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考古学诞生100周年之际,今年8月,长期从事青藏高原考古研究的专家团队与总台记者组成“纳木错环湖科考队”,首次对西藏第二大湖纳木错环湖地区及藏北高原的古代岩画、古遗址、古墓葬及地质地理环境,以“四位一体”的角度展开综合考察,包括首次对西藏岩画进行科学测年。
科考队走进纳木错北岸“圣象天门”
北岸著名地标是“圣象天门”,它与扎西岛一样都是纳木错的著名景观点。如果说扎西岛像一只天鹅伸入水中,那么“圣象天门”就像一只天然形成的巨大石像,伫立在岸边,象身与象鼻之间形成一个巨大的门,所以被称为“天门”。
总台记者 陈琴:来到了纳木错湖的北岸,这里已经是那曲市的班戈县,我们所在的这个区域就是纳木错非常著名的一个景区,叫作“圣象天门”,这里的海拔是4860米,我们纳木错环湖科考将沿着“圣象天门”这个湖岸线进行调查。
作为西藏第二大湖和中国水量最大的高原湖泊,纳木错的面积2020平方公里,其周边大量的洞穴彩绘岩画,成为西藏岩画的重要类别。
中国岩画学会副会长 张建林:不要对岩画本体造成破坏,我觉得这是比较重要。岩画病害或者岩画的潜在问题的,有一个系统调查。它的地理位置不一样,它存在的环境不一样,它的石质不一样,有的放矢,针对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去做保护。
(编辑 巩丽慧)