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名校长马锐雄:扎根深圳37载 从"新教师"到"新校长”

2020-10-22 10:04作者:黄诗妤来源:南方网编辑:黄晓航
“校长的作用是什么?是让学校有方向、老师有动力、学生有理想。”

“校长的作用是什么?是让学校有方向、老师有动力、学生有理想。”这是从教37年的马锐雄对于校长这个职业的深刻理解和对于教育的真切感悟。

1983年大学毕业,怀揣梦想与激情,刚满20岁的马锐雄从广东汕头来到深圳,加入了深圳改革开放的建设大军,为刚刚起步的特区教育披荆斩棘,书写壮丽华章:

他提出的“扬长教育”理念,“让每个学生都体验成功”,使布吉高中在10年时间完成了从农村薄弱学校到国家级示范高中的蝶变;他领导实施的“多元成材”育人理念及“名师+”团队建设模式,使龙城高级中学在高位运行中不断实现新的突破,办学成绩引人瞩目,高考升学率年年攀升,连续14年获得深圳高考工作最高奖“卓越奖”,学校的综合育人能力跻身省市名校行列。

45371603332259.jpg

马锐雄因此收获了“全国中小学校长国家级培训专家”“广东省名校长”“广东省师德标兵”“深圳市十佳校长”等荣誉。

回首过往,马锐雄认为,他所取得的成绩归功于“特区精神”给予他的巨大的精神力量和行动指引。“我亲眼目睹了深圳这块神奇土地的巨大变化,我个人的成长得益于深圳开放、包容、创新的人才培养机制,它为每一个胸怀梦想的创业者创造了实践的机会,提供了广阔的成长空间。”

特区结缘:源于一次偶然

马锐雄与深圳的缘分,要从一次“偶遇”说起。1980年,刚放寒假不久,17岁的马锐雄回到了汕头老家,从一位在深圳蛇口工作的老乡口中第一次听到了改革开放之初的深圳:“蛇口正在热火朝天地发展,罗湖也在大规模开发建设。深圳将被建设成为一个媲美香港的繁华大都市。”

虽然没有亲眼目睹,但是这次交谈在他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暗暗下决心,有机会一定要去深圳。1983年,大学毕业的马锐雄冲破家庭阻力,毅然向学校申请去深圳工作。

初到深圳,他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那时的特区“关内”,就是一个大型建设工地,随处可见工人忙碌的身影,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马锐雄被分配到龙华镇工作。“我从深圳汽车站乘车前往龙华,途经的道路还在修建,路面坑坑洼洼。”马锐雄向笔者回忆,“一出沙湾关,连水泥路都没有了,剩下坑洼的泥巴路。我坐了2个小时的公交车‘摇晃着’到了龙华中学。”

到了学校,马锐雄发现,校舍还是那种20世纪50年代修建的低矮瓦房,条件很是简陋。“老实说,当时我的心里是有些失落的,因为我没想到这里看上去比我家乡还落后。”失落的情绪并没有持续多久。当地朴实的乡民、淳朴的乡土风情,让马锐雄感觉十分亲切和踏实,心里也慢慢发生了改变。

那个年代,村民们都很尊重老师,虽然生活并不富裕,但逢年过节只要有点好吃的都愿意与老师分享。有一天,天还下着雨,有位家长骑着摩托车赶了10公里山路找到马锐雄,请他到家里做客,“今天过节,家里杀了一只鹅,一定要请你去尝一尝。”听了这番话,马锐雄心里很是感动。

“我从孩子们的眼神中,看到满满的都是对知识的渴望。他们渴望从学习中汲取力量。”马锐雄说,“虽然物质条件相对落后,但人们的思想不落后,我愿用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他们实现梦想。”

时至今日,马锐雄依旧记得当年教书时的情形:下课铃声响起,喊上三五学生,到榕树头下,小石凳边上,对他们进行一一进行辅导。这是刻印在马锐雄脑海里最深刻的记忆。

创新理念:提出“扬长教育”

“初到深圳时,深圳的教育处于刚起步阶段,基础相对落后,教学水平低,学习成绩差,形成教育发展的巨大落差。”马锐雄说。

作为一名青年老师,马锐雄感觉到自己有了努力工作的动力,“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望着我,希望我能授予他们知识,对我是一种触动,我开始思考如何改变教育方法。”

那时,马锐雄几乎是一位全科老师,全天候陪伴学生,给予他们教学辅导,为学生解决所有的问题。那段时间,马锐雄所有的时间都用在教学上,这种 “一心只为学生”的教育理想给予马锐雄巨大的精神力量,一种朴素的教育观在慢慢形成。

特区也给了马锐雄一个机会去成就全新的人生。“深圳需要开创性的教育和创新型的老师,这不就是我想要的生活吗?或者说这就是我梦想的城市。”马锐雄说。

为了能与学生家长顺畅沟通,马锐雄用半年时间学会了当地客家话、“土白话”,每个周末骑着自行车到各个村去做家访。每天晚上,他狭窄的宿舍都挤满了学生。在与孩子们的交流互动中,马锐雄收获了尊敬和信任,也开启了对教育方法和理论创新的思考。

到龙华中学工作的第二年,马锐雄成功地把一个数学成绩28分的学生,提高到108分,并让他对学科产生浓厚兴趣。所带的毕业班中考成绩位列宝安县第三名,一时间名声大噪。一个二十出头的新手教师被评为深圳市“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受到深圳市政府的表彰。

老校长林东来求贤若渴,亲自跑到教育局要求将马锐雄调到布吉中学。1988年至1994年,马锐雄全面参与了学校管理,先后担任过年级组长、团委书记、政教处主任和党支部副书记,并在校长外出学习期间主持学校工作。忙碌、充实而充满挑战性的工作,使马锐雄完成了一个新手教师到优秀教育工作者的华丽转身。

