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省徐州市一90后女研究生在蹦床馆内摔成完全性截瘫一事引发热议。据最新消息,手术后琪琪四肢已有知觉,医生估计最好的康复结果是“可以推着轮椅走”。涉事的蹦床馆已暂停营业,负责人表示,已委托律师和琪琪家协商赔偿事宜。此次悲剧并非孤例,十年间,裁判文书网上与蹦床事故相关、案由为“人身损害赔偿”的判决书多达300余份。
悲剧发生之后,不乏规范大众蹦床运动的呼声。南都记者留意到,2019年年底,一份由国家体育总局体操管理中心参与编制的《开展大众蹦床运动的基本标准和要求(试行)》面世。
根据上述标准,蹦床练习或比赛场地需配备蹦床教学技术指导人员和安全监督员。目前,南都记者尚未在国家体育总局官网上查询到蹦床教学技术指导人员相关的培训信息。但在市场上,不少培训机构宣称可提供蹦床教练相关证书,培训时长3天或5天,学费在千元以上。此外,全国首期蹦床安全监督员培训班则已于去年12月正式结课,最终通过认证的人员仅有169人。
蹦床安全事故近年来频发
大众蹦床运动基本标准于半年前印发
南都记者查询裁判文书网发现,近三年来,蹦床事故纠纷频繁见诸于判决书上,其中案由为“人身损害赔偿”的判决书在十年间便达300余份。
多份判决书显示,上诉人在蹦床运动时不慎受伤的问题多样,包括右肩部摔伤、左腿膝盖受伤、胸椎骨折、膝关节错位、韧带断裂等,其中有的成年人在下落时,蹦床上还有小孩子,存在成年人、儿童混合蹦床的不安全因素。上诉人多以“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为由起诉提供蹦床项目的场所。
在多起蹦床事故纠纷中,判决书均提及蹦床是一项“危险”的活动。
这与蹦床的竞技属性有关。据中国蹦床与技巧协会官网介绍,蹦床与杂技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法国杂技演员特朗波兰是现代弹性蹦床的发明者。18世纪50年代,蹦床开始走进竞技比赛的行列,在2000年第27届悉尼奥运会上,蹦床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作为全国蹦床运动的主管部门,同时也是培训班的主办单位。据介绍,培训内容分为《蹦床项目基础知识》《蹦床器材的介绍和使用》《开展大众蹦床运动的基本标准与要求》和《蹦床安全监督员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方法》四部分内容。培训班的授课师资经过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评审合格,并持有效的讲师认证证书。
一份来自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旗下中国体操学院公布的《蹦床安全监督员培训考核手册(2019-2020年试行)》显示,上述安全监督员的培训期限仅1天,共5个学时,包含理论知识培训和技能操作培训。考评方式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30分钟,考试实行百分制,成绩达到80分良好为通过;60分及以上、未达到良好的,有一次补考机会。
据悉,有三百余名蹦床从业者报名培训班,受场地条件所限,近两百人参加了培训,最终共有170名学员在考评认证中达到或超过80分,获得了蹦床安全监督员证书。
2019年12月20日,国家体育总局官网公示的认证名单上为169人。这169名持证蹦床安全监督员分别来自超过20个省份,其中来自此次女研究生蹦床摔伤事件发生地——徐州所属省份江苏的蹦床安全监督员有27名,为该批次通过认证人数最多的省份,其次为安徽省。
截至6月2日,在国家体育总局官网上,南都记者暂未能查询到第二期安全监督员培训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