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寄空包”刷单行为被点名!商家为流量走“捷径”

2021-07-30 22:05作者:林思思来源:奥一新闻编辑:南都号

电商平台上的高销量商品究竟有多少水分?是真正热销还是靠“刷”?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公布第二批网络虚假宣传不正当竞争典型案例共10起,涉及四种不同类型的刷单方式,对“直播带货”中虚构关注度、流量,雇佣专业团队、“刷手”,虚假交易拍A发B,“寄空包”等方式“刷单炒信”行为进行曝光。

从市场监管总局公布的相关案例可知,如今“刷单炒信”行为日益职业化、规模化,已形成了网络黑灰产业,不仅损害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也严重侵犯了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寄空包”等“刷单炒信”行为扰乱市场

据市场监管总局消息,近年来,流量“变现”带来巨大经济效益,不仅带动了网络经济的蓬勃发展,同时导致通过“作弊”方式刷流量、刷评价的“刷单炒信”行为日益花样翻新。

通过虚假交易“拍A发B”、通过雇佣专业团队或“刷手”帮助“刷单炒信”、通过“寄空包”刷单等,为求利益,部分商家无限度地追求流量和虚假好评,用“刷”出来的假流量迷惑消费者,从而获取消费者的真销量。

据介绍,“寄空包”刷单是近年来一种新的刷单手段,即“物流刷单”。一些不法分子控制着多个兜售快递空包的网站,贩卖大量的快递单号。这些快递单号或通过快递物流平台空转,或通过线下物流渠道“寄空包”,为不法商家提供虚假的物流信息。

而在这过程中,“刷手”会模拟真实客户进行浏览、咨询、下单等操作,商家则投递空包裹或在空包裹中放入小礼品,最后由“刷手”确认签收,完成交易的全过程。从表面上看,该“刷单”模式接近正常购物行为,具有很强的迷惑性、隐蔽性。市场监管总局表示,这将是下一阶段监管部门重点打击的违法行为。

层出不穷的“刷单炒信”套路不仅损害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负面效应,更是在很大程度上欺骗、误导消费者做出与现实相悖的主观评判,让消费者陷入虚假宣传的包裹中。

“刷单”模拟真实的交易流程

一张虚假订单的产生,仅凭商家一己之力,是难以完成的,还需依靠“刷手”,甚至物流的配合。

“我们有时候是直接接触商家,有时候是接触中介团队,他们帮商家放单,就像二手房东一样。”一名曾兼职过“刷单”的“刷手”告诉记者,有些商家对单量的需求较低,他们会自己寻找、对接“刷手”,而对单量需求较高的商家则会与中介团队进行合作,由中介团队寻找“刷手”完成刷单,中介团队赚取的是佣金差价。

“大概十分钟就可以完成一单。”该兼职“刷手”向记者讲述了其刷单的具体流程:从商家或中介那里拿到商品的关键词,登录电商平台输入关键词进行搜索、浏览,在浏览过程中找到目标商品,并点进其详情页面、评论区等继续浏览,最后加入购物车下单或直接下单。

据记者了解,在该过程中,商家或中介还会对“刷手”的浏览时间有所要求,更有甚者,会要求“刷手”咨询客服、货比三家等。

“一般收到的都是空包裹,或者收到一些小礼品,如手机支架之类的。”与市场监管总局公布的典型案例相似,该兼职“刷手”表示,商家会将投递空包裹或装有小礼品的包裹投递给物流公司,完成“发货”环节,最后由“刷手”进行签收并给予好评。

如此,便能尽可能地模拟真实消费者的购物行为、制造完整的交易流程,从而躲过平台的监控,将该笔交易落到“实处”。

除专业“刷手”外,也有商家会找老客户帮忙“刷单”。有消费者告诉记者,她曾在某一网店购买了商品,并因好评返现活动添加了该店铺运营人员的微信。不久后,该运营人员便联系她,让她帮忙“刷一单”,并称完成后可获佣金或店内带有小瑕疵的商品。

值得注意的是,“刷单”还能定制。据了解,网络上有不少专门从事刷单业务的平台,会根据不同电商平台的稽查系统特点为商家定制针对性的“刷单”方案。

商家为流量走“捷径”

“刷单也许会死,但不刷一定死。”电商圈曾流传着这样的一句“戏言”。

“你平时买东西会买一单都没出过的店铺吗?”一名电商行业运营人员向记者表示,消费者对商品销量的数字十分敏感,大部分情况下,零销量的商品往往得不到他们的青睐,高销量好评多的商品才更容易令他们驻足。

而平台的“态度”亦是如此。该电商行业运营人员告诉记者,“根据平台规则,你的产品销量高,在平台里同类目里排名就高,可以获得更多的流量,从而吸引更多顾客。”

于是,在“流量就是金钱”的现实下,部分商家不再钻研如何提升商品吸引力以获取自然流量,而是铤而走险,选择了“刷单”提高销量的“捷径”。

如今,此“捷径”已渗透到外卖平台、直播平台中,刷评分、刷水军、刷人气,万物皆可刷。为求流量,让“亦真亦假”的交易在利益的河流里“浑水摸鱼”。


奥一新闻记者 林思思

今日报纸

手机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