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生辰八字、三代亲属的清朝“订婚大喜帖”,写满“情敦鹳鲽,愿相敬之如宾”等美好祝福的民国婚书……
近日,由盐田区民政局、盐田区教育局、盐田区卫生健康局、盐田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盐田区人才工作局等部门共同主办的“一览百年婚书·邂逅浪漫盐田”婚书文化展在盐田区文化艺术中心展览馆正式拉开序幕。千余份不同时期的婚书在盐田区首次亮相,让广大市民群众可以从古老而珍重的一纸婚约里,多维度、多角度了解中国婚恋文化传承与变迁,重拾从前慢的爱情与诗意。
据悉,本次展览精选了“清代”“民国”“苏维埃、边区(晋冀鲁豫)”“新中国成立初期”“改革开放以后”百余年间不同时期的婚书及婚俗文化展品,通过朴实无华、情感充沛的图文资料展示中国婚恋文化传承与变迁,让有内涵的婚书文化讲好百姓故事,引导社会公众尤其是年轻群体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更加珍惜身边的佳人陪伴。现场参观的市民王先生表示,自己通过网络媒体了解到该展览,特地带了家人和孩子前来参观,在现场不仅了解了近百余年来我国的婚姻婚书文化,更从中提升了对家庭婚姻重要性的认识。
“展品中年龄最大的婚书已经‘196 岁’了,是清朝道光五年(公元 1825 年)的婚书。”本次展览的承办方负责人——深圳市励德公益事业发展中心创始人、婚书收藏爱好者李永良介绍,这份婚书尺寸为 95×27 厘米,红纸墨书,封面是烫金的龙凤吉祥图,工整的毛笔楷书为整份婚书赋予庄重的气息,婚书上清楚记录了新娘的生辰八字,介绍人、主婚人、祖父母甚至曾祖父之名,唯独不见男女当事人的姓名。李永良解释道,“封建时期缔结婚姻多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双方甚至在洞房花烛夜才能知道对方长什么样子。八字相合、门当户对是当时姻缘能否结成的关键因素。”
据介绍,本次婚书展是在广东地区的首展,展期将持续至5月28日,展览旨在通过宣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婚姻家庭文化,倡导全社会形成正确的婚姻家庭价值取向,树立社会主义婚姻文明新风。值得一提的是,展览期间,盐田区婚姻登记中心还将举办青年交流联谊活动,为广大青年男女搭建沟通交流、高端交友平台,帮助单身青年在甜蜜的“520”期间收获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