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DC减肥药,被通报含毒品成分。(网络图)
回想起3年前一次跟微商网购泰国减肥药的经历,林曦(化名)心有余悸。
2017年,林曦刚刚踏上工作岗位。日日加班的工作生活几乎占用了全部可以运动和休闲的时间,加之体虚易胖的体质,林曦开始对自己的身材感到焦虑。
就在这段时间,她看到了一位网红博主发在社交平台上的减肥分享帖,也由此得知了DC减肥药这种产品。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添加了该博主贴出的代购微信。在翻看了代购朋友圈的种种“成功案例”后,林曦彻底心动了。不菲的药物费用,代购看似专业的介绍,朋友圈里虚假而又美好的宣传,都让林曦觉得这种减肥药“应该是可靠的”。
她没有想到,这些药让自己的精神状态濒临奔溃,终于进了医院。
代购的虚假宣传
最近,上海禁毒办通报,所谓的泰国减肥药多含有我国列管的精神药品,也就是说,这些减肥药在我国属于含有毒品。在上海,这类减肥药涉毒案件居然占到整个上海今年到目前涉毒品类案件的85%,引发了社会关注。
在林曦接触DC减肥药的三年之前,苏州女孩陈晨(化名)早在2014年就接触到了泰国的减肥药物。她回忆说,当时她用的是另一种泰国减肥药,品牌名叫yanhee,网上有的翻译成“燃禧”。这种药物目前也仍然有代购在销售。
彼时20岁的陈晨刚刚大学毕业,她评价那时的自己“很胖,有130斤”。她一直认为,是因为身材的缺陷,才使得她在面试过程中屡屡碰壁。求职的压力让她觉得“暗无天日”,陈晨无意中在微博上看到了一名宣传泰药的网红博主。“瘦得很快,非常健康,无副作用”的“网红药”宣传对于陈晨而言,几乎是“救命稻草”一样的存在。
于是,陈晨加了这个泰国代购的微信,并向她咨询了一系列减肥药的问题。代购以非常“专业”的口吻向陈晨介绍说,这种减肥药是纯植物提取的,非常健康,且所有的药都是她从泰国的一所“明星专用医院”“人肉”背回来的,可以保证质量。
代购还声称,自己和泰国的许多明星都吃过这种药,不仅减肥效果好,身体也没有受到不良影响。
微商的朋友圈。
令林曦有些诧异的是,开药表格在“须知”一项中提示称,DC减肥药在泰国开好后不能直邮给使用者,只能先统一发回国,而后再分寄。如果客户坚持直邮,则要自行承担被海关扣下或销毁的风险。此外,尽管该代购每次都会发在诊所开药和药单的视频,但林曦总隐隐觉得这名代购本人并不在泰国。
出于对网红博主和朋友的信任,林曦并没有追问。后来的服药经历让她这样评价当时的自己:“真是莫名其妙的信任。”
实际上,这些药物都是代购人员自己开的,并且存在多层转手和经销。
在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检察院2019年9月提前公诉的一起案子中,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冯某从“蒋一”处购进泰国“DermcareClinic”减肥药(即DC减肥药),通过淘宝店铺“雅姿海外代购正品店”及个人微信对外销售。
所谓的“医生开药”也可能是虚假的宣传。
2018年7月,被告人顾某在自己微信朋友圈中发布泰国DC减肥药有关信息,对有购买意愿的客户进行评估,将评估结果发给冯某,由冯某据此制订疗程、用药量,由顾某代客户向冯某购买 DC减肥药,向客户收款后通过微信转账给冯某,冯某直接发货。
最终, 冯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三十万元。其下线的多名网络销售人员也获刑。
而最近登上微博热搜的DC减肥药(品牌名Dermcare),含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安非拉酮与芬特明。安非拉酮位列第一类精神药品品种目录,芬特明则属于第二类。根据管理规定,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不得零售。经所在地设区的市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实行统一进货、统一配送、统一管理的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可以从事第二类精神药品零售业务。
这两种成分都具有中枢兴奋、食欲抑制的作用,在美国作为合法药物可用于特定人群(例如BMI≥30)的短期肥胖控制,在国内则未获批上市。