1994年,时任布吉中学政教主任、党支部副书记的马锐雄,被高票推选为深圳市第一期中学后备校长培训班学员。为期一年的脱产学习,成为他教育生涯的一个重要节点。在此期间,他作为培训班的临时党支部书记,跟着深圳外国语学校的创校校长龚国祥学习,给他做了七个月的校长助理,全方位地学习实践学校的运作管理。

1995年,32岁的马锐雄被委以重任,担任布吉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常务副校长(法人代表),全面负责学校的筹办工作。布吉高级中学由一所中专学校转设而来,起点低,生源不好。教师们对如何培养这些学生考入大学心里很没底,学生也很迷茫。

在这种背景下,马锐雄提出“让每一位学生都体验成功的教育思想,不久之后,他将这一思想发展成为“扬长教育”理念。

他认为,扬长比补短更加重要。一个人若能把他的长处发挥到极致,就能因此收获自信,有自信作为驱动力,他也一定能转而去弥补他能力中不足的部分。

先进的教育思想是一定历史背景下社会发展进步需求的产物。深深扎根于深圳的马锐雄被改革开放赋予了鲜明的创新基因,实干精神也深刻烙印在马锐雄的教育实践之中,二者的有机结合为新的教育理论提供了丰厚的土壤。

“扬长教育”的成功实践,使布吉高中用10年时间完成了从农村薄弱学校到国家级示范高中的蝶变。学校最早在深圳市普通高中设立了美术班、体育班、音乐班、科技特长班等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自主选择。

那一年,9个美术生参加省联考,有8个上了本科。从此之后,布吉高级中学的美术、音乐、体育等学科齐头并进、百花齐放。

但实际上,这些学生入学成绩并不理想,但是经过学校针对性、个性化培养,都取得了令自己都难以想象的优异成绩。

治校之道:崇尚大道至简

从普通教师到学校管理者,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角色转变。如何适应这个身份变化?又如何把教师的经验运用到学校管理上?在马锐雄看来,角色转变的过程,主要基于两点:“变”与“不变”,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初心和情怀。

“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心中有学生,想的是如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有什么办法能让他们都学到知识。”而站在一个学校管理者的角度,马锐雄思考得更多的是,如何建设一个优秀的教师团队,通过影响老师,让老师都能做到“心中有学生”,一切出发点都是为了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

从教师到管理者,马锐雄从未离开教育这个舞台,始终坚守在教育第一线,拒绝了一次次转行的机会。

但在马锐雄的带领下,2008年,布吉高级中学成为国家级示范高中,从广东省上千所普通高中里脱颖而出,12年时间实现了“区级——市级——省级——国家级”四大跨越。布吉高级中学的办学经验被广东省教育督导室、中央教科所作为典型向全国推广,马锐雄被评为“广东省基础教育名校长”。

2012年,马锐雄担任龙城高级中学校长,采用引进名师与校内培养相结合的“名师+”培养模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龙城高级中学引进了9位国家级、省级名师,让每个学科都有领军人物。同时,学校竭力培养内部骨干教师,培养出以深圳市“年度教师”、特级教师方静为代表的一批省市区名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整个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有了大幅提升。

马锐雄作为国家级校长培训专家和省级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年均培训校长和名师千余人次,向全国同行传授和分享他的治校育人的成功经验。

龙城高中不断创新课程实践,拓展学生视野,促进学生多元发展。学校根据每位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采取有针对性的培养模式,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出路和途径。

得益于“名师+”培养模式和“多元成材”理论,这7年来,龙高的办学成绩引人瞩目,高考升学率年年攀升,2020年,龙高的纯文化生高分优先投档线上线率60.1﹪,本科上线率97.3%,专科上线率100%。

不过,马锐雄不赞同简单地用升学率来评价一所学校。“我们更要考虑未来学校的功能、学生全面而又个性的发展、新技术所带来的变革。”马锐雄说,“教育本身是整个团队的发展,校长只是带领团队发展的领头人,真正影响学生的还是老师。”

在学校管理方面,马锐雄推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在学校管理上,我不想建立一套所谓的监督和评价系统,我更推崇简洁明了的管理模式。”马锐雄介绍,“我崇尚大道至简,组织关系越清晰越好。”

据介绍,龙城高级中学实施项目化管理,把学校事务分成16个项目,每个项目都有具体负责人,项目与项目间形成5个组团,组团之间建立联动机制。“改革让调度指挥快速,更具活力。”马锐雄说。

以教学处为例,学校将传统的教学处分为教学教研、体育和健康教育、宣传和传媒教育、国际课程这四大中心,中心形成组团,分工协作,并与其他管理板块建立联动机制,保障学校管理体系在协调统一、准确敏捷基础上的高效运作。

龙城高中的持续进步和超越,在对龙岗教育做出突出贡献的同时,也进一步拉高了社会各界的期待。如何突破发展瓶颈,打造教育品牌,满足社会期待,是龙高今后一个时期的突出任务和中心工作。

“我们必须发扬特区精神,坚持改革创新,克难奋进,对标龙头标杆学校,向省市一流高中稳步迈进。”马锐雄指出,龙高将制定实施《龙城高级中学创优发展五年规划(2021-2026)》,在建设优质生源基地、完善龙高教育集团管理机制、创新英才教育模式、名优教师团队培养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为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开创更加广阔的空间。

未来的龙高必将以一流高中名校的形象成为支撑起深圳东部教育高地的坚强基石。

今日报纸

手机读报

广告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