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清明如何追思故人?祭拜网VR“云祭扫”平台免费开放

2020-04-01 21:30 来源:奥一网 编辑:王泽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清明时节转眼即至,民间相继进入“祭扫时刻”。但今年清明节恰逢全国共同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为规避疫情聚集性扩散和输入性传播风险,各地普遍提倡错峰祭扫、预约祭扫、居家追思、网上祭祀等非集中和非现场祭扫方式,不但安全、健康,而且低碳、环保,得到民众越来越广泛的响应。特别是“云祭扫”渐成时尚,既寄托了对先人的缅怀、追思之情,又体现出可贵的公民责任担当。

清明现场祭扫暂停,市民祭祖追思之需如何满足?祭拜网立足公益,免费推出了覆盖全国所有区县的“全民共祭·情满华夏”VR全景网上祭扫平台。上线仅两天,即新创建2万余座纪念馆,数十万人次通过它体验云上祭拜场景,遥寄对逝者的思念。

▲扫码进入祭拜网VR全景公益祭扫平台

“爸爸,你在哪里,我好想你。”“哥哥,愿天堂没有痛苦,一路走好。”“愿你在天堂没有痛苦只有欢乐,妈妈永远都在你身边……”各个纪念馆里无数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祭语留言见证着这场特别的集体共祭。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清明节是我国四大民间传统节日之一,追思先人功德,重温先贤遗训,涵养良好家风,激荡家国情怀,既彰显出中华民族的孝亲美德,更是建设美好家庭、砥砺报国志向的精神力量之源。清明祭扫固然讲究仪式感,但本质在于表达内在的情感、寄托内心的哀思,不拘泥传统形式,不固守陈规陋习,兴利除弊、革故鼎新,讲究更安全、绿色、健康、文明的祭祀方式,是传统民俗的与时俱进,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要求,也是对先人的最好告慰。

在四川工作的王先生表示,以往每年清明节,他们一家人都会回湖南老家,为祖先上坟、祭扫。“以前一大家子回到老家聚在一起扫墓,上香、烧纸、摆祭品和鲜花,代表着大家对先人的缅怀之情,但由于有明火,难免有隐患,对环境也有一定影响,今年清明碰上了新冠肺炎疫情,家人们合计,决定网上祭扫。”王先生觉得,特殊时期,虽然不能去亲手为亲人擦拭墓碑,清理周边环境,但缅怀先人,重在心而非形。像祭拜网推出这种公益性的网上祭扫平台,既满足了民众对祭祀仪式感的诉求,又给大家“居家追思”、“云端遥祭”提供了便利,还能让文明祭扫更容易得到群众理解、响应和支持。

当今,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深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近年来,包括民政部在内,各地都在大力营造移风易俗、文明低碳的清明氛围,鲜花祭祀、植树祭祀、网上祭祀、家庭追思等方式被越来越多人接受。

风俗从生活中来,习俗因时而变。早在2006年,祭拜网就推出了网上纪念馆。这十余年来,祭拜网一直专注网上祭拜、数字陵园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专为用户提供以纪念馆、陵墓、家谱为基础的专业网上祭拜服务和在线丧葬服务,精心打造全球领先720°VR全景祭拜的交互型纪念平台。就像祭拜网创始人所说的,“在互联网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对环保、创新的网络祭祀有很高的接受度与认可度。大力推广网络祭祀,有利于带动年轻人参与和传承清明文化,让古老传统融入时代元素后更好地延续。”

又是一年清明时,祭扫先人表哀思。缅怀追思先人,传统民俗不可丢,新兴文化应弘扬,“尊老、敬老、爱老”传统美德应传承,但应重厚养而非厚葬。清明节就要到来,我们追忆先人时,应倡导绿色、文明、健康、节俭、科学、安全的祭扫方式,尤其在当前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期,保护好自身和家人的生命健康安全,就是对逝者最大的告慰。

今日报纸

手机读报

广告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