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推动科学普及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广东省出台了《广东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下称《条例》)。9月15日上午,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相关负责人介绍《条例》的主要内容和特色亮点。
青少年素质教育应被纳入日常教学工作
双减政策背景下,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教育再次受到关注。奥一新闻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条例》规范了教育、卫健等部门的具体职责,明确了教育、科研等相关机构的科普责任。
关于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教育问题,《条例》中提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将在校青少年科学素质教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日常教学工作,完善科学教师配备与培养机制、课程设置、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等教学保障体系,建立学校科学教育考核机制。
“素质教育是一种能力的培养”
随着近期双减政策落地,素质教育再次被提上议程,当下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教育应该如何提升呢?
会上,中山大学教授、《广东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特邀起草专家余新炳对此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素质教育是一种能力的培养,不是简单的技能的教授,科学素质是思考的能力,不是简单的知识的灌输。青少年具有好奇心强、可塑性大的突出特点,其科普的重点并不在于掌握知识或技能的多少,而是在于通过科学教育、技能竞赛等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余新炳表示,“对于青少年,给答案,不如让其怀抱质疑去找答案;教技能,比不上让其动手操作学技能,这是青少年科普需要特别关注的。”因此需要提倡变革教学方式,倡导启发式、探究式、开放式教学,保护学生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和想象力。
建立科学教育与培训共同体
奥一新闻记者获悉,当前广东省在青少年科学教育的竞赛类、活动类、教师培训类和青少年科技教育基础建设四个方面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比如包括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青少年机器人骨干教练员培训工作等。
对此,余新炳认为,在此基础上,目前的关键是要扩大这些工作的影响力。他希望,省教育厅、科技厅、省科协能进一步加强合作,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等共同探索,建立高效、稳定、互助的科学教育与培训共同体,合力开创青少年科学社会主义教育的新局面。
奥一新闻记者冯潇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