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月全国洋酒进口量价齐跌,部分巨头业绩滑坡,有品牌加速拥抱中国市场。年初至今国际奢侈品品牌“损失惨重”,而同有奢侈品属性的洋酒也不例外。
不过因今年包括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上述三家洋酒上市公司营收和净利均出现“滑坡下跌”情况。针对中国市场情况,除了LVMH并未列出具体增跌幅外,帝亚吉欧其2020财年报(该公司2020财年为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在大中华区净销售额同比去年下滑7%;而保乐力加的2020财年报(报告期同前者)则显示,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区,销售额下滑14%。
实际上,在洋酒文化的形成及发展、洋酒厂商的大力营销等因素的推动下,中国消费者对洋酒的接受程度正不断提高。南都记者透过头豹研究院的《2019年中国洋酒行业概览》显示,2014至2018年,中国洋酒市场规模从194.2亿元增长至331.2亿元,而20至30岁的洋酒消费群体,从2014年的21%增长至2018年的32%。
南都记者透过该《报告》留意到未来五年,随着90后、00后饮酒群体数量的增加,“夜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洋酒市场还将保持持续增长。《报告》同时还指,中国洋酒市场集中度较高,超过80%的市场份额被保乐力加、路易威登-轩尼诗集团、帝亚吉欧、人头马君度、百加得、三得利等国际洋酒巨头占据。
南都记者也留意到,相比国际巨头在华数十亿的销售额,国产洋酒商中的龙头企业张裕集团的白兰地销售额仅系10亿元以上规模,威龙、王朝、长城、莫高、中葡等其他本土白兰地产商白兰地销售规模均小于1亿元,市场竞争力较弱,消费者认可程度低,市场渠道分布具有地域性。
国外洋酒烈酒企业借力加速变革
业内看好未来增长
当然,面对数量庞大且消费力正在恢复的中国市场,国外洋酒企业俨然将该市场视作“救星”,并在试图迎合中国消费者消费习惯的改变。
以线上布局为例,南都记者留意到,京东超市与人头马君度集团于北京京东总部签署了2020年度全渠道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全渠道业务、用户运营、定制化产品、营销等多个维度深入合作;与此同时,南都记者也留意到,天猫国际也在吸引相关洋酒品牌进驻,数据显示,今年一月到七月之间,洋酒销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20%。
就线下布局方面,据南都此前报道,自海南离岛免税新政实施后,包括人头马干邑、轩尼诗XO等高端洋酒品牌进驻免税店,并在免税基础上折上折;而时间回推至2019年,帝亚吉欧则选择与洋河合作投资合建公司,并推出定制威士忌;而保乐力加则是在中国投资建产能270万升的大型酒厂,将“威士忌本土化”。
虽然国外洋酒企业正积极“拥抱”中国市场,但从目前态势以及相关上市公司财报来看,今年下滑系不争的事实。业界分析认为,由于前期疫情影响,第三季度对于洋酒属于去库存阶段,而第四季度可能才有所体现增长。而相比白酒、啤酒等,洋酒消费在中国还属于小众市场,夜场消费场景痕迹明显,而该消费市场因受疫情等影响,目前面临“阵痛”,因此今年洋酒消费是否反弹仍存在未知数,“不过短期内下滑是突发因素导致,从长远来看,该市场仍然是会增长的”。
对于未来洋酒市场何时回暖,南都酒水新消费指数课题组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