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中考考生为何不选球类?体育老师分析:

“球类技术要求高 还受外部因素影响”

2025-04-21 00:00作者:周正阳 谢粤蕾 许松龙来源:南方都市报编辑:南方都市报
  深圳市中考体育考试已经开始

  深圳市中考体育考试已经开始。今年全市共设11个考区、22个考点、16支监考队,考试时间为4月13日至30日。

  “满分的击个掌!满分的击个掌……”4月19日,南都记者直击深圳市2025年中考体育现场,在罗湖区翠园初级中学考点,老师们笑得合不拢嘴,有老师甚至收获了满分同学的“6连击”。

  满分学生称“无压力”

  平时勤练习 保持好心态  

  4月19日接近9点,南都记者看到该考点东北门已经聚集了很多老师与家长,老师们更是穿着清一色的红。据东湖中学初三年级长李若愚透露,家长和老师们早于七点多就在门口守候了。

  9点多,结束短跑项目的同学们率先走出考场。来自东湖中学初三(1)班潘同学满脸笑容走出与老师们报喜:“满分!”潘同学这次考试选了引体向上和200米跑步,他表示引体向上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拿满分的项目,同时也是根据自己的体能优势作出的选择。潘同学直言“无压力”,表示除了平时勤练习,保持好心态也是关键,“开始前往好的方面想,想着怎么拿分就行”。  

  跟体育老师节奏训练

  平时以考试状态要求  

  将近10点,参与中长跑项目的同学们也陆续走出考场。选择男生1000米和跳绳的李同学和女生800米和仰卧起坐的许同学,在这次考试中取得了意料之中的满分成绩。李同学表示这两项是自己比较稳的项目,平时也都满分,尽管意料之中但签字确认看到满分的那一刻还是很喜悦的。许同学也表示:“这三年的努力都值得了!”被问及中长跑项目训练技巧时,许同学表示:“跟着老师的节奏来认真练很关键,我自己的话最后一年练得比较狠一些。”

  如何在仰卧起坐中取得高分?许同学认为平时练习动作要标准,就要以考试的状态要求自己。  

  有满分考生建议家长陪练

  结合饮食管理效果更佳  

  临近上午考试结束,翠园初级中学考点聚集了越来越多的家长,家长们神情专注而紧张地盯着门口,生怕错过自己孩子出来的第一瞬间。

  “我觉得可以和家长一起训练。”许同学表示自己的爸爸也经常跑步,自己能够在女子800米取得满分,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来源于此。潘同学补充了饮食管理部分,他建议:“家长可以在运动训练和饮食方面可以陪着孩子一起(执行),让孩子能够控制好身材,平时也可以多多到户外锻炼。”“为孩子加油打气,如果练习受挫应多多鼓励,不给那么多压力。”李同学和林同学都认为家长正向的语言和行动鼓励是很有效的。  

  考生经验

  选考乒乓球的杨钧珺:

  “反手位击球易发生意外,更需专注冷静”

  考试期间,不断传来学子们的“捷报”——“轻松拿捏,这次又满分”“顺利发挥,考得不错”。多数考生反馈,这次体育中考成绩整体符合预期。有些班级甚至声称:估计90%的同学都能顺利拿满分。

  但一个微妙趋势也值得关注——许多学生较为钟情于中长跑、跳远、引体向上(仰卧起坐)这些“成绩稳定”的项目,而球类考试则被不少学生视为充满不确定性的“风险选择”……然而,随着体育中考改革的持续推进,自2026年起,球类项目将在中考体育中从选考跃升为必考项目,则必将带来体育考试格局的重塑。

  而在2025年选择了球类项目的学生们,他们的考试经验也成为后辈们的重要参考。参加乒乓球考试的杨钧珺同学透露,反手位击球最容易发生意外,更需要专注和冷静,需要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选考篮球的刘奕辰:

“上篮不进”最“搞心态” 调整心态减少失误

  长期以来,深圳中考体育呈现出较高的满分率,这既反映出学生们在体育锻炼方面取得的成效,但也一定程度上使得部分学生和家长在选择考试项目时趋于保守。“比如球类项目,因其技术要求较高、考试时的发挥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场地状况、临场状态等。像足球,不仅需要熟练掌握带球、传球、射门等技巧,在考试中还可能面临球的弹性、场地摩擦力等外界因素干扰;篮球则对学生的运球速度、投篮准确性以及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动作的流畅性要求颇高。”家住福田的一位体育老师这样分析道。相比之下,中长跑、引体向上等项目的评分标准相对稳定,学生通过反复训练,更容易预估自己的成绩,这也是球类项目没有成为热门选项的重要原因。

  选择篮球的刘奕辰同学说,“上篮不进”最“搞心态”,因为很难保证百分百的命中率,如何通过心态的调整,去减少随机失误是一个重要考验。

  但从2026年起,参加深圳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考生(即2023年秋季入学的七年级学生起),则要面对新的考验。按照最新规定,明年体育考试由现场统一考试和过程性评价两部分构成,总分为50分,其中现场统一考试为36分,过程性评价14分。在现场统一考试中,共设三大类16个选项,考生须在每类考试项目中选择一项参加考试,而球类项目被单独列为一类,考生必须在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中选择一项进行考试。

  这一改革背后有着深远的考量。将球类作为单独第三类选考项目,是为了充分发挥球类运动团体性、益趣性、终身性强的项目特点,引导学生在球类运动中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形成终身的体育兴趣爱好,进而从多个方面有效推进深圳市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稳步提升。“之所以体育中考会设置球类运动的技能考试,是出于培养学子长期运动爱好、培养终身运动习惯的考虑。学会一门球类运动,可以极大地提升一个人的生活质量,让他们受益终身……”这也正是球类考试被纳入“必考”的改革初衷之一。  

  政策调整

  明年起深圳中考体育将球类纳入必考科目

  明年起,深圳中考体育将球类纳入必考科目。这一政策突破不仅重构了新的评价体系,更在三个维度形成育人合力:于学生层面,通过常态化技能训练锻造协调性与抗压能力,使运动习惯内化为终身受用的生存技能;对学校而言,这将倒逼体育场馆建设与专业师资培育的系统升级,有特色课程生态;而家长群体则在此进程中重新校准教育认知,从“重智轻体”转向五育融合的新育人观。

  一方面,那些原本对球类项目不擅长的学生,不得不重新规划自己的体育学习路径,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掌握一项球类技能。从基本的运球、传球练习,到战术的理解与运用,都需要从头学起。但另一方面,这也为学生们打开了一扇通往丰富多彩体育世界的大门。通过参与球类运动,学生们不仅能够提高身体素质,还能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竞争意识和应变能力。例如,在一场篮球比赛中,学生们需要与队友密切配合,根据对手的情况及时调整战术,这对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决策能力都是极大的锻炼。

  家长们同样需要调整心态和策略。随着球类项目成为必考,家长们需要鼓励孩子积极参与球类运动,为孩子创造更多接触球类的机会,支持孩子参加学校的球类社团活动等。同时,家长也要关注孩子在学习球类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树立信心。  

  采写:南都记者 周正阳 谢粤蕾 许松龙

  制图:陈欣(豆包AI)

今日报纸

手机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