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我们的眼球比作是一个封闭的房间,那么我们从外面只能看到房间的外墙,而眼底就如同是房间深处的内壁,需要借助眼底镜或眼底照相机才能看清。” 广东省人民医院眼科主任余洪华表示,从眼底照片可以清楚看到视神经、黄斑、眼底血管等结构,并根据它们的状态评估眼睛存在什么疾病,故建议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尤其是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和高度近视的人群定期眼底照相。
这些高危人群需定期进行眼底照相检查
很多人检查眼睛,可能只是单纯地去检查一下视力,但眼底的病变却在悄无声息的发生。余洪华主任提醒大家要多关注眼部健康,很多眼部疾病如青光眼、糖尿病等早期没有症状,等到出现症状就已经是晚期了。
据介绍,眼底照片可以帮助医生根据它们的状态评估眼睛存在什么疾病,从而帮助我们做到眼病的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从而获得更好的视力预后。余洪华主任建议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常规需要眼底照相检查,其次,当出现视物模糊、视野缺损、视物变形等异常情况,需要及时行眼底检查。此外,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患者和高度近视人群这三类人也需要定期行眼底照相检查。
在进行眼底检查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一是眼底照相可能需要散瞳,医生会询问青光眼病史以及进行眼压检查,从而排除散瞳的禁忌症。二是瞳孔散大后会出现比较怕光的症状,建议您来做此项检查前备好太阳镜,以防户外强光照射。三是瞳孔散大后,看近处的东西会觉得很模糊、看不清,这是正常现象。以上症状通常仅维持4-6个小时,瞳孔恢复正常后即可消失。四是散瞳后可以使眼睛处于休息状态,对眼睛没有坏处。
糖尿病患者要小心视网膜病变
我国目前约有1.3亿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就会损害心、脑、肾、眼等器官的血管,而眼部最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就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我国糖尿病的成年患者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约为3000-5000万人。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病风险明显增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一旦发展到增殖期,或者累及黄斑、视神经就可能导致严重的视力丧失,现已成为工作年龄段人群(20-60岁)最主要的致盲眼病。
针对此种情况,余洪华主任建议,一是要控制血糖:使血糖得到稳定有效的控制是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首要任务,控制好血糖才能保护血管正常的结构和功能,也就保护了心、脑、肾、眼等器官的正常功能。二是要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发现糖尿病之后,除了控制血糖,还需要定期规律的检查眼底。早期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规范的治疗才能够减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
新华社记者 陈飞 摄
在治疗方面,余洪华主任指出,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能没有症状或仅有轻微的视力下降,需要进行眼底检查才能够及时诊断。早期病变的治疗主要是定期的随访观察,有效控制血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后可能会引起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眼前黑影、视物不见等症状,医生会根据病情选择性地进行视网膜激光光凝、玻璃体腔注射药物、玻璃体切除手术等治疗。所有的治疗手段都是为了保存和恢复患者的视力和视功能,减缓疾病进一步恶化和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