向杀手”以及治疗高血压、心绞痛等药物影响药效,目前只有尼拉帕利不会有这样的禁忌。

如何尽早发现和预防卵巢癌?

面对这一沉默的杀手,该如何尽早预防?姚书忠教授谈道,平时应该避免高危因素,做好每年两次的超声波检查定期监测。若有卵巢癌家族史,要及时到医院进行BRCA基因检测。如果BRCA突变检测结果为阳性,卵巢癌风险明显升高。预防性切除输卵管和卵巢已经纳入卵巢癌诊治指南,到达高发年龄45岁以上、已完成生育的以及接近或已经绝经的女性可通过切除输卵管和卵巢来预防。建议有性生活的女性每年两次阴道B超检查,观察CA-125指标。

体检发现CA-125偏高是否就是卵巢癌?姚书忠教授表示指数升高说明身体有异常,但不一定是卵巢癌,巧克力囊肿、子宫腺肌症、盆腔炎、乳腺癌、卵巢癌等都会导致CA-125升高,应该要到妇科或乳腺科进一步检查确认。得了卵巢癌是否就无法生育?姚书忠教授指出,没有生育的早期病例可以保留生育功能,在完成卵巢癌治疗后还能生育,并能进行母乳喂养。害怕摘除了卵巢后会快速衰老?其实可以通过补充植物雌激素来减少相关症状,大家不用太担心。

48小时排行

  • 站内
  • 见报

    广告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