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国人开始种菜......

2020-06-04 07:48 来源:广东科普 编辑:潘莹瑜
没有中国人种不出菜的地

近日

一则我国西沙战士

在沙地上成功开辟菜园的视频

在网络上火了

36201591228407.png

61641591228663.png

图中牙白色的“土地”,便是沙子

没有中国人种不出菜的地

只有种不出菜的中国人?

或许有人会说,

种菜?没什么大不了的吧?

中国人可以在楼顶种菜

9141591228664.png

在泡沫盒种菜

42581591228664.png

在砖缝种菜

28281591228664.png

在水泥管种菜

10471591228664.png

连在南极种菜

62441591228664.png

在南极,中国科考队员为了摆脱天天吃肉的痛苦生活,在站内弄了个蔬菜温室。在精心照料下,黄瓜、生菜、香菜的长势都非常好,因此中国考察站的伙食是全南极最好的。

太空种菜都能实现


16191591228665.png

2016年9月15日,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而随着它一起升空的,还有一个微型培养箱,里面种植着水稻、南芥等农作物种子,这也是中国人首次在太空中种菜。

86381591228665.png

只有你想不到的地方

没有中国人种不出来菜的地

中国人的“种菜天赋”天生满点一说法

根本无需论证。

但在此之前

先让科普君好好给你说说~

盐碱沙地种出蔬菜,堪比奇迹

68851591228665.png

西沙群岛,地处南海,是中国南海陆地面积最大的群岛。

群岛整体呈现海域辽阔,陆域低、平、小的特点,并且均为海洋性岛屿。整体地貌除了少部分以火山角砾岩组成的基岩岛之外,其余全是以珊瑚、贝屑为主组成不同岩土的珊瑚岛礁。

此外,西沙群岛气候的基本特征包括:高温高湿、降水较多、暴风雨、干旱等灾害性天气影响频繁......

相当于在一个没有泥土地,还常发生气候灾害的地方,种出了1500多斤的蔬菜!!


88191591228665.png

至于西沙战士们如何最终创造奇迹,其实不是一蹴而就。

一开始,面对“吃菜困难”,他们选择船运补给,但运输时间长,菜总是显得不那么新鲜,加上前面说到该地灾害性天气频繁,碰上恶劣天气,更有2-3个月吃不上菜的可能。

后来,他们选择从大陆运输泥土,在岛上开辟出“巴掌菜地”,但仍然无法满足官兵的吃菜需求。

68081591228665.png

2007年,国家科技部在西沙永兴岛建立“海岛蔬菜生产技术示范基地”,引入多种智能栽培技术,并在最后,借鉴了沙漠试验田种植经验,研制出可以和珊瑚沙混合的粉末植物粘合材料,成功将盐碱沙地改造成适合蔬菜生长的“沃土”。

此举不仅突破了“南海岛屿无法支撑岛上社区”的舆论,更解决的岛礁大面积绿化的难题。

92191591228665.png

种菜,是中国人的种族天赋?

从前段时间的大热游戏“动物森友会”,到居家隔离时期被人们注意到的“阳台种菜自由”,不难发现,喜好种菜的基因,早已深深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体内。

事实上,种菜在中国不仅有着历史演进的逻辑,也兼具现实因素的作用。人民日报评论道:从狩猎采集时代到农业种植时代,华夏大地上早早就出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定居生活。

四季分明的气候条件,乐吃善吃的饮食文化,重视农桑的国家政策,勤劳肯干的民族禀赋……正是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点亮了种菜这个与生俱来的技能,帮助中国人民抵御灾荒、战胜饥饿。

12251591228665.png

在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生活习惯等影响下,春种秋收、夏忙冬藏,不遗余力地滋养开发脚下的沃土,就成了中国人鲜明的属性、自然的本能。

对中国人来说,种菜是一种生存需求,也是一种精神情结。不信你瞧,陶渊明辞官归隐去种菜,诸葛亮隐居南阳也种菜,苏东坡被贬岭南还种菜……从情操的陶冶,到精神的追求,种菜被古人赋予了无尽的想象。

“耕”被摆到和“读”一样高的位置,是文化人毕生追求的理想之一。事稼穑、丰五谷,就能养家糊口;知诗书、达礼义,方可修身养性。这种田园牧歌式的文化基因,浸满了对土地的热爱、对自然的向往,甚至成了中国人的处世哲学,一直延续至今。



今日报纸

手机读报

广告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