在前述南京鼓楼区的案件中,经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检验院检验,泰国DC减肥药中还曾检出氟西汀、分特拉明、比沙可啶、地西泮、氢氯噻嗪、西布曲明成份。
微商的广告宣传用图。经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检验院检验,其中黄色胶囊检出氟西汀成份;蓝白胶囊检出分特拉明成份;黄绿胶囊检出氟西汀成份;橙色小圆片检出比沙可啶成份;肉色圆片检出氟西汀成份;黄色圆片检出氟西汀成份;粉色圆片检出氢氯噻嗪成份;白色圆片检出氟西汀成份;红蓝胶囊检出氟西汀成份。
据了解,目前,被美国药监部门FDA批准的减肥药物有五种,包括奥利司他以及近些年批准的氯卡色林、 芬特明/托吡酯、纳曲酮/安非他酮和利拉鲁肽。由于减肥药物本身存在诸多副作用和潜在风险,美国的一些医学指南提醒,用药后还必须进行疗效评估。
而被中国药监部门批准用于治疗肥胖症的,有且只有一种——奥利司他。
不过,FDA在2010年5月曾发布警告称“使用奥利司他可能引起罕见但严重的肝损害风险。”对于正在使用该药的患者,一旦出现任何肝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如食欲减退、瘙痒、黄疸、尿色深、粪便色浅、右上腹疼痛等,应立即停药,及时就诊并检验肝功能。
曝光之后,DC减肥药仍在销售
DC减肥药含毒被上海公安局禁毒办通报之后,原本在淘宝上售卖DC减肥药的商家已经不见踪影,但DC减肥药未就此销声匿迹。南都记者联系到一位曾经售卖DC减肥药的泰国代购,以减肥人士的身份向其咨询。
在说明来意之后,他简单询问了记者的身高体重、慢性病史与记者曾经的减肥经历,在没有为记者安排任何身体检查的情况下,便推荐了他销售的DC红白胶囊。
据其介绍,DC减肥药根据药效不同可以分为四种“处方”,这四种“处方”在国内售卖时通常以主药胶囊的颜色命名,药效越强的“处方”药售价越高。
记者被推荐的红白胶囊是DC减肥药中的基础款,也是药效最轻、价格最低的一款,但是28天的剂量依然卖到了1980元。“一共有两打药,袋子上会写1或者2,写1的那一打早上吃,另外一打晚上睡前吃,让吃几粒就吃几粒。”这名代购表示。
记者向他提出希望加大减肥药强度,他并不推荐记者这样选择,“可能会有头晕心慌等反应,也有的人没有反应,直接吃最强的怕你抗药了,先吃药效不是很强的,服药期间注意观察前期、中期、后期的体重情况。如果后期减的慢了,不像前期中期那么快,下一个月就拿药效强一点的。”他说。
在被问及药品出处时,他向记者解释到,“这些药都是从医院里开出来的,药品不敢乱来。“据其介绍,DC减肥药是从泰国DC诊所里开出来的,“DC诊所是全泰连锁,任何一个门店都可以开。”
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南都记者查询到,近一两年,主要在江浙沪地区,有多个案子涉及泰国DC减肥药。仅2019年就有9起。销售这种非法药物盈利的人多以销售假药罪获罪入刑,不过新的药品管理法生效实施后,“假药”的法律定义发生改变,这些代购人员以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入刑。
微商,危商?
时至今日,林曦还保存着当时代购的微信。她发现,这名代购似乎已经不再推广DC减肥药了,而是开始在朋友圈宣传燕窝等其他产品。“总之还是希望大家以身心健康为重吧。”林曦感慨说,“不要为了所谓‘瘦美’,脑袋发热去做出伤害自己的事。”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曾经向陈晨大力推荐DC减肥药的“难取悦”停止了这款药的代购,开通了另一个昵称为“陈蕾宇8号”的微信号,开始做一款名为“悠悠瘦”的“营养特膳”售卖,并在朋友圈大力宣传代理业务,甚至开始组织“线下创业营”和“线上公开课”。陈晨回忆说,她2014年买药时,对方还是个“没什么影响力”的微商,而现在已经是个小有名气的“朋友圈网红”了。
“不过她现在当然是不敢再卖这个(DC减肥药)了。”陈晨无奈地笑笑说,“她已经成功‘洗白’了嘛。”
“产品+购买+使用=瘦成闪电。”“近我者瘦,信我者富,减得轻轻松松。”熟悉的宣传文案又开始在该微商的朋友圈出现。而这样曾经对陈晨极具诱惑力的宣传,她如今早已见怪不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