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病不出省,互联网智能问诊,分级诊疗未来将这样发展……

2021-07-23 17:49作者:林诗妍来源:奥一新闻编辑:南都号

优质医疗资源发展不均衡,如何解决当前部分地区分级无分的尴尬?互联网医院远程医疗如何助力分级疗?中医在新冠疫情防控中如何发挥作用?

今日,国家卫健委召开第三场“医疗服务惠民生”系列发布会,重点介绍我国分级疗制度与体系建设,综合医院中西医协同发展相关情况。

扩容优质医疗资源 实现“大病不出省”

建立分级疗制度是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促进基本医疗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表示,目前国家已经逐步构建起较完善的分级疗制度。以“强基层”的指导思想,以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为重点,完善基层首的相关制度基础。“我们建立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远程医疗制度,加强社区医院的建设,出台了社区医院基本标准,加强县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同时健全对县医院的对口帮扶机制,能够让人民群众就近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在加强体系建设方面,国家卫健委推动分级疗制度落地见效。一是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国家层面设置一批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代表着国家医疗技术的先进水平和技术前沿。同时与国家发改委一同开展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通过高水平医院在部分病人流出较多的省份建立区域医疗中心,来补齐区域的优质医疗资源短板。二是规范医联体建设,推广远程医疗服务,深入开展城乡医院对口支援,特别是增强县级医院的综合服务能力。三是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和作用,支持中医院牵头组建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

然而,在推进分级疗制度和医联体建设过程中,仍有一些问题有待破解。长期以来存在“有分级无分诊”的情况,折射出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仍存短板的现象。

对此,郭燕红表示,当前首要任务是推动优质医疗资源的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目前,在国家层面已经启动了国家医疗中心和国家区域医学中心的建设。“我们同时会聚焦转出病人比较多的省份和病种,由高水平医院进行人才、管理能力的输出,在这些区域当中建设区域医疗中心。”未来,这一举措将有望减少人民群众跨区域异地就医,推动实现大病不出省。

互联网医院助力分级

某个社区有一位67岁的孤寡老人,常年患冠心病,前一段时间感到憋闷,在社区治疗有一段时间没有好转。社区医生觉得他有加重趋势,邀请中日友好医院的互联网医院呼吸科专家联合门,呼吸专家通过互联网医院这个平台,使用自主研发的“远程数字智能听器”进行检查,做了准确的断,为患者开出处方,并且通过一段时间的互联网复,患者已经痊愈。

中日友好医院党委书记宋树立通过介绍这一实例,向大家介绍道,通过协作网可以大大提高基层群众看病的便利性和提升治疗效果。

宋书记认为,分级疗做的成功与不成功,主要还是在于优质资源发展得是否充分与均衡。“优质医疗资源发展得越充分、越均衡,我们的分级疗就能够做得越扎实、越到位。”在她看来,医疗资源的自然生长需要一个长期过程,互联网技术这一新路径为分级疗提供了新模式。互联网技术将有利于加强优质资源的纵向流动,并且下沉到基层。”中日友好医院在这方面开展了一定探索,今年3月我们的互联网医院正式挂牌,并按照国家布局、基层需要、医院优势的原则深度开发与应用互联网技术,加快推进分级疗。”

疫情防控中医贡献大 未来中西医将协同发展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副司长严华国介绍,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医药与西药协同开展医疗救治,促进中医药深度介入疗全过程,发挥了关键性作用。“我们对轻症患者和无症状患者以中医药治疗为主,做到了中医药早服应服尽服,有效地减少了向重症发展。对重症、危重症患者,我们组建了中西医联合疗团队,建立了中医会和联合巡制度,实行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有效地减缓了重症向危重症的发展,降低了病死率,最大程度提高了救治效果。”据了解,这些做法已经成为武汉之后,各地发生疫情后医疗救治的标配,基本实现患者(包括无症状)中医药治疗率接近百分之百。

严华国认为,中医药在基层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未来,在分级疗中,将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的建设,方便群众在家门口看中医;同时,支持中医院牵头组建医联体,带动基层中医药整体水平提升。据统计,截止到去年底,全国基层中医馆总数已经达到3.63万个,85.4%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80.1%乡镇卫生院都已经设置了中医馆。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的疗量已经占到40%以上。

未来,将逐步实现每个家庭医生团队都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开展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药疗,以及“一老一小”就是0-3岁儿童和65岁以上老年人的中医药健康管理,并提供个性化的中医治未病服务。


奥一新闻记者 林诗妍

今日报纸

手机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