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龙生物药创新发展先导区如何打造?日前,深圳市发改委官网发布“1+3”文件,即《深圳市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的指导意见》及《深圳市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实施方案(2020-2025年)》《深圳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5年)》《深圳市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的若干措施》三份配套文件。四份文件的同时出台,深圳生物医药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其中,该文件提到了相关部门将协同推进空间供给、公共服务及园区管理,实现基础设施全到位、专业服务全覆盖,打造宝龙生物药创新发展先导区。
2025年深圳生物医药产业总产值2000亿元
重点打造“一核多中心”特色发展格局
据《深圳市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实施方案(2020— 2025 年) 》(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坚持“要素集聚+空间集聚”双核驱动,聚焦重点、突破短板、完善生态,实现生物医药产业链整合、价值链提升、市场链优化。到2025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总产值实现突破2000亿元,建成“一核多中心”错位发展格局,打造十个重大公共服务平台,争取药品临床批件超百个,实现二类、三类医疗器械注册上市产品近万个,基因检测数据产出能力全球第一,努力建成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高地。
目前,深圳基本形成了以坪山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深港生物医药创新政策探索区、光明生物医学工程创新示范区、宝龙生物药创新发展先导区、坝光国际生物谷精准医疗先锋区为主导的产业空间格局。
其中关于宝龙生物药创新发展先导区,《方案》提出要创新基础设施投入建设模式,强化园区建设顶层设计,通过政府引导、国企参与的方式建设符合特殊需求的产业空间及环保排污等配套设施,实现产业需求与空间供给精准匹配。创新科研设备投入机制,通过政府前期垫资建设满足研发生产需求的创新实验室及BE平台、GLP平台、CRO/CDMO平台、质量检测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政府资金用于购置开放共享的公共研发生产设备以及部分个性化设备,为企业提供研发生产支持,实现产业需求与公共服务精准匹配。创新管理服务机制,通过政府资金补贴运营管理经费的形式,委托第三方机构,构建市场运作、标准规范的园区管理体系,为企业提供注册申报、知识产权、人才服务、投融资等一站式服务,实现产业需求与园区管理的精准匹配。协同推进空间供给、公共服务及园区管理,实现基础设施全到位、专业服务全覆盖,打造宝龙生物药创新发展先导区。
完善园区配套服务
加快推进宝龙科技城等重点发展片区建设
除上述片区之外,据《深圳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5年)》的第六条助力企业做大做强,形成产业集聚的产业集群建设工程专栏目提出完善园区配套服务。将全面提升深圳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国际生物谷等园区的战略定位,集中资源要素,加快推动深圳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发展,建立国内产业技术领先的生物医药产业先导区。统筹规划建设医药产业集聚区,推动传统产业园区升级改造,加快推进南山高新区、国际生物谷、坪山高新区(深圳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光明科学城、尖岗山—石岩南片区、宝龙科技城、鹭湖科技文化片区、龙华银星科技园等生物医药特色产业重点发展片区的建设,积极打造专业化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完善交通、信息、商务、安居、环保等配套设施,优化产业发展硬条件和软环境。
据了解,宝龙科技城片区东至东部过境通道、西至深惠高速公路、南至翠宝路、北至丹荷路,规划主导的产业为医疗器械、移动通信、集成电路。目前,宝龙街道辖区内共有46家生物医药企业,其中在宝龙科技城内的企业有29家。
鼓励各区扩大创新产业用地和用房供给
提出四大资金支持
在《深圳市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的若干措施》的文件第十五条措施中提到要营造良好产业创新环境,为加快推进坪山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深港生物医药创新政策探索区、光明生物医学工程创新示范区、宝龙生物药创新发展先导区、坝光国际生物谷等生物医药产业重点发展片区建设,鼓励各区扩大创新产业用地和用房供给。
其中提出四大资金支持分别为,支持社会资本建设特色园区,积极引进创新型企业、专业服务型企业和“瞪羚企业”,园区建设按总投资的20%予以资助,最高不超过5000万元;支持园区将危险废弃物、固体废物集中处理纳入配套工程,对处理园区内生物医药企业危险废弃物的专业机构,给予每吨处置费用1000元,每年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的补贴;支持园区或园区内企业建设药物筛选、成药性评价、GLP实验室、实验动物服务平台、检验检测平台、GMP共性工厂、新药报批等公共服务平台,按总投资的40%予以资助,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支持园区内企业开展核心关键技术研究或小试、中试生产,按照总投资的40%予以资助,最高不超过500万元。
该政策的出台,相信不久的未来,宝龙街道在生物医药方面将迎来重大发展。(记者李莉莉 通讯员陈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