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十四五”规划纲要印发,2025年GDP力争达1万亿元

2021-07-10 09:05作者:张光岩来源:南方日报编辑:许素霞
打造全球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的“星光大道”

7月1日,南山区人民政府印发了《深圳市南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下称《规划纲要》),为南山开启新征程、擘画新蓝图,指明了奋斗新方向。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南山将抢抓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和实施深圳综合改革试点重大历史机遇,与时俱进全面深化改革,锐意开拓全面扩大开放,深入实施“科技创新+总部经济”发展战略,奋力实施新时代“3+3”战略示范工程,加快建成世界级创新型滨海中心城区,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新时代“3+3”战略示范工程

“十四五”期间,南山区还将加快建设新时代“3+3”战略示范工程,努力让其成为支撑引领南山新一轮发展和深度参与“双区”建设的核心平台。三大战略工程分别是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深圳湾CBD、西丽高铁新城。三大示范工程分别是深圳湾文化走廊、蛇口国际海洋城、南山创新大道。

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按照“一心、两轴、三区”的总体空间格局,集中布局高校、科研院所、创客空间、科技小镇等新型空间,打造大学城、石壁龙、燕清溪、白石岭、留仙洞、小镇六大创新集群,构建大湾区动力源新型空间载体,形成国际科技开放合作高地,打造世界级融合创新策源地。

深圳湾CBD以南山科技金融城、后海金融总部基地、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等为重点载体,串联蛇口国际海洋城、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等重点区域,以现代服务、国际交往、文化交流、活力消费等功能为重点,布局建设重大公共基础设施,打造最美城市天际线,成为经济、文化、城市融合协同发展的战略平台。

西丽高铁新城以“高铁新城、交通枢纽”为目标,按照“产城融合、站城一体”思路,整合区域土地资源,引入国家铁路、城际轨道、城市轨道等多种交通方式,强化和创新地面交通组织,促进生产要素更广范围便捷流动和汇聚,打造成集研发创新、商务办公、轨道交通于一体的深圳国家铁路客运“三主四辅”的主枢纽之一和战略性交通枢纽新城。

深圳湾文化走廊东起红树林、西至前海湾,串联华侨城、后海、蛇口、前海等片区,打造镶嵌在深圳湾文化走廊项链上的璀璨明珠,编织一条集创意设计、传统文化、先锋艺术、前沿时尚于一体的世界级“文化飘带”。

蛇口国际海洋城以赤湾片区、太子湾片区、蛇口片区为主要承载区,融入深圳“大空港—前海—蛇口”西部海洋科技创新走廊,瞄准海洋科技、海洋经济、海洋文化、海洋生态、海洋治理等重点方向,创新政企合作模式,建设深圳海洋工程技术研究院、赤湾海洋科技园、海洋风情小镇,打造深圳国家海洋中心城市的集中承载区和引领示范高地。

南山创新大道从北到南串联起西丽湖国际科教城、留仙洞总部基地、高新区、后海片区,依托推进13号线科苑大道地下空间综合开发,通过统筹地上地下空间、链接创新产业资源,打造多元立体复合的“城市创新脊梁”,成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发展、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开发、生产生活生态协同发展、高密度建成区智慧高效安全运行的综合示范平台,打造全球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的“星光大道”。

今日报纸

手机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