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被约谈的恒大:风波四起,如何破局?

2021-08-22 11:46作者:葛政涵 周中雨来源:南方网编辑:黄晓航
对约谈逐句表态

恒大突然被约谈了,而且是央行和银保监会。

约谈内容并没有出乎外界预料,与近期恒大被曝出的债务风险相关。有业内人士指出,金融监管部门对单个房企进行直接约谈,较为罕见。

此前,外界对恒大遭遇债务风险的传闻猜测不断,也确实曝出了一些事件。这一次央行和银保监会的约谈,等于从监管层面坐实了恒大近期确实遇到了麻烦。

对约谈逐句表态

消息发酵了一整晚,恒大终于在20日清晨发布了一份声明。

从字面上看,声明相对简洁,基本是按照约谈要求内容逐句进行了表态。

比如“将全面落实约谈要求,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战略部署,切实履行企业主体责任,全力以赴、想尽一切办法确保工程建设,保质保量完成楼盘交付。”

再比如“坚决依法依规做好重大事项信息披露,绝不传播并及时澄清不实信息”。

恒大还在通报结尾处表示,要“以最大决心、最大力度保持公司经营稳定,化解债务风险,维护房地产市场和金融稳定”。

有趣的是,恒大还顺手进行了一次信息披露,对“恒大与小米洽谈出手65%股份”的传闻进行了回应,称战略股东引进过程中,恒大汽车曾与小米有初步交流,并未深入洽谈推进。

“这是央行首次对房企直接约谈,说明当前金融监管部门对大型房企金融风险的关注,央行约谈有更高站位,即防范房企流动性风险演变为金融系统性风险。”在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看来,约谈说明监管部门希望看到“恒大积极应对危机、走稳每一步”的走向。

约谈一事也导致恒大系三只股票今日出现股价下挫。其中中国恒大(03333.HK)截至盘中为4.90港元,跌2%。不过三只股票此前已连续多日下行。

债务危机疑云

去年9月,网上突然流出一份文件,称若恒大与深深房重组未能完成,将引发1300亿元战投转为负债,从而导致恒大负债率猛增至90%。恒大先是声明称文件系捏造,但随后却马上与苏宁张近东、正威王文银等开启了战投转股谈判。

到了11月,恒大宣布将1257亿元战投签订补充协议转为普通股,剩余43亿元由恒大现金支付回购,与深深房的重组宣告终止,战投问题解决。

外界本以为危机就此解除,然而今年5月底启动“5·31购房节”优惠营销后,有关恒大流动性出现问题、项目工地停工,恐引发资金链断裂、债务违约的消息再度浮现。

对各类传闻,恒大在6月7日发布声明,对一些质疑进行了回应。那份声明中透露了一点——个别项目公司存在极少量商票未及时兑付的情况。

同时,恒大不断向外界通报提前还债、“三道红线”降档等消息。

到了7月,有关恒大“遇险”的担忧被激化。7月19日一天内,广发银行江苏宜兴支行突然申请冻结恒大1.32亿元资产,湖南邵阳住建局发布通知暂停了恒大两个项目的网签交易,并称其存在账外收存和使用预售资金及蓄意逃避监管行为。

对于邵阳项目,恒大随即宣布整改。而面对广发银行发难,恒大通过公告强硬了一把,称将诉诸法律。搅动市场情绪三天后,双方发布声明达成和解。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7月28日,淮北矿业以恒大方拖欠工程款和违约金4.01亿元为由,宣布起诉恒大及下属公司。之后恒大公告称,恒大地产集团有限公司不是合同主体,涉诉无法律和合同依据,恒大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已依法向法院提出异议。

“中国恒大”与“恒大地产”

“密集讨债很大程度上说明企业声誉出现了重大问题,所以导致各类债权人有‘撕破脸’的考虑,于恒大而言,应对起来自然压力更大。”严跃进认为,风吹草动便引起市场恐慌,多少是因恒大债务规模太大,大家对其风险有担忧。

在各类传闻不断发酵的时刻,8月17日,恒大地产集团突然变更了工商信息,许家印不再担任其董事长,并从公司高管的名单中完全退出,一同退出的还有法定代表人兼总经理柯鹏,三大职位的接任者均为恒大老兵赵长龙。

关于上市房企有一个冷知识——上市公司主体与房地产开发公司主体不一定是一回事,甚至股权可能也没有直接关联关系。

“恒大地产集团”与“中国恒大集团”便是如此。根据恒大地产债券公告,中国恒大通过多级子公司持有恒大地产59.90%的股权,中国恒大董事局主席许家印正是恒大地产的实际控制人。

但外界往往分不清这一点。那天下午,一些社交平台陆续出现了有关“许家印要跑路”的猜测,该消息也一度冲进微博热搜榜单。

随后恒大地产集团发布公告,表示2017年因与深深房重组需要,许家印兼任恒大地产董事长,鉴于深深房重组已终止,公司决定赵长龙接任董事长并担任法定代表人。

在2017年许家印接过恒大地产董事长之前,该职位曾长期由赵长龙担任,这一次也等于是赵长龙的“复任”。恒大地产公告也称,除重组深深房期间,许家印从未兼任中国恒大旗下任何产业集团的董事长。

卖资产加速回笼资金

恒大去年便提出“高增长、控规模、降负债”的新战略。恒大曾在6月底宣布,上半年末有息负债规模为5700多亿元,比去年最高时的8700亿元大幅下降,实现一条红线“转绿”。

多位业内人士均向南方+记者表示,恒大债务规模过大,除了大规模扩张和开发外,也与近几年大量烧钱投资新领域有关。

恒大汽车(00708.HK)此前的盈利预警显示,上半年预计亏损约48亿元。新能源汽车产业有着前期研发投入巨大、回报周期长的特点,因而恒大汽车一直在“烧钱”。截至去年末,恒大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累计投入474亿元,其中研发投入高达249亿元。

恒大的危局已经引发评级机构重点关注。

恒大汽车一直在“烧钱”

标普在8月6日宣布将中国恒大及子公司恒大地产、天基控股评级下调至CCC,评级展望为负面,理由是未偿付风险正在上升,各商业方的资产冻结增加,表明流动性紧张。

外界能看到的是,恒大似乎加快了资产处置速度以回笼资金,缓解流动性压力。

比如在8月10日,恒大宣布正接触几家潜在独立第三方投资者,探讨有关出售其部分资产,包括但不限于出售恒大汽车和恒大物业部分权益。

而在此前,恒大已多次出售旗下资产,包括旗下嘉凯城、恒腾网络等,累计回笼资金超90亿元,还从深圳市高新投集团有限公司股东中退出,万科子公司成为7.07%股份的接手方。

但恒大的经营状况和负债细节,或许要到8月底半年报披露后才能真正得知。

“目前部分房企危机主要受调控政策所致,调控政策打破了房企原来‘负债驱动规模增长’的模式。”同策研究院研究总监宋红卫认为,恒大目前面临的风波,表明过去房企靠杠杆驱动的生存模式已然成为过去式,眼下一系列调整,或也是其顺应时势、自我提升的契机。

今日报纸

手机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