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十四五”规划纲要发布,宝安迎27条规划利好

2021-06-17 10:01作者:苏国锐来源:南方日报编辑:王泽权
宝安如何勇担使命?

6月9日,深圳市政府发布《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下称《规划纲要》)。《规划纲要》作了诸多部署安排,与宝安关联性较强内容达27处。

其中,宝安的发展定位是:深圳城市西部中心、国际航空枢纽,重点发展数字经济、会展经济、海洋经济、临空经济、文旅经济和高端制造,重点推进宝安中心区、空铁门户区、会展海洋城、石岩科创城、燕罗智造生态城建设,打造宝安珠江口两岸融合发展引领区。

《规划纲要》也提到,“将宝安区的新安、西乡街道纳入都市核心区”“以深圳机场为载体建设深圳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加快深中通道建设,打通深圳面向大西南的战略通道”。

作为深圳的国土大区、人口大区、产业大区,“十四五”期间,这些利好将如何影响宝安在深圳、粤港澳大湾区版图中扮演的角色?宝安又将如何进一步谋划好自己的战略定位和战略重点,勇担使命?

60caacc02da2e.jpg

高质量发展▶▶推动产业加速向高端智造转型升级

《规划纲要》对宝安的定位可谓既多又全,从中可看出一个新趋势:宝安产业将加速向高端智造转型升级,孕育发展新动能,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效能。

一直以来,宝安都面临大型龙头企业匮乏、工业增加值率偏低、高端人才扎根集聚不足、原始创新和应用创新能力不强、缺乏核心技术等问题。

今年宝安区六届六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着眼构建高质量发展的“1+2+6”现代产业体系,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其中,“1”即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产业,“2”即智能制造和高端生产性服务业,“6”即数字经济、会展经济、海洋经济、临空经济、总部经济和文旅经济,《规划纲要》对宝安的定位与此一脉相承。

另外,《规划纲要》提到“重点推进石岩科创城、燕罗智造生态城建设”,这两者的建设对宝安“智创高地”的打造可谓至关重要。

众所周知,工业是宝安的基本盘,而石岩街道是宝安工业的门面。今年第一季度,石岩街道规上工业总产值427.2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85.17亿元,两者均排名全区第一,均占全区近1/5。石岩街道工业发展的未来,极大地影响着宝安工业的未来。

石岩科创城如何推进?今年深圳两会,不少深圳市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建议,将石岩片区纳入光明科学城、西丽湖科教城一体规划建设,助推石岩成为世界级科学科技转化基地。

而处于宝安“西北门户”的燕罗片区,拥有宝安乃至深圳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其东邻光明科学城,南接大空港、海洋新城、会展新城,西靠东莞滨海湾新区,北邻东莞松山湖科学城,具备承接创新要素,实现“研发+制造”“总部+生产”“孵化+转化”产业联动,具备打造区域智造发展新组团的条件与前景,且可以辐射带动宝安西北片区的发展。

纳入核心区▶▶带动宝安西北片区城市化水平全面提升

“推动都市核心区扩容提质,将宝安区的新安、西乡街道,龙华区的民治、龙华街道,龙岗区的坂田、布吉、吉华、南湾街道等纳入都市核心区。”

为何宝安的新安街道和西乡街道纳入都市核心区?

首先,这两个街道有一定的地缘优势。早在2016年8月,深圳市委六届三次全会报告提出“研究制定‘大前海区域’联动发展战略规划”,即把宝安新城、大空港地区、后海、深圳湾等发展规划纳入大前海范畴,叠加深港合作元素。2019年4月24日,前海11号桥通车,从前海到宝安中心区,正常车速13秒即可抵达。同时,地铁1号线、11号线等也将前海与宝安中心区紧密连通。

此外,新安和西乡的城市化、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高,具有较强的产业基础、基础设施配套,众多国高企业和技术中心坐落于此,整体发展水平较高,具备成为都市核心区的先行条件。

对宝安而言,新安和西乡被纳入都市核心区,一方面既可以享受与现有都市核心区相同的政策红利,率先获得来自现有核心区域外溢的资源与设施,集聚一批总部企业和产业创新龙头,汇聚一批国际高端产业要素,把新安和西乡打造成国际一流的中央活力区和科技创新服务区。

另一方面,此前宝安中心区位于宝安西南角,受区位局限,服务范围仅限于新安、西乡的南部,未能带动宝安西北片区城市化水平的全面提升。现在以新安和西乡为引领,宝安可在全区高水平建设一批教育、医疗、文化、体育、旅游等公共服务设施,带动宝安西北片区城市化水平的全面提升。

交通新优势▶▶强化宝安在大湾区的核心引擎功能

本次“十四五”规划,宝安还在交通方面迎来众多利好。

《规划纲要》提到,“以深圳机场为载体建设深圳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空港综合保税区(拟设):培育空港‘保税+’产业集群”“加快深中通道建设,打通深圳面向大西南的战略通道”。此外,综合交通重大工程,如空港、海港、城际轨道、交通枢纽、公路通道等方方面面,都涉及宝安。

交通是城市发展的永恒主题。宝安位于广深科技创新走廊,拥有集海、陆、空一体化,连结世界、辐射珠三角的现代化综合交通系统,对内连接深圳各区域,对外则连接国际,是粤港澳大湾区对接国际资源的重要节点。

这些交通方面的规划,将进一步完善宝安的海陆空一体化交通网络,宝安将更好地起到资源集聚、扩散和辐射作用,强化其在大湾区的核心引擎功能,打造宝安珠江口两岸融合发展引领区。

以深中通道为例。深中通道通车后,由宝安机场、前海等地驾车去中山,车程将由2小时缩短至30分钟。作为连接起“深莞惠”与“珠中江”两大经济圈的公路直连通道,深中通道开通后,珠江西岸对宝安机场的使用频次会显著增多,宝安与珠江西岸城市的各种创新资源要素流动将得到加强,将对宝安的经济、社会、产业结构、城市发展等有深远影响。

此外,深圳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的建设,既可以让国际先进的技术和机制通过机场最快地在宝安落地,通过宝安强大的产业优势辐射到粤港澳城市群。资源的互通与集聚,又将进一步带动宝安当地产业升级。得益于靠近宝安机场,距离深中通道直线距离只有十公里左右的优势,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周边业态以物流、贸易企业为主,这些生产性服务企业逐渐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为宝安工业制造业提供产品营销与服务的全方位支持。《规划纲要》也提到,“打造国际会展之都,构建国家级、国际性、综合型大规模展会和交易平台”。

过去十年,由于深圳“双区”驱动、“双区”叠加优势的外在因素,以及自身产业链完善、提供大量就业机会的内在原因,年轻有活力、高素质人口不断向宝安聚集,为宝安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宝安常住人口增加了183.76万人,人口增幅居全深圳第二,宝安也以常住人口4476554人位居全市之首。

深圳“十四五”规划中与宝安关联性较强内容达27处,宝安迎来多项利好。下一个五年,宝安将继续乘风破浪、行稳致远,加快建设“湾区核心、智创高地、共享家园”,为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作更大贡献。

今日报纸

手机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