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从未远离造车
华为虽不造车,却也没远离汽车领域。智能汽车的业务,不仅能链接华为现有大部分业务,还会成为华为未来商业版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余承东曾表示,“手机有百万级的应用,PC有万级,电视有千级,车只有百级。而通过华为HiCar,可以将手机中的百万级应用带到汽车中。”
一方面,华为不断强调不造车,而另一方面,则以挑战者的姿态涌进新造车大潮中,成为智能汽车市场不可忽视的力量,赋能汽车产业。
华为所说的“此造车非彼造车”,除了整车设计,底盘、四个轮子、外壳和座椅外,华为都可以做,特别是智能化的关键部分,华为能提供了一系列的智能解决方案。
华为在声明中表示,产业界需要的不是华为品牌汽车,而是华为三十多年积累的ICT技术能力,来帮助车企造好面向未来的车,即为车企提供基于华为ICT能力的智能网联汽车部件。
比如,华为选择北汽、长安和广汽三家车企作为战略合作伙伴,支持它们打造各自子品牌。用了华为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车,经华为授权才可以使用HI标识,代表Huawei Inside。
而关于华为与小康股份旗下金康赛力斯的合作,则是提供零部件,即华为是赛力斯SF5的电动部件和HiCar座舱部件的供应商。另一方面,为了解决华为授权手机零售店在华为手机大幅减少情况下的生存问题,华为在支持部分零售店来销售此款车,零售店可以获得相应收益。
有关与长安汽车的合作,5月20日,长安汽车发布公告,将控股子公司长安蔚来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阿维塔科技有限公司,并与长安汽车、华为、宁德时代共创自主可控的智能电动网联汽车平台(CHN)。
除了与车企合作外,华为亦发布了各式汽车专利技术,如“96线激光雷达专利”等。此外,去年5月,华为联合一汽集团、长安汽车、东风集团、上汽集团、广汽新能源、北汽新能源、比亚迪、赛力斯等首批18家车企,正式发布成立“5G汽车生态圈”。
从目前披露的信息看,除了下游的整车制造以外,华为基本参与到全部的智能汽车产业链,例如涉及产业链上游的4D激光成像雷达、车规级芯片麒麟990A、符合5G及V2X标准的通信模组、双模通信芯片巴龙765等硬件产品;涉及产业链中游的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和智能车控三大汽车计算平台、HI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等等,目前已搭载实车;涉及产业链下游的完整的销售渠道,华为早已搭建完成。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4月19日,伴随着华为商城开卖与合作伙伴赛力斯的车,与华为“造车”相关的概念股纷纷上涨,其中广汽集团、长安汽车、北汽蓝谷、小康股份等多家关联企业涨停,特别是小康股份,因旗下赛力斯与华为的合作,自4月19日以来,已收获9个涨停。
华为和北汽合作的“极狐阿尔法S 华为HI版”新能源汽车亮相上海车展。 新华社照片
不过,鉴于华为重申“不造车”,上述华为汽车概念股的股价均下跌,其中,北汽蓝谷、长安汽车跌停,小康股份跌超6%;而与鸿蒙板块相关的润和软件、易联众、北信源等多个股涨超9%。
不过南都记者注意到,截至目前,与华为深度合作的也仅有长安、小康、北汽以及广汽这几家车企,一众传统车企对于华为汽车解决方案依然采取了观望的态度,业内人士表示,虽然华为从软件着手具备颠覆行业的潜质,但作为新玩家,华为要做的还有很多,能不能号召更多的伙伴,加入朋友圈,或成为华为